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

王者之魏 闻库 1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张图片-

北京|将“教育”的指针拨回“幸福”的初衷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00-15:00

地点:朝阳区酒仙桥北路798·751园区北一门山中天艺术中心

嘉宾:猿渡静子(版权人)、赵晖(媒体人)

我们如何从理念上的“无限城市”,走向实践中的“精神家园”?如何让教育摆脱沉重的期待,回归对每一个独特灵魂的看见、尊重与扶持,从而为孩子的天性建造一个可以自由生长的未来?11月22日,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国际版权人、《窗边的小豆豆》初代责编猿渡静子女士一起探寻小豆豆的成长路径,和那个最懂小豆豆的人一起,将“教育”的指针重新拨回“幸福”的初衷。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张图片-

北京|钦案中的历史现场——《盗臣》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30-16:30

地点: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三联韬奋书店二层活动区

嘉宾:卜键(原国家清史办主任)、李鸿谷(《三联生活周刊》主编)、郑小悠(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乾隆四十六年甘肃捐监冒赈案事发,皇帝震怒,亲自督办,一批封疆大吏遭到严惩,案件的核心人物是乾隆宠信不疑的世臣王亶望。此案影响甚大,记载甚详,它背后折射出的是乾隆的用人观念,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真实面貌,也预示了清代盛极而衰的历史走向。跟随三位嘉宾,换个角度走近乾隆和那个时代,感知大人物的情感世界,感知细节描述的文字力量。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张图片-

北京|设计工作室成长日记——《只言片语》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30-16:30

地点:西城区廊房头条13号院北京坊东区E11楼PAGEONE书店3F

嘉宾:王辉(山鼎设计创始人、建筑师)、尤洋(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陈栗(X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曾诚(三联·生活书店总编辑)

《只言片语: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故事》是由山鼎设计创作的一部书,一部关于设计故事的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理想、困境与选择的纪实写作。11月22日,我们诚邀您参加山鼎设计《只言片语》新书分享会。在这场特别的活动中,山鼎设计创始人陈栗将与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王辉、X美术馆馆长尤洋、申江海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申江海一起,从这本书出发,进行深度对话,相信会是一个充满启发和思考的时刻。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4张图片-

北京|做内容的人不想“做内容”——从《西方谐典》聊聊文学、播客与跨媒介创作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曹洁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重轻(播客主理人)

做播客和做学术听起来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就像搞金融和做音乐一样。在劳动被平台规则和流量密码无限细分的晚期资本主义时代,还在坚持做毫不“垂直”的跨界内容的主播和学者,到底在坚持什么?《西方谐典:二次元时代的文学阅读指南》这本书的作者曹洁然兼任大学教师、唢呐博主、十八线民谣歌手和播客节目主持人等多重身份,而重轻除了本职工作,更是知名电子音乐创作者、音乐通识主题播客和视频制作人。本次活动,我们邀请到二位来谈谈创作。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5张图片-

北京|从“三国群雄”到“竹林七贤” ——《魏晋之变》新书分享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怀柔区雁栖镇雁栖大街53号创新小镇H楼2层中信书店

主讲人:李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袁绍何以在冀州立足?他是如何击败公孙瓒的?曹操为何要打击大族?曹、袁争斗的真相?自守益州还是“跨有荆益”?圆滑的阮籍,悲壮的嵇康,见风使舵的向秀,装疯卖傻的刘伶,清谈误国的山涛、王戎,让我们一窥竹林七贤的悲欢命运。那么,魏晋士族的精神追求又是什么呢?我们将从颜值经济、奇异的婚配、奇葩的人际交往等七个方面一探究竟。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6张图片-

北京|“以她们之名”——《林门郑氏》共读沙龙

时间:11月22日(周六)18:30-21:00

地点: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西院跳海village

嘉宾:林雪虹(作家)、刘诗予(播客主播)

对于马华作家林雪虹而言,蹚过河之后,她在账本、彩票等母亲的遗物中,重新看见她曾经害怕成为的人:一个斤斤计较、为生活奔忙的女人。林雪虹曾奋力逃离,远走他乡,却在母亲去世后,宿命般地发现“自己和她在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周六的夜晚,我们邀请雪虹来到酒馆,和刘诗予一起从记忆褶皱中拾取一些真实的生动,与你分享。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7张图片-

