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在张家界七星山举办的荒野求生比赛,正以 " 无剧本 " 的真实感吸引全民关注。
开局仅一把柴刀,选手需要在无外界补给的情况下,在有限空间里获取食物和水,搭建庇护所,独自应对自然挑战。违规或者退赛者淘汰,唯有坚持到底的选手,才有机会获得丰厚奖金。
由于气温骤降,11 月 18 日,赛事组委会基于选手健康与安全考虑,对规则进行了优化升级:原定 10 人晋级,现改为 14 名选手提前入围总决赛,每人获得 2 万元奖金。
这场赛事早已引爆网络。选手的表现通过直播与短视频广泛传播,观众如追剧般热情追随。多地文旅及融媒体也借势参与,推动赛事影响力持续扩散。据相关负责人透露,赛事全网流量已突破百亿。
与此同时,浙江、广东等地同类赛事跟风而起,但其声量远远不如张家界七星山。
有专家指出,短期内赛事数量会继续增加,但在半年到一年内将迎来洗牌。
专家同时强调,赛事应明确边界,守牢底线,避免过度消费选手的情感与困境,不以健康受损换取话题热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1 天是节目组的极限,不是我的极限。" 选手 " 道友 " 孙高在半决赛后这样说道。
因前期生火失败,他靠喝生水,采食野梨、山药、猕猴桃硬抗 41 天。在 11 月 17 日气温骤降时,他说晚上庇护所四面漏风,紧急将庇护所搬迁至一处山洞处," 这里起码不漏风 "。
18 日,气温继续下降,山边结起长长的冰凌。" 道友 " 挺过了赛事期间最冷的一夜,安全员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喊他一下,确认其状态。
次日,赛事组委会宣布 14 名选手全部进入决赛,而根据此前半决赛规则,仅 10 名选手可晋级。有网友调侃称," 道友 "" 打败了 " 节目组,将所有选手拉进决赛。
被问及如何在寒冷中坚持," 道友 " 坦言自己创业失败、身负债务,希望用冠军的 20 万奖金还债。他婉拒了采访,但表示决赛一定会成功生火," 期待我的表现吧 "。
像 " 道友 " 一样,许多选手背负着生活的重量走进荒野:有人创业失败,有人想为给孩子盖房娶妻,有人为筹钱看病。他们的朴实愿望与坚韧品质,打动了无数网友。比赛的热度大过想象,他们有了自己的粉丝群,有选手涨粉数十万。
赛事也带来了意外的温暖:选手 " 苗王 " 的家乡安排医生为他女儿治疗眼疾,政府给 " 蜜蜂哥 " 患精神疾病的哥哥解决了生活费用," 熊二 " 的家乡媒体专程来探访 …… 原本平凡的普通人因一场赛事站到了聚光灯下,人生轨迹正悄然改变。

" 蜂蜜哥 " 在他的庇护所
龙武是张家界七星山荒野求生挑战赛的总策划,赛事的灵感源于他几年前一次失败的亲身尝试。
当时,他看了国外荒野求生视频,带了一把刀去自家后山体验荒野生活," 又累又饿,山上又有各种蚊虫,到了晚上我就回家了 "。
这段经历却吸引两位朋友打赌比拼生存能力。龙武用镜头记录过程,视频逐渐吸引粉丝参与。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挑战,甚至有粉丝专程前来。" 开始就是玩,3 个或 5 个人,工作人员都是粉丝。"
龙武表示,随着参与的人增多,粉丝对他们的要求也提高,虽然自己也能发现问题,包括安全、环保等,但解决起来却力不从心," 我们也想往正规方向走 "。
转折出现在今年上半年。张家界七星山景区与龙武一拍即合,出资出人支持赛事。第一季结束后,第二季的爆火让他们始料未及,而第三季已在报名中。
" 我像个流量暴发户,气质还没跟上来。" 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与商业合作,他专注保障赛事安全。
而关于赛事的安全质疑从未停止。" 血钾超标 "" ‘冷美人’晕倒 "" 连日腹泻 "" 气温骤降 ",每个选手的生命安全问题都牵动人心,赛事组委会及时通过加强医疗监测、优化规则等方式进行了补救。

