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再次合体。
今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闭幕式将在深圳举行。
这是继 1987 年、2001 年之后,广东第三次承办全运会,也是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合举办全国运动会。
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 " 市 " 了。
十五运会,为何是粤港澳?
作为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大型综合运动会,全运会不只是体育盛会,也是展现地区形象、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虽然影响力不及奥运亚运,但四年一届的全运会,仍是首屈一指的顶尖赛事,乒乓球、跳水等赛事竞争强度只高不低。
十五运会,最大特色当属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首开先河。
其中,广深分别作为开闭幕式所在地,赛事分布于广深港澳佛莞等19 座城市。

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见证,也是广深唱响 " 双城记 " 的写照,更是大湾区深度融合的缩影。
自此,广东及广州已先后三次承办全运会,从 1987 年的六运到 2001 年的九运,再到 2025 年的十五运。
三次全运会,见证了广东的三次重要变迁。
从最初的改革开放探索地,到面向全球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再到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全运会的主角,也从广州一枝独秀,变成广深双城互动,再到粤港澳三地合体,体现出 " 抱团发展 " 的时代大势。
这背后,大湾区正以一个整体参与国际竞争,屹立于世界舞台。
谁是全运会最大赢家?
从 1959 年第一届算起,全运会历经 15 届,第 16 届将在 2030 年落地长沙。
16 届全运会中,只有 11 个省份名列其中,还有 20 多个省份仍旧 " 挂零 "。

从举办次数来看,北京、广州、上海位列前三,北京 5 届、广州 3 届、上海 2 届。
江苏、山东、辽宁、天津、陕西、湖南各有 1 次,四川则是作为七运会的协办地而位列其中。
北京是唯一集奥运、亚运、全运、大运、冬奥于一身的大满贯选手,广州则集亚运、全运于一身。
北上广之所以最多,不只因为经济发达、实力最强、体育设施完善,还有一重历史因素。
考虑到经济发展情况,前九届全运会由北京、上海、广东轮流举办,直到 2005 年才面向全国开放申请。
随后,各省纷纷加入竞逐战,4 年一次,竞争极为激烈,部分省份已连续 3-4 届申办仍未果。
目前,七大地理分区中,基本都有省份举办过全运会。
十四运的陕西,十六运的湖南,分别补上西北、中部的缺口。
不过,偌大的西南地区,只有四川作为协办地承担过部分赛事,没有一省成为主要承办地。
此外,不只是西部欠发达省份,就连浙江、湖北、福建、河南、安徽等同样付之阙如。
当然,浙江杭州拿下了亚运会,规格只高不低,已弥补没有大型赛事的遗憾。
即使如此,浙江、四川、湖北等地仍不乏对全运会的竞逐之志,部分地区甚至多次写入官方规划。
可以预料,2034 年的十七运会,竞争更为激烈。
大湾区联合申办奥运,还有多远?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体,合力竞逐奥运会,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有颇高呼声。
早在 10 多年前,广州亚运、深圳大运之后,就有广深或广深港澳联合申办奥运会的建议,但最终不了了之。
不是没有实力,而是我国先后于 2008 年、2022 年举办夏奥、冬奥,短期没有继续竞逐奥运的需要。
不过,形势正在发生变化,随着一众新兴国家崛起,一度遇冷的奥运会,再次成了香饽饽。
最近一届尚未明确主办地的是2036 奥运,已引来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沙特等 10 多个国家竞逐。
我国暂时没有表态,如果选择加入,以广深港澳为核心的大湾区,无疑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当然,沪宁杭、成渝作为联合体,同样不乏竞争力。
最终谁能代表国家 " 出战 ",取决于宏观考量。
对于大湾区来说,前有软硬联通,后有全运会 " 练兵 ",再加上港澳融入国家大局的需要,筹码更有含金量。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GDP 总量近 15 万亿元,人口超 8700 万人,跻身三大世界级城市群。
虽然面积、人口不是最多,但亩均 GDP、人均 GDP 却位居首位,区域融合走在最前列,堪称最强城市群。
当前,大湾区地理边界趋于消失,夜晚灯光图基本连成一片。

随着三地加速融合,无论珠三角 9 市,还是港澳两地,都不再单打独斗,而是以一个整体参与大国博弈。
日前,WIPO 发布 2025 年全球 TOP100 科技创新集群,深圳 - 香港 - 广州集群首次位居全球首位。
与产业融合相比,基础设施的 " 硬联通 " 更呈加速之势,大湾区早已形成 "1 小时交通圈 "。
高铁、城际、地铁、高速织就密集的交通网络,而跨海大桥更打破天堑,将珠江口东西两岸连成一体。
在整个珠江口,将有 11 座跨海大桥横贯其上,包括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以及正在规划中的深珠通道。

如果说跨海大桥、跨城地铁带来的是硬联通,缩短湾区之间的物理距离。
那么联合举办大型赛事、打通政务服务、体制机制接轨,则是软联通,缩短的是心理距离。
目前,广东联合港澳发布 " 湾区标准 "262 项,三地推进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跨境理财通、湾区社保通、湾区器械通,政务跨境通办、港车澳车北上等 ……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诠释了城市群该有的样子,示范了协同发展的可能。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