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

mysmile vo快游大全 2

在中国人物画谱系中,戏曲人物画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是戏曲艺术和国画水墨的有机结合,是“戏”与“画”的融合之美。11月20日起,地处上海鲁迅公园边的朱屺瞻艺术馆对外展出“候场——中国戏曲主题艺术展”,这也是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戏曲人物画展。

踏入展厅,时间仿佛骤然放缓。这里没有耀眼的舞台灯光,没有喧闹的锣鼓声,只有水墨丹青定格的梨园瞬间:《牡丹亭》、《荒山泪》、《美猴王》、《白蛇传》……中国戏曲经典的瞬间,被从关良、朱屺瞻、韩羽、高马得等开始的14位艺术家的60余幅作品捕捉,凝固为展览中动人传神的画面。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张图片-

展出现场

展厅瞬间:戏曲临界点的永恒定格

“候场”主题展巧妙地将观展体验分为三幕:“凝神·入戏”、“相望·对话”、“戏里·戏外”。这种划分本身就如同一出好戏的结构,引导观众逐步深入戏曲人物画的内部世界。策展人马艳表示,通过艺术作品,捕捉并诠释戏曲演员在登场前那个“临界点”的状态,既富有戏剧张力,又充满了人文温度,表征着戏曲发展过程中的某种现代性,使“候场”主题成为连接戏曲美学与艺术表达的在场交互,亦展现出艺术家创作中的“候场”场景叙事与美学价值。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2张图片-

关良《美猴王》

在第一幕“凝神·入戏” 展区,关良的《美猴王》《戏曲人物画册页》等尤为引人注目,其中,《戏曲人物画册页》是第一次对外展出。关良从小就喜爱京剧,此次展览在开篇即呈现了关良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戏曲人物画文献资料,当时,关良开始尝试创作京剧水墨画,他曾解释为何痴迷戏曲人物创作:“我觉得京剧的所以动人,是因为它能通过极为概括的表现方式,把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微妙地传达出来,在作为兄弟艺术的绘画中,却很少有人把戏曲当作题材表现过,这未始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为了要弥补这一点,我就开始了京剧水墨画的创作。”

这位1900年出生的艺术家,一生痴迷京剧,不仅常看戏,还向富连成科班老生和盖叫天学戏,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对关良的作品,郭沫若曾这样称道过:“写照传神,俯拾即是,良公画舞台人物,可谓惟妙惟肖。”

朱屺瞻(1892—1996)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上有着重要贡献和广泛影响的艺术大家。 在艺术主张上,他和关良早年都最醉心于印象派、野兽派,后来又回归中国传统水墨,而且不约而同地追求作品的“拙趣”。关良所追求的画风近似儿童画的“稚拙”;朱屺瞻则大胆引印象派、野兽派的色彩入中国画,不畏“形不准”,专“求其意”。

展览除了展出关良赠送朱屺瞻家人的一组戏曲人物画作等,同时也呈现了关良与朱屺瞻在戏曲人物画创作方面的切磋交流的文献,并首次展出了一组朱屺瞻先生的戏曲人物画速写手稿。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3张图片-

展出的关良、朱屺瞻交流戏曲画创作的相关文献与旧影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4张图片-

朱屺瞻的戏曲画速写

今年94岁的韩羽是戏曲人物画的大家,他为人处世讲究一个“趣”字,“心中有趣,无往不趣”,他的绘画与文学创作亦妙趣横生,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担任人物造型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即获电影金鸡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等,此次展览除了展示韩羽的《三个和尚》,也展出了他的多件戏曲人物画精品,如《白蛇传》、《单刀会》、《失街亭》等,尺幅不大,乍看如孩童涂鸦,散散淡淡,其实内里极严谨,既得于民间,又得于读书,大巧若拙。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5张图片-

展出现场的 韩羽画作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6张图片-

展览现场

韩羽对戏曲的“程式化”有着独到见解。他认为,“‘减而不显其少,加而不显其多’的‘程式化’的内容,其实是一代戏曲人的智慧结晶”。

高马得(1917-2007)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起以漫画创作成名,上世纪六十年代醉心于中国戏曲,高马得以戏画绘梦,以笔墨传情,终成写意与叙事之妙合。他画《牡丹亭》数十年,线如游丝,淡色敷面,如梦似幻,汪曾祺称其为“画梦的人”;他画人物背影,细察戏中情境,吴祖光言其戏画“以美见长”。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7张图片-

