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取消限购,也千万别幻想房价暴涨

王者之魏 vo快游大全 1

全面取消限购,也千万别幻想房价暴涨-第1张图片-

此时放开限购,目的并非刺激房价反弹,而是疏通市场,释放被政策挡在门外的真实住房需求。

撰文丨熊志

楼市限购,要全面解除?

最近,《中国房地产报》发文称,清理楼市不合理政策 " 步子要快一点 ",文章提到," 北京、上海、深圳和三亚等城市,可以择机全域放开限购 "。

尽管文章随后删除,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发布媒体的官方背景,更让不少人猜测,这不仅是建言,更是一次 " 吹风 "。那么,限购,这一在房地产调控史上存在了十多年的重要调控工具,是否即将走向终结呢?

限购政策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特定阶段的产物。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启动 " 四万亿 " 刺激计划,房地产市场迅速升温。到 2010 年,部分热点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投机氛围浓厚," 国十条 " 应运而生,限购,作为一项强力的行政干预手段,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随后的几年,城镇化不断提速,房地产市场也火热异常,限购政策不断加码,户籍、社保缴纳年限、婚姻状况等,纷纷成为购房资格的门槛。

必须客观承认,在那个热钱涌动、全民炒房的年代,这类直接限制购买资格的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降温效果,也遏制了不少投机炒作,成为当时政策工具箱中有效的选择。

然而,世易时移,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的深度调整超乎预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5.5%。

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二手房挂牌量已经突破 20 万套大关,挂牌量激增,但成交数量持续萎缩。北京、深圳等地一样,核心区域虽然房价依旧坚挺,但外围区域的压力已然寒气逼人。像我所在的深圳龙华某小区,一套 100 平的房子,已经跌去了近 200 万元。

在这样的环境下,严格的限购政策,不仅压制了投机炒作,更可能误伤真实的刚需与改善型需求,反而成为阻碍市场流通的 " 堵点 "。取消限购的呼声,自然水涨船高。

其实放眼全国,限购政策的退出,已经属于 " 正在进行时 "。

近年来,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取消限购的城市名单不断拉长。2024 年 3 月,杭州全面放开二手房限购,当年 9 月,广州也宣布不再审核购房资格,不再限制购房套数,成为首个全面取消限购的一线城市。

到目前为止,仍在执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只剩下北京、上海、深圳和三亚等少数几个。

对于全面放开限购,最大的担忧在于,如果一线城市也跟进广州的政策,全面放开,会否重演房价暴涨的局面?

答案是否定的。

必须看到,即便如广州、杭州这样的热点城市,在放开限购后,市场并未出现报复性上涨的局面。成交量虽然出现短期回升,但价格总体平稳,这充分说明,楼市的底层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一方面,城镇化速度减慢,人口增长趋缓,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流入也明显减速,甚至出现负增长,支撑房价普涨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

另一方面,经历了近三年的深度调整,购房者的心理预期普遍发生变化,买到即赚到的信仰已经瓦解,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破灭,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厚,投机炒作大幅降温。

在此背景下,限购政策的原始目标,也即抑制投机炒作,已经基本失去现实基础。此时放开限购,目的并非刺激房价反弹,而是疏通市场,释放被政策挡在门外的真实住房需求。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全面放开限购,也有很强的必要性。

任泽平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2000 — 2023 年,我国房地产业占 GDP 比例,由 4.1% 增加到 5.9%,是重要的支柱产业。

而且,房地产行业的上下游,还联系着建材、家居、金融等 50 多个行业。稳住这个 " 火车头 ",对于稳住当前的经济大盘,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取消限购提振信心,有助于激活市场,促进消费复苏。

所以,一线城市的限购松绑,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何时落地的问题。

其实放眼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调控,都是通过市场化的经济杠杆来调节,而很少采用基于户籍、社保等身份资格的行政限购手段。

比如,有的国家通过房产税、空置税等持有环节税收,提高囤房成本。还有的国家,通过资本利得税打击短期炒作,如加拿大规定,持有不满 12 个月便出售房产,需缴纳最高 40% 的惩罚性税率。

这些机制的核心逻辑是,不限制你购买,但提高你炒房的成本。

相比之下,我国长期依赖行政手段调控楼市,虽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是在当前的下行周期中,其局限性暴露无遗。

一方面,限购政策一刀切,往往误伤了真实的需求,将普通刚需和改善型家庭挡在门外,而投机者总能找到规避手段,如代持、假离婚等。

另一方面,限购政策压制了需求,但没有真正解决核心城市的供给短缺问题,导致市场有价无市,价格机制失灵。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以户籍为基础的限购,也存在制度性歧视的嫌疑。将大量长期在城市工作、纳税、贡献社保的非户籍人口排除在外,不利于人才自由流动与社会公平。

因此,那篇呼吁解除限购的文章,虽被迅速撤下,却释放出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它或许正是政策转向的风向标。

归根结底,随着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重大变化,限购政策的历史使命已然完成,继续保留这类行政性限制,不仅难以精准抑制投机,反而会压制合理的居住需求。

未来的调控方向,应该更加注重市场化的调节机制的运用,从堵转向疏,而不是简单地限制购买资格。

全面放开限购,当然不是要重走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而是回归市场和经济规律,释放真实的购房需求。唯有如此,才能稳住楼市基本盘,在防范风险的同时,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发展。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