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正式开幕。本届进博会规模再创新高,有 155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 家境外企业参展,同期还将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及 80 余场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配套活动,为各国深化经贸往来搭建重要平台。
作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的首场重要主场经济外交活动,第八届进博会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11 月 5 日至 10 日,第八届进博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八载风华,盛会再启。
本届进博会创下了三项 " 历史之最 ",刷新了多项纪录。
展览规模最大。
本届进博会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 万平方米,境外参展企业突破4100 家,均创历史新高。
进博会汇聚了 290 家世界 500 强与行业龙头企业,覆盖高端制造、绿色能源、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不仅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更体现出全球企业对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高度认可与积极回应。
首发新品最多。
本届进博会将发布461 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多种先进器械、智能装备将进行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
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进博会视为 " 新品首发 " 的重要平台。展会上,施耐德电气多款 " 中国原创 " 智能配电产品、梅特勒托利多的新款制药专用 X 光机将迎来 " 国际首秀 "。进博会正成为全球创新成果的 " 应用场 "、落地中国的 " 加速器 "。
更加普惠包容。
本届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设立专区,提供免费展位和留购税收优惠政策,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融入中国市场。
来自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泊尔等 37 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展商,将展销咖啡、牛油果、羊绒、木雕等特色产品。
进博会期间,全球合作网络也将进一步拓展。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将设置 33 场分论坛及闭门会,8 位诺贝尔奖得主、400 余名政商学界代表将共商开放合作之道。同时,还将举办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配套活动 80 余场。
进博会彰显了普惠包容的价值理念,将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度融入国际价值链,让中国的开放成果惠及更多全球企业。
10 月 23 日,企业代表在第八届进博会首批展品进馆仪式现场举行的授旗活动中挥动旗帜。
世界经济,风云激荡。
当前,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一些国家闭门自守,以关税筑墙、以补贴设障,严重冲击了国际经贸秩序。
贸易壁垒高筑,全球割裂加深。
部分国家频繁动用关税、出口管制等政策性手段,试图以自我封闭换取短期利益,但自身也难逃反噬。
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签署多项行政令,全面提高关税壁垒。截至 10 月底,美国总体平均有效关税税率为 17.9%,达到 1934 年大萧条结束以来最高水平。
在特朗普的 " 关税大棒 " 影响下,多个经济体纷纷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全球自由贸易整体呈现倒退趋势。
全球企业在复杂的贸易规则中艰难穿行,国际投资信心持续受挫,让本就疲软的世界经济面临更大挑战。
保护主义蔓延,多边体系承压。
当前,一些发达经济体打着 " 绿色转型 "" 公平竞争 " 旗号,设置 " 碳关税 "" 原产地门槛 " 等隐性壁垒,企图以政策优势取代市场竞争,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威胁。
近年来,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关键原材料法》,以环保名义设立新的贸易壁垒;法国、意大利重新启用产业补贴政策;德国以供应链安全法限制外资并购。
各种隐匿变种的保护主义,不仅抑制了全球经济增长,也使多边贸易体系的根基遭受严重侵蚀。
地缘对立加剧,合作信任受损。
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以 " 经济安全 " 为名大搞 " 脱钩断链 ",以行政命令要求美国企业 " 友岸外包 ",迫使制造业回迁至本土或 " 安全国家 ",直接扰乱了全球产业链运行,加剧产业链碎片化风险。
同时,全球范围内地区冲突、制裁封锁不断蔓延,导致跨境投资波动下行,跨国企业被迫在政治压力与市场理性之间两难取舍。
孤立主义、单边主义、零和思维正深刻威胁全球经贸秩序,长期支撑全球增长的" 互利逻辑 " 正被 " 防范逻辑 " 所替代,合作被误解为依赖,竞争演变为排他,让世界经济愈发陷入 " 高墙林立、低效循环 " 的困局。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步履维艰,亟需新的增长动力与合作共识。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的逆流、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阴影,中国始终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依托进博会等国际化平台,以更高水平的开放促进合作,以互利共赢的实践消弭分歧,以务实行动彰显大国担当,为重塑全球信任、推动共同繁荣注入新的动力与信心。
以中国市场赋能世界经济。
从连续八年如约而至的进博会,到不断放宽的外资准入,再到贸易便利化的持续推进,中国正以坚定不移的开放姿态,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 稳定因子 "。
依托 14 亿多人口与 4 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庞大市场,中国多年来稳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过去五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稳定在 30% 左右,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的 " 压舱石 "。
" 十四五 " 期间,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 33.61 万亿元,同比增长 4%,与世界的 " 互利链 " 越织越密。
据商务部预测,中国未来超 8 亿中等收入群体将撑起更庞大的消费 " 蓝海 "。这份统一大市场的 " 确定红利 ",正为各国敞开大门。
以互利共赢超越零和博弈。
中国的开放并非" 独善其身 " 的独角戏,而是 " 兼济天下 " 的交响乐,与西方国家单边主义、" 赢者通吃"的旧逻辑形成鲜明对比。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成交额超 5000 亿美元,意向成交额从第一届的 500 余亿美元不断攀升至第七届的 800 亿美元,各国商界 " 用脚投票 " 的背后,是中国市场 " 磁吸效应 " 的持续显现,更是全球对合作共赢理念的深切认同。
这种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开放模式,打破了零和博弈的破坏性思维,使全球国家都能在合作中找到机遇、共享红利,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普惠、更平衡的方向稳步前行。
以多边开放凝聚全球合力。
作为全球唯一聚焦" 进口 " 的国家级盛会,进博会早已超越商品展台属性,成为中国推动多边合作、凝聚全球合力的桥梁。
除了进博会,中国还搭建了 " 广交会 "" 服贸会 "" 消博会 " 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经贸交流平台,与共建 " 一带一路 " 倡议、自贸试验区等共同构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矩阵。
从中拉论坛的互信共赢,到中国 - 中亚峰会的互联互通,再到中欧峰会、中非合作论坛等系列多边机制,中国的开放共赢体现在 " 看得见、摸得着 " 的务实行动中。
贸易订单更厚、投资项目更多、科技合作更深、绿色发展更广,一串串硕果在全球版图上熠熠生辉 ……
这场在二十届四中全会结束后不到半个月就举行的盛会,不要求" 选边站队 ",只倡导 " 合作共赢 ";不谈论 " 脱钩断链 ",只致力于 " 补链强链 ",给全会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最生动的注释。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蕴含着与世界" 拉手 " 而非 " 松手 "、" 拆墙 " 而非 " 筑墙 " 的东方智慧。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