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年一届的全运会,汇聚了中国体坛最优秀的运动员。
每一届全运会,总有老将选择在此与职业生涯挥手作别。他们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冲刺、每一次起跳、每一次出手、每一次跌倒甚至是每一次失误,都在书写历史、浇筑传奇。
荣耀终章,是澎湃新闻在第十五届全运会期间专门为即将离开赛场的老将设置的专栏。每一篇文章既是致敬,也是铭记。它们就如时光的切片,记录着传奇老将们从青涩到传奇的蜕变,见证着从锋芒到从容的升华。

苏炳添的最后一次接力,出现了一些失误,但无碍他伟大的职业生涯。
短跑生涯的最后一战,在自己的家门口,苏炳添没有能够站上领奖台。
11月20日晚的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早早就坐满了观众,所有人都在等着见证苏炳添的“最后一舞”。
这场告别演出,苏炳添担任第一棒。枪响、起跑、过弯、冲刺……一切似乎都朝着完美的谢幕剧本发展,直到苏炳添和刘洪熙的交接出现了失误,广东队失去优势,即便最后一棒的陈冠锋拼尽全力,广东队依旧以0.03秒的劣势屈居第四。
一个看似不完美的结局,却让粉丝口中的“苏神”以一种最真实的方式和他心爱的跑道说了声再见。
“这四年坚持下来,非常困难,可能这个苦只有我们的队友才能知道,但我坚持下来了。”拿着麦克风站在跑道上,苏炳添最后一次以运动员的身份和所有人分享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只有坚强不息的人,才能够梦想成真。”
事实上,回顾苏炳添短跑生涯的这21年,“坚持-想过退役-再坚持”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2014年,他想过退役,然后坚持到2015年,跑出了9秒99,成为首位闯入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的亚洲人;2017年,他想过退役;然后坚持到2018年,跑出9秒91,两次追平亚洲纪录;2019年,他又考虑退役,然后坚持到2021年在东京跑出9秒83,成为第一个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飞人,并在同年终于圆梦全运会最高领奖台。
在那段中国田径“偶像真空”的岁月,苏炳添为什么能成为这条跑道上那束光。答案或许就藏在那些他曾想要放弃却坚持下来的平凡而真实的故事中。

苏炳添在家门口完成“挂靴”仪式,正式告别百米跑道。
“不去探索极限,那我才是真的疯了”
时间拨回到11年前,那时苏炳添第一次考虑退役的问题。
2013年的莫斯科世锦赛半决赛,苏炳添因为抢跑被罚出局,这次失利也是苏炳添在那段时间陷入低谷期的一个标志性注脚。
在莫斯科遭遇失利之后的那个赛季,苏炳添在赛场上表现得非常挣扎,彼时,他的最好成绩只有10秒10,相比于前一年跑出的10秒06,他的状态有些倒退。那段时间,苏炳添的家人开始劝他退役:“你已经做到最好了。”
事实上,在那个年代,25岁的田径短跑运动员,已经算是“高龄选手”,退役转型成为教练或者管理者,本来就是很多运动员的职业规划路径。苏炳添也有想过走上前辈的这条路,但心中对于“突破10秒06”的执念,始终难以放下。
于是,苏炳添做出了一个超出当时外界预期的决定——将自己的起跑脚从左脚换成了右脚。“不去尝试新的东西的话,我可能10秒06就到头了。如果到头了,我就没有继续练下去的动力,所以改变一下,让自己有个盼头。”
对于当时技术动作已经成形的苏炳添而言,这样的尝试需要打破多年来的肌肉记忆、建立一套全新的体系。多年以后,苏炳添曾经回忆起那次决定,“有人问我,你是不是疯了?我想,如果不尝试去改变自己,去探索自己的极限,那我才是真的疯了。”
换脚的过程比苏炳添预期的还要困难。刚开始,他一度只能跑到10秒80区间,甚至在海外训练时都跑不过同组的美国女运动员。在2015年的第一场室内60米比赛中,苏炳添只跑出6.71秒,这个成绩是他自2009年以来的最差成绩。

2015年在尤金,苏炳添第一次打开10秒大关。而在此之前,苏炳添其实已经考虑过退役。
直到2015年5月底,突破接连而来。他先是在北京再次跑出10秒06,然后在10天之后的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尤金站,他第一次打开了10秒大关,跑到9秒99。
“我站上跑道时,突然有了一瞬间的灵感,觉得自己可以破10秒。”苏炳添几年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起了突破10秒大关的感受,“就像飞机升空一样,越跑越快,腿抬得特别高”。
同一年的北京田径世锦赛100米半决赛,苏炳添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第一位闯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的亚洲人。
赛后,苏炳添的情绪相当激动,“我站在决赛的跑道上不光是代表我一个人,还代表了很多的前辈,因为他们一直都有这样一个梦想,我站在跑道上就是带着他们的梦想和所有中国短跑运动员的梦想在跑的。”

