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会举办

mysmile 新闻资讯 1

11月12日下午,“创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办,副校长罗峰教授出席并致辞。

罗峰表示,美好生活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本质属性、人民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民生领域政策供给与服务绩效等方面去把握。高品质生活是从“家门口”开始的,立足基层街镇社区,从“家门口”的商品、服务、设施、环境与治理为切入点持续改善民生,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更加可感可及、更富有温度的高品质生活。

“创造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学术研讨会暨《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发布会举办-第1张图片-

会上发布了《家门口的高品质生活:高品质生活报告(2025)》,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课题组组长潘文轩研究员表示,报告将研究居民生活品质的空间视域聚焦到街镇社区,采用住户问卷调查和主观评价法,从健康绿色、和谐安宁、智慧便捷、多彩奋进四个维度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生活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获得了一些新发现。潘文轩建议,“十五五”期间上海要健全基层健康服务与生态治理,形成健康绿色生活风尚;发挥社区治理“润滑剂”功能,优化和谐安宁生活环境;深化街镇社区生活数字化赋能,打造智慧便捷生活场景;激发社区内生持续发展新动能,引领多彩奋进生活样态。

会上还围绕“如何创造家门口高品质生活”开展了圆桌论坛和专题发言,来自街道、高校、咨询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就基层公共服务、15分钟便民生活圈、高质量就业、生活品质主观体验、社区养老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熊竞副研究员指出,美好生活与城市街区社区关联度越来越高,而基层行政区作为基层场域治理的重要政策工具,可通过区划调整、准区划调整、非区划调整协同等方式实现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的形成,更好促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黄枫教授表示,人类社会已从工业化时代步入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形成人机协同作用,是防范人工智能对就业负面冲击的关键所在,要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与使用,强化人工智能技术红利共享,促进高质量就业目标实现。

解放日报社党委原副书记周智强、劳动报社党委副书记张红星、上海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费洁华作了点评发言。

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上海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