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是杜尚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提出的“人人都是艺术家”与“社会雕塑”等理念,至今仍对当下的艺术产生重要的影响。
澎湃新闻获悉,11月11日,“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回顾展”在上海昊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博伊斯代表性作品和文献档案,回顾了昊美术馆多年来聚焦博伊斯的成果,其中,最具冲击力的展品是关于博伊斯的影像。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1921-1986)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是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人物,有着非常持久的影响力和艺术史价值。
1921年5月12日,博伊斯生于德国港口城市克雷费尔德。20岁时,博伊斯加入德国空军。征兵前,他被培训为无线电报员,之后成为俯冲轰炸机的后炮手。1943年,博伊斯驾驶的飞机在冰天雪地的克里米亚前线坠毁,他幸免于难。战后,他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艺术。

约瑟夫·博伊斯,《革命就是我们》,手写文字,盖章,1972年
博伊斯的创作活动多种多样,其作品越出了绘画雕塑的方式,以装置和行为作为创作主体。此外,博伊斯一直使用收集物、现成品或者蒙太奇的形式进行创作。他强调对社会和文化介入的姿态,有一种革命家的精神,鼓励大家参与到日常的社会行动之中。他认为艺术方式是人类最本真的方式,由此提出名言——“人人都是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与约瑟夫·博伊斯
博伊斯的出现和意义在于他出现在特殊的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代中,这段时间不但承接二战欧洲社会的创伤,而且连接着冷战的云谲波诡,因此愈加显示出博伊斯对社会文化与政治形势的反思和社会责任。
感受博伊斯:最具冲击力的是他的影像
11月11日,“博伊斯在中国:2013-2025回顾展”在上海昊美术馆开幕。该展览呈现了博伊斯代表性作品和文献档案,以及上海昊美术馆多年来聚焦博伊斯的成果展示。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