北京|在灾难与恐惧的时代重申文学的力量——诺奖得主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及匈牙利文学

时间:11月22日(周六)19:00-21:00

地点:朝阳区北苑路98号院1号楼DT51三楼RENDEZ-VOUS

嘉宾:余泽民(作家、翻译家)、邱华栋(作家)、张辉(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在当下这个时代,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及匈牙利作家们的创作,为我们重申了文学的终极意义:它是灾难中的见证者,记录不该被遗忘的真相;是恐惧中的思考者,叩问人性与文明的本质。当文学照亮匈牙利文学这一“被遗忘的角落”,当文字连接起个体与人类的命运,我们便拥有了穿越灾难、直面未来的精神力量。11月22日晚,作家、翻译家余泽民,与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学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张辉,一同做客DT51。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8张图片-

北京|不死的种子,结出了何种精神的新粮?——纪德诞辰156周年纪念&《秋叶集》新书分享

时间:11月23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黄荭(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杨芳州(图书编辑、译者)、刘绍禹(影评人)

无论是代表作《如果种子不死》《人间食粮》,还是逝世前两年结集出版的散文集《秋叶集》,纪德在书页间镌刻下对“种子”“地粮”“叶/秋叶”的持续思考。11月23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荭,图书编辑和译者杨芳州,影评人刘绍禹。在现场,你可以和同样喜欢纪德的小伙伴一起聊书,说说《如果种子不死》里让你共鸣的句子,分享《人间食粮》带给你的震撼;也能听三位嘉宾解读纪德的人生故事、创作历程,了解《秋叶集》里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纪德说:“幸福没有现成的,应当逐步获取。”这场活动,或许就是你获取幸福的一次机会 —— 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在交流中找到灵魂的共鸣。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9张图片-

北京|关系瓦解的世界,会有幸存者吗?——赵松《等下雪》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朝阳区半截塔路53号郎园StationD3-1座单向空间

嘉宾:赵松(作家、评论家)、柏琳(作家)

《等下雪》是赵松最新的小说集,收录了七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总是在审视探究人与人的关系。11月23日,借着《等下雪》出版的机会,我们邀请赵松,以及作家柏琳和苏更生来到单向空间·郎园Station店,一起来聊聊,在今天这个日渐疏离、对立的世界,小说如何回应和想象新的人与人的联结。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0张图片-

北京|是他传亦是自传——《微渺人生》图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9:00-21:00

地点:海淀区复兴路69号五棵松万达广场二层方所

嘉宾:田嘉伟(作家、译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张何之(诗人、译者)

1984年,法国作家皮埃尔·米雄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时,推出了他的成名作《微渺人生》。该书以一种既古典又野蛮、极具冲击力的风格,成为当代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经典。11月23日,我们邀您和《微渺人生》译者田嘉伟、张何之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卢荻一起,走进这场关于生命叙事的对话。他们将与我们共同回顾西方传记文学的脉络和法国当代写作的源流,分享在翻译这本法国文学经典过程中的甘苦。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1张图片-

上海|竞逐东亚:朱棣、足利义满与李芳远的权力博弈

时间:11月21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浦东新区浦城路150号3楼融书房

嘉宾:康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副教授)、沙青青(历史学者)

朱棣、足利义满与李芳远——一位需要证明合法性的大明皇帝,一位需要巩固实力的日本将军,一位需要保障生存的朝鲜国王,三位“狠人”统治者,在历史的同一时期相遇。11月21日晚,陆家嘴读书会邀请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康昊老师和历史学者、《东亚观察局》《边角聊》主播沙青青老师,和读者一起回到风云际会的十五世纪初,看三位性格迥异、处境不同的东亚“狠人”,如何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格局中,运用各自的政治智慧,展开一场关于权力、秩序与生存的终极博弈。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2张图片-

上海|跟绘本大师面对面——走进里奥·提莫斯的绘本世界

时间:11月22日(周六)10:30-12: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主讲人:里奥·提莫斯(童书作家、插画家)