选手砍伐的枯木
关于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选手采伐树木的争议,张家界永定区林业局 11 月 19 日书面回复大河报《看见》记者称,他们始终坚持保护生命安全,严守森林防火、野生动物保护、珍稀植物保护、林木采伐底线。并表示七星山荒野求生赛事的活动范围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或缓冲区等生态敏感区域。
永定区林业局表示该局为赛事做了不少指导工作。赛事启动的前夕,指导主办方对所有参赛选手开展了系统的专业培训,内容涵盖紧急处置、失温急救、安全用火、野生动植物辨识及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主办方已填报《永定区生产用火报备表》,履行了报备手续,火源管理实行 " 严标准、全管控 ",必须在预先固定的区域内生火,且火源周边一米范围内需彻底清理出防火隔离带,比赛场地配备灭火装备。
永定区林业局指出第一季活动中有选手野外生存搭建临时遮雨棚涉及采伐林木,通过现场调查核实,采伐树种均为野樱桃,不属珍稀树木范畴,采伐林木的行为未造成林地大面积破坏和损毁,第二季活动已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手续,采伐蓄积为 31.79 立方米,出材量为 20 立方米。比赛中经现场调查核实,采伐林木的蓄积、树种、面积均在许可范围内,没有发生超范围、超数量的采伐情况。
根据赛事规则,选手不可砍伐 8 厘米以上的活树木,不得食用、破坏珍稀动植物。10 月 22 日,选手砍伐一棵枯木的视频引发争议。10 月 23 日,赛事组委会及当地林业部门回应称已办理采伐证。
不过《看见》记者调查发现,第二季赛事启动之初,赛事组委会并未及时取得必要的林木采伐许可证,暴露出筹备工作的疏漏,也反映出全流程监管有待加强。

每个庇护所配备有灭火器
西安网络智库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孙为立分析,近期张家界七星山带动的荒野求生赛事热潮很引人关注,既有亮点也藏隐忧。亮点在于这类赛事打破了传统文旅活动的单一模式,把户外挑战和短视频传播结合,让素人选手的真实表现成为核心内容,收获了广泛关注度,还吸引了某户外品牌赞助,形成了初步商业闭环。但问题也很突出,多地跟风导致同质化严重;部分赛事还出现选手伐树破坏生态、健康受损等情况,暴露出部分主办方只追流量、忽视合规与生态保护的短视问题。
孙为立认为,赛事击中的主要是高压都市中青年,赛事简化的生存逻辑,为被 KPI 困住的他们提供了情绪出逃窗口;还有户外探险爱好者,能在赛事中看到专业生存技能的实践;另外,短视频创作者也能从中获取大量二创素材,契合其内容生产需求。
对于近期多地兴起的各类荒野求生赛事,孙为立表示,七星山仍具备强竞争力。它率先打造了 " 中国版荒野求生 " 的标杆 IP,不仅获得贝尔的点赞,还建立了完善的三级救援体系和生态保护机制,形成了先发优势。第三季新增国际选手、提高冠军奖金,持续强化 IP 差异化。而跟风者大多缺乏这类体系化能力。
孙为立预估,短期内赛事数量会继续增加,但半年到一年内将迎来洗牌。" 缺乏特色和安全保障的赛事会因事故或低关注度被淘汰;热度方面,整体会从全民狂欢回归理性,只有具备本土化特色、合规安全的头部赛事能保持高热度,其余赛事则会沦为小众活动。"
最后,孙为立表示办赛要守住三条底线:安全底线," 不拿生命换流量 " 的底线,禁止设置超出人体承受范围的挑战,不得用健康受损换取话题度;生态底线,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赛事区域避开核心保护区,明确禁止选手伐树、捕猎等行为,划定 " 禁火区 "" 禁入区 ",避免破坏生态;伦理底线,公开赛事规则与评判标准,杜绝恶意剪辑制造冲突,保障素人选手的个人权益与隐私,避免过度消费选手的情感与困境。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