高马得画作

95岁的老艺术家丁立人的戏曲画创作则源自童年记忆,取法汉画等,他回忆道:“我画戏曲,也不是舞台形式,主要还是听奶妈讲故事,讲西游记,很好玩,戏曲人物画的创作主要不在于技艺,而在于趣味。”。对他而言,戏曲元素不是外在的模仿,而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他将民间艺术与现代意识巧妙结合,创造出充满古拙而有着张力的戏曲人物形象。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8张图片-

丁立人画作

“虹口有戏”:见证中国戏曲的辉煌与传承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曾经创造过中国戏曲的辉煌。百年来,戏画同源,中国戏曲人物画薪火相传至今。而戏曲人物画作为地处虹口区的朱屺瞻艺术馆重要的展览品牌,从2005年“画妆”中国戏曲主题展览至今,十几年来,该馆先后举办近多场相关主题的展览、研讨会和工作坊等活动,使朱屺瞻艺术馆成为中国戏画研究的重要平台。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9张图片-

展出现场

“位于虹口的上海大厦曾是梅兰芳演出与社交的重要场所,而关良当年从日本留学归国后,亦曾聚居虹口。这种地域文化的积淀,为海派戏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上海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童科表示,这个展览见证着“虹口有戏”——而这四个字正在成为虹口区文化的一个品牌。

事实上,在当今海上画坛,一直有着一批创作戏曲人物画的力量,如谢春彦、韩硕、朱刚、陈九、季平等参展艺术家,以虹口的艺术展馆与空间为阵地,将舞台上的一剧一幕镌刻于心,一笔一墨间似在借戏里的生旦净丑,抒人间的人情冷暖。

此次展览的作品,展现了戏曲人物画在当代的多元探索。一些艺术家或注重追求文人审美趣味,追求笔墨的本体探索,或将工笔造型、色彩、质感、构成等艺术手法融会贯通,使“唱”、“念”、“做”、“打”皆描绘得栩栩如生。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0张图片-

谢春彦笔下的上海京昆名角

今年84岁的画家谢春彦虽然在创作上涉猎极广,目前担任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长,这次展出的作品大多是他所画的老中青京昆名家,有梅兰芳、尚长荣、计镇华、陈少云、史依弘、沈昳丽、黎安、王佩瑜、田慧等。多为写意之作,不拘小节,水墨淋漓,见出性情与狂狷处,也见出情怀所寄。

参展艺术家陈九的戏画体悟人生的悲欢离合,透过质朴诙谐的笔势,让画面行走于浓淡、雅俗之间,不仅见形,而是见神。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1张图片-

陈九画作

季平则在创作中探索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极简主义和符号化、程式化表现形式,思考如何将表演艺术应用笔墨来传递情感与自我,“戏曲人物画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趣味性,随心所欲地用线用色、天马行空的任性涂鸦。与人物画相比有着很大程度的可操作性。”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2张图片-

展出现场

“我画戏曲人物画,想要追求的境界,是能通过一幅画,表现一出戏。画是静态的,而戏曲表演是个过程,是动态的,如何从动中撷取静的片段,又表现出动的味道,进而展现出全剧的发展和本质,是画家面对的挑战。”艺术家朱刚说。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3张图片-

展出现场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4张图片-

展出现场

画家余启平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善于构建宁静、古雅的画面,其笔下的戏曲人物画另有一种典雅之美;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白缨此次展出的戏曲人物画则以铅笔草稿着色,相比以往的创作,更有灵动之美;画家顾村言画作中尤重笔墨的本色,文人气浓郁,除了他自己的戏画创作,同时还展出了他临写关良等前辈笔意的画作,见证着上海戏曲人物画的传承;画家徐旭峰则以工笔绘写,注重画面氛围的营造。

到虹口看关良高马得韩羽的戏曲人物画-第15张图片-

展出现场

据策展人马艳介绍,此次推出的“候场——中国戏画主题展”亦是以历史沉淀为基础,海派文化为特色,结合传统与现代,多维度推动中国戏画艺术的绵延发展。展览期间,该馆还将举办一系列戏曲工作坊及研讨、公共教育活动等。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1月26日。

视频:展览现场,95岁的艺术家丁立人与画家谢春彦在开幕现场谈及与关良的交往及对戏曲画的感受。(03:53)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