里奥·提莫斯,比利时国宝级童书作家与插画师,以其独特的幽默感、鲜明的色彩和富有创意的构图风靡全球他的作品不仅深受孩子喜爱,也让成年读者会心一笑。值此上海童书展之际,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里奥·提莫斯亲临现场,与中国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他的创作灵感、插画艺术与儿童美育理念,带领大家走进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图画世界。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3张图片-

上海|看见“童话内外,那些残障之身”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黄浦区复兴中路505号思南文学之家

嘉宾:沈妍(“少数派说”主编)、于是(作家、翻译家)

童话与残障,前者往往象征着圆满结局与美好期盼,后者则指向现实中的诸多考验。加拿大残障作家、活动家阿曼达·勒迪克,站在两者的交汇点,重新解读童话中那些未受关注或未被公正对待的残障角色。更重要的是,她进一步指出:故事中对残障的偏见正是现实中残障正义缺失的映射。11月22日下午,我们邀请了残障社群平台“少数派说”的主编沈妍和作家、翻译家于是,一起分享关于“童话内外,那些残障之身”的故事。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4张图片-

上海|爵士时代:浮华岁月里的城市新风——《美国城市史研究入门》图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00-15:3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主讲人:李文硕(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浪潮之中。而爵士乐更成为这一时代最鲜活的声音,这一时代也被称为“爵士时代”。本场活动特别邀请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李文硕教授,与读者一同回溯“爵士时代”:通过电影、音乐、装饰艺术等资料,探寻20世纪的美国城市浮华岁月里的城市新风,挖掘其背后涌动的社会精神,还原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爵士时代”。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5张图片-

上海|《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对读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00

地点:徐汇区淮海中路1555号上海图书馆正门四楼多功能厅

主讲人:张巍(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西方古典学教授)

荷马史诗奠定了希腊古典文明的传统,因此被誉为西方文明的根本经典。有趣的是,荷马史诗有两部——《伊利亚特》与《奥德赛》,两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伊利亚特》以阿基琉斯为主角,可谓“英雄之死”的史诗,《奥德赛》以奥德修斯为主角,堪称“英雄之生”的史诗。本次讲座将《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对读,从情节、结构、主题、叙事逻辑和英雄原型等方面探讨两部史诗之间的互补与竞比关系,进而促进我们反思何为经典以及我们对待经典的态度。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6张图片-

上海|大唐西域的落幕:悟空的行走与归来——苗子兮《另一个悟空的西游记》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17:00

地点:虹口区公平路18号8栋嘉昱大厦一层建投书局4楼传记图书馆

嘉宾:苗子兮(历史作家)、程衍樑(播客主播、JustPod创始人)

提到“悟空”,你是否只想到大闹天宫、西天取经的孙行者?但历史的尘埃里,藏着另一位真实的“悟空”——俗名车奉朝的大唐武官。11月22日下午,《另一个悟空的西游记》作者苗子兮,将与知名播客“忽左忽右”主播程衍樑齐聚建投书局,带你循着真实悟空的脚步,一起聊聊历史与传说的交织,探寻大唐西域落幕的深层密码,看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坚守与回响。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7张图片-

上海|总爱丢三落四的人,需要多爱自己一点——《丢三落四?要不先考考“认知”?》新书首发暨对谈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浦东新区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52楼朵云书院

嘉宾:谢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华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岳玲(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张寒(脑科学专家、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常任轨副教授、研究员)、洪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台同时运行几十个程序的电脑。丢三落四可能不是因为我们变笨了,而是认知负荷太重。那些被调侃的“金鱼记忆”、“初老症状”,或许正是认知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11月22日,在朵云书院·旗舰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陈华栋、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岳玲、脑科学专家张寒、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洪波、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播晓闻,将从新书《丢三落四?要不先考考“认知”?》出发,聊聊如何通过理解“认知”,来更好地关爱那个偶尔出错的自己。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8张图片-

上海|被“悬置”的一代——《要有光》新书对话

时间:11月23日(周日)14: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B1演讲厅(黄厅)

嘉宾:梁鸿(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周轶君(纪录片导演、写作者)