2015年,苏炳添在北京田径世锦赛再次跑出9秒99。
“因为输了,反而要再拼一把”
2017年,28岁的苏炳添再次陷入瓶颈。从2015到2017这两年,苏炳添没能实现成绩上进一步提升。2016年,他的赛季最好成绩退步到了10秒08,而2017年是全运会年,苏炳添的状态稍有回升,但他也没找到两年前突破10秒大关的感觉。
彼时,苏炳添又萌生了退役的想法——在2017年全运会拿下百米冠军,然后完美谢幕。
然而,命运像是和苏炳添开了个玩笑。那一年在天津全运会的赛场,热身时,苏炳添拉伤了腿部。2023年在接受《人物》杂志采访时,苏炳添回忆道,当时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有10公分肌肉撕裂,他打了两个封闭才勉强上场。最终,苏炳添负于谢震业,没能实现在2017年全运会摘金然后完美谢幕的构想。
事实上,全运会金牌是苏炳添始终在追求的东西。2009年,首次参加全运会的苏炳添,以10秒52的成绩获得第六名;2013年,苏炳添以10秒12的成绩负于张培萌,获得亚军;2017年,苏炳添以10秒10的成绩负于谢震业,再次获得亚军。
参加三届全运会都没能夺金,那届比赛之后,“三战无金”和“苏炳添不行了”的言论充斥在苏炳添耳边。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连续的失败往往是最致命的一种打击,很多运动员都会在这样的挫折中选择黯然离开。但苏炳添却在失利中找到了继续坚持的理由。窦雨佳是田径圈中和苏炳添私交甚笃的媒体人,“如果他没有输掉这场比赛,可能他就退役了,因为9秒99当时对于他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就了。但正是因为他输了,反而让他再拼一把。”

苏炳添在天津全运会上带伤作战。
于是,苏炳添继续坚持,然后又迎来了突破。
2018年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苏炳添跑出9秒91,追平了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保持的亚洲纪录;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巴黎站,苏炳添再次跑出9秒91。而在百米直道以外,苏炳添的60米成绩也接连在比赛中三度刷新亚洲纪录。
正当苏炳添的成绩有所突破时,伤病不期而遇——2019年,苏炳添遭遇了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一次伤病,他在接受《人物》采访时描述了当时的情况,训练中,由于体能师操作失误,370公斤的压力压向苏炳添的腰椎。
反复发作的腰伤导致苏炳添在2019年成绩平平,于是乎,“苏炳添不行了”和“苏炳添该退役了”的讨论又一次出现在了苏炳添耳边。
但苏炳添还是留了下来,在2019年5月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钻石联赛上海站时,只跑出10秒05的苏炳添淡定地说:“现在你要在中国找一个30岁还能跑10秒05的,没有了,只有我一个了。在有失误的情况下还能跑出10秒05,这给我接下来比赛很大的信心。希望下场比赛突破10秒,接下来冲击9秒90。”

2020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打破亚洲纪录晋级决赛。
“只有坚强不息的人,才能够梦想成真”
苏炳添的外教兰迪·亨廷顿曾经说:“年龄是无法对抗的,所以我们要耐心让苏炳添恢复,不能让他的一个伤病在比赛中引发更多的伤病。”
恰好,苏炳添又是那个最自律的人。张培萌曾经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起过,苏炳添是他见过最自律的运动员,“当我自己想要偷懒的时候,我看到旁边的苏炳添多么认真,我也不敢偷懒了。”
这份自律,帮助苏炳添走过了2019年到2021年的一段漫长蛰伏期。直到2021年苏炳添在东京新国立竞技场完成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短跑赛场上的突破,外界才开始惊讶地探寻,已经32岁的苏炳添是怎么又一次度过职业生涯的低谷期的?
在那场东京奥运会的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相比于之前的9秒91,提升了0.08秒。苏炳添成为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选手,这个成绩排在历史男子百米纪录第13名,前12名都是非洲裔选手。
事实上,在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上,苏炳添就曾经说过:“老实说,我觉得亚洲人其实是可以跑到9秒85这个成绩的。”而他的外教兰迪·亨廷顿当时也对苏炳添信心满满,“他绝对有潜力跑到9秒80的区间。”
最终,苏炳添不仅做到了,而且还将这个“亚洲极限”提高了0.02秒。
“9秒83这个成绩意义也是非同寻常,它打破了9秒85是黄种人百米极限的论调。”也就是在完成了那次突破之后,苏炳添希望给外界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所以说没有什么极限是不可以打破的,尤其是自己设定的极限。”
而在东京奥运会之后,苏炳添也终于达成了那个全国赛场上的执念。他以9秒95的成绩刷新了全运会男子100米纪录,圆梦全运会百米金牌。

苏炳添在2021年终于站上了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在那届全运会的赛后发布会上,苏炳添回忆起了自己多年来遭受的质疑:“2017年的时候,一些人说苏炳添已经跑不动了,但我的故事告诉大家,当一个人在低谷的时候,不应该只有质疑,他需要的是帮助,让他从黑暗和低谷中走出来。”
面对这枚来之不易的全运会金牌,苏炳添更是感慨道:“上天一直在考验我,看你放不放弃,不放弃再给你。”
一晃4年过去,苏炳添如今已不再只是一名单纯的运动员,他建立起了自己的跑步实验室,同时成为了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但即便身份有所变化,状态有所下滑,但他依旧坚持在赛场上。而生涯“最后一舞”的第四名,看似不完美却也让苏炳添的伟大显得更加真实。
即便他是粉丝口中的“苏神”,即便他代表着亚洲百米速度,但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他也会受伤,他也会失败,他也曾一次次想过放弃,只不过,他在逆境中一次次坚持下来。他真正用21年的坚守,诠释了他告别赛场前的那句真心话,“只有坚强不息的人,才能够梦想成真。”
那个一次次想过退役的“平凡的神”,在36岁的年纪,终于退役了。他留下的不仅是一连串光辉的荣誉和成绩,更宝贵的是那一份自律和坚持的精神财富。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