我们是否在日常的话语、表情与行为中,制造了看不见的创伤?在文化与观念的深层,又有多少习焉不察的惯性,正在背离我们对孩子的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试图在她的作品《要有光》中回应这些问题。11月23日下午,我们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梁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与纪录片导演周轶君结合《要有光》共同探讨成长路上个体可能会面临的困境,以及每个人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互相关爱、理解与相处。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19张图片-

上海|我和妈妈的“吵”与“爱”——《中国式母女》读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研讨室7-03

嘉宾: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计迎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母爱是一种天性吗,是否需要学习?母职,是一种被天生赋予的使命,不可回避,还是一种个人选择?《中国式母女》写尽了中国母女之间那些说不出的复杂情感。11月23日,我们邀请到《中国式母女》作者肖楚舟与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妇女研究中心主任计迎春博士来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与大家探讨我们与妈妈之间那些复杂又纠缠的关系。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0张图片-

上海|海派饮食与传统饮食的关系

时间:11月23日(周日)14:00-16:00

地点:黄浦区福州路401号上海古籍书店4楼博雅苑

主讲人:方笑一(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精致的海派饮食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海派饮食和中国古代饮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主食方面,上海的面条、馄饨、馒头、大饼等与中国古代面食之间有着怎样的渊源?本帮菜中,一些菜肴与宋代以来的菜品在食材、烹饪方法等方面有何关系?上海及江南饮食风俗与古代饮食文化、饮食活动又有何关联?11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方笑一教授将为读者一一解答这些问题,并与大家一同“品味”海派饮食以及有着深厚韵味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阅读”由美食串起来的上海历史。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1张图片-

上海|从安第斯文明起源到文明交融——《穿行秘鲁五千年》图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4:00-16: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王甲红(环球旅行者、作家)、王迪(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旅程不只是旅程,穿过五千年的时空交错,走过沙漠、高山与雨林,你将触达秘鲁沧桑而勃然的灵魂。11月23日下午,上海图书馆携手广东人民出版社·万有引力一起邀请环球旅行家、《穿行秘鲁五千年》作者王甲红先生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王迪老师一起为大家带来基于秘鲁的风光,讲述这个国度的历史与它所处的安第斯山脉的人文。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2张图片-

上海|《菜肉馄饨》:书写上海人身边的故事

时间:11月23日 (周日)19:00

地点:浦东新区合欢路300号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

嘉宾:金莹(纪录片导演、电影编剧、小说作者)、吴昊(《上海文学》杂志社编辑)

沪语电影《菜肉馄饨》已经上映。和电影同步抵达读者身边的,还有电影的同名原著小说《菜肉馄饨》,一本在冬日里暖胃又暖心的书,一本属于上海、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共鸣之书。11月23日,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在上图东馆倾听《菜肉馄饨》和上海人身边的故事。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3张图片-

上海|写作如何抵达:蕾拉·斯利玛尼的文学与异乡

时间:11月26日(周三)15:00-17:00

地点: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格致楼二楼报告厅

嘉宾:蕾拉·斯利玛尼(作家)、孙甘露(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作家)、袁筱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翻译家)、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

作为年轻一代的龚古尔文学奖得主,摩洛哥裔法国小说家蕾拉·斯利玛尼在写作上始终聚焦女性困境、跨文化身份与权力结构等现实议题,关心着边缘的个体和人的复杂性。当“异乡”不再只是地理空间的他处,而成为一种普遍而持续的精神处境,写作如何成为平衡逃离与抵达、沟通他者与自我的通道?11月26日,作家蕾拉·斯利玛尼受邀做客华师大,与作家孙甘露,翻译家、文学评论家袁筱一,作家、影评人毛尖,围绕她的小说创作,共谈文学在时代、语言与地域之间的流动。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4张图片-

广州|极限,在旷野,也在日常——七堇年《巧克力与佛》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天河区天河路383号太古汇商场MU35号方所

嘉宾:七堇年(作家)、吴慧(《新周刊》副总编辑)

七堇年新作《巧克力与佛》,用八个故事,将小说变为人生的试验场。11月22日,七堇年将与《新周刊》副总编辑吴慧做客广州方所,她们将带领我们重新思考“极限”的深意——那些在旷野与日常之间,关于选择、勇气与自我认同的对话。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5张图片-

南京|对清澈的纪念——杨键新诗集《一粒种子》首发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嘉宾:杨键(诗人)、韩东(诗人、小说家)、傅元峰(诗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马铃薯兄弟(诗人、图书策划人)

在这个步履匆匆的时代,杨键的诗,仿佛一叶在急流中缓缓停泊的舟楫,带我们回到生命最初的宁静,聆听那些来自泥土、关乎记忆的清澈回响。他的新书《一粒种子》汇集2021至2025年间的创作精华,字里行间萦绕着对故人、乡土与传统文化的绵长追忆,在碗里白粥、门前青苔、灶间药罐、江边矿石等具体而微的景象里,开掘出一片寂静而深远的园地。11月22日,杨键、韩东、傅元峰、马铃薯兄弟与编辑孙楚楚将来到先锋书店五台山总店,和读者一起,在初冬的夜晚暂别喧嚷,沉入词语的静谧时光,重拾生命中质朴而清澈的感动。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6张图片-

南京|邀请你听生活里的诗——黄梵《雨在屋顶踩出脚步声》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16:00

地点:秦淮区王府大街29号金陵中环广场西区L5层方所·美学区

嘉宾:黄梵(诗人、小说家)、张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黄梵新诗集《雨在屋顶踩出脚步声》以“连通诗与生活”为核心,展现“万物皆可入诗”的创作理念。11月22日,我们特邀黄梵与学者张娟展开对谈。两位老师将围绕“诗与生活”这一主题,分享如何捕捉生活诗意,解读现代诗中蕴含的细腻故事,为读者呈现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7张图片-

南京|在血缘迷宫里,我们如何靠近彼此——辽京《在苹果树上》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9:00

地点:鼓楼区广州路173号先锋书店

主讲人:辽京(小说家)

2025宝珀理想国文学奖首奖得主辽京最新的中短篇小说集《在苹果树上》是一部深刻映照中国家庭真实日常的作品。它讲述了奶奶的沉默、妈妈的秘密与女儿的困惑——那些关于我们最亲,却可能最不了解的人的故事。11月22日,作家辽京将做客先锋书店,一同畅聊《在苹果树上》中的家庭故事。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8张图片-

南京|我想真正拥有自己——《河上歌》南京分享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9:00-21:00

地点:秦淮区王府大街29号金陵中环广场西区L5层方所·美学区

嘉宾:郭爽(作家)、何同彬(评论家、《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

在算法席卷一切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真正“拥有自己”?80后实力派作家郭爽的首部长篇小说《河上歌》,以跨越数十年的时空维度,讲述数学天才连思齐从中国南方河谷出发,历经漂泊与冒险,最终以虚拟币矿机算力震撼全球,却在巅峰时刻选择隐退的故事。11月23日,郭爽将携新书《河上歌》来到南京方所,与评论家何同彬对话,邀请读者朋友们一同开启一场关于自我与时代的深度对谈。在这条从河流通向心灵的旅程中,让我们一同凝视内在的河岸,寻找真正“拥有自己”的可能。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29张图片-

杭州|打开南宋的衣柜

时间:11月22日(周六)14:00

地点:西湖区体育场路533号弥陀寺公园内晓风书屋·明远书院

主讲人:郑嘉励(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

2016年5月3日,在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土名叫“大坟山”的地方,老百姓在宅基地建设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赵伯澐墓保存完好的墓室和出土大量丝织品文物,堪称奇迹。11月22日下午,晓风·明远BOOK,郑嘉励将带来一场完整版,讲讲赵伯澐的衣柜故事。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0张图片-

杭州|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许子东文集”杭州见面会

时间:11月25日(周二)19:00-20:30

地点:西湖区曙光路184号阅见西湖2F报告厅

主讲人:许子东(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荣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

100多年前,梁启超的未来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前途光明。100多年后,刘慈欣的地球往事《三体》小说,世界前景灰暗。这100年,历史在进步,还是在螺旋之中上升?这其中,如果说《狂人日记》是鲁迅全部作品的总提纲,那么《药》几乎可以说是20世纪全部中国小说的总标题。“许子东文集”所呈现的,正是对这条路径的系统梳理与重新观看。11月25日晚,著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锵锵三人行》《圆桌派》常驻嘉宾许子东,将携“许子东文集”做客阅见西湖,打开这套文集背后的思想现场。许教授将从百年文学传统谈起,聊聊“小说如何讲述中国”。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1张图片-

杭州|她的房间,她的陷阱——法国小说家蕾拉·斯利玛尼新作《看我们跳舞》分享会

时间:11月27日(周四)19:00-21:00

地点: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B区单向空间1F

嘉宾:蕾拉·斯利玛尼(作家)、谢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摩洛哥裔法国天才作家蕾拉·斯利玛尼,33岁出版自己首部长篇小说《食人魔花园》,35岁便以享誉全球的畅销之作《温柔之歌》获法语最高文学奖龚古尔奖。本次分享会,我们特邀蕾拉·斯利玛尼来到现场,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谢晶、《跳岛》播客策划何润哲共同对谈,围绕蕾拉·斯利玛尼的“他者之乡”三部曲,探讨作品中的女性叙事、家庭与亲密关系、移民漂泊与种族身份——在写作与阅读之间,重新思考“人”如何在历史与现实中寻找自我之地。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2张图片-

成都|超越沉默与规训:事件与生命的双重回响——蓝江《事件》《生命的尺度》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4:30-16:30

地点:天府新区麓山大道二段18号麓镇山顶广场寻麓书馆·报告厅

嘉宾:蓝江(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余玥(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

什么是事件?事件处于我们的认知框架之外,它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乌云密布的天空,照亮污浊的大地,让人们看到远处的海洋;事件引领我们超越沉默,超越权力的规训,超越技术对生命的异化。那么,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技术与人之关系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该如何理解这样的超越?如何认识我们所面临的规训?如何看待技术对我们生命的影响?今天的生命政治又该走向何方?11月23日,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蓝江,将携新书《事件》《生命的尺度》,与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余玥一起做客寻麓书馆,分享他们对于事件哲学和生命政治的深度思考,带领读者们一同感受事件哲学与生命政治的双重回响。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3张图片-

长沙|还能喝上宋徽宗的那杯茶吗?——《宋徽宗的茶事》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1日(周五)19:00

地点:芙蓉区五一大道826号湖南新华大厦5楼不吝书店

主讲人:周重林(茶文化学者) 

11月21日晚,我们特邀著名茶文化学者、畅销书作家周重林,携新书《宋徽宗的茶事》做客不吝书店,与读者朋友们共同走进繁华热闹的宋朝,感受宋朝那些茶事。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4张图片-

长沙|回风、杂感与作文短长——李敬泽《引回风:随笔自选集》新书分享会

时间:11月22日(周六)15:00-16:30

地点:开福区建湘路270号止间书店

嘉宾:李敬泽(作家、评论家)、何立伟(作家)

《引回风:随笔自选集》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亲自选编的随笔集。本周六下午,李敬泽将与作家何立伟做客止间书店(建湘路店),围绕《引回风:随笔自选集》这部新作,与各位书友共同回溯文学求索之路,畅谈写作的初衷与感悟,分享那些如见“星沉海底,雨过河源”般的创作时刻。

一周文化讲座|从梁启超、鲁迅到刘慈欣,小说如何讲述中国?-第35张图片-

武汉|书法有什么“用”?——许伟东教授《书法功能研究》新书发布暨分享对谈会

时间:11月23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武昌区沙湖大道18号SKP购物中心四楼SKP RENDEZ-VOUS

嘉宾:柳国良(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立士(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賛(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孔令情(湖北美术学院教师)、许金凌(湖北美术学院教师)、许伟东(湖北美术学院教授)

11月23日下午,我们特别邀请到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国良、湖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刘立士、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周賛、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孔令情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师许金凌博士、《书法功能研究》作者许伟东教授以及湖北美术学院教师辛宇博士一同做客武汉SKP,共论“书法有什么用”,从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角度展开深度对谈,直面这一关乎书法存在意义与未来走向的根本之问。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