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酒店招聘开始强调能挨骂

王者之魏 vo快游大全 1

抗压挨骂,酒店一线最残酷的隐形 KPI。

01

前段时间,一则招聘启事在酒店业炸开了锅。

山西一家名叫喜芮的酒店管理公司,发布了一则酒店前台招聘信息,岗位是酒店前台,而让它刷屏的是一条任职要求:

经历过社会毒打,知道找工作不容易,缺钱,抗压抗骂。末尾还特别标注,这一点是重中之重,看清楚再聊。

岗位薪资写着 3000 到 5000 元。

当酒店招聘开始强调能挨骂-第1张图片-

新闻很快铺满社交媒体,不少网友看到后表示,这样的招聘描述容易对求职者造成精神压力。

这件事,在旅界搭建的行业交流社群也引起了热烈讨论。

评论却并未一边倒地批评酒店,反而有不少从业者表达认同,称写在明面上挺好,反而省了后面彼此的尴尬。

一个华中地区从业十余年的前台经理 A 总和我小窗时则说得更直接,意思是现在酒店一线运营岗位,谁都知道挨骂是日常,很多时候不是老板骂你,是客人骂你,你不仅得学会接住骂,还得拼命赔笑脸。

前台则正是重灾区。

A 总和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们店里的真实经历。

他们是一家中高端商务型酒店,过去一直愿意帮住客叫车,哪怕深夜也尽力安排。

结果有一次凌晨四点,一位客人要去机场,前台提前二十分钟开始叫车。

平台一直没有司机接单,等到客人下楼时,车还没到,客人立刻恼火,质问、摔手机、威胁投诉,现场一度混乱。

第二天,A 总的酒店开会讨论,决定取消这项服务。

原因很简单,这项服务酒店从未收取费用,完全是好心办事,可一旦出问题,前台又要多挨一份骂。

总之,在前台,挨骂是常态,更极端的情况,也经常见诸新闻。

今年 10 月下旬,据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一位女游客李某某在抵达四川松潘县贡巴酒店后,向前台提出换房要求。

沟通中,李某某因不满解释,情绪激动推倒前台两台电脑设备,并动手击打服务员六某某(男)面颈部,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类似的事情绝非个例,今年 6 月底,广州花都某酒店,一位醉酒男子李某走进酒店,语气强硬地要求借伞。

前台小林按照规定说明需缴纳 50 元押金,话音刚落,李某突然发怒,抄起桌上的矿泉水瓶朝桌面猛砸,随即将瓶子砸向小林的太阳穴。另一位前台小张见状赶来劝阻,也被打中头部。

当酒店招聘开始强调能挨骂-第2张图片-

由此,当很多网友还在觉得挨骂不能忍,其实酒店人心里默默想的是,不挨打就不错了好吗?

因为在客人眼里,前台不仅是整个酒店的入口,在冲突发生的那一刻,她们还是坏情绪的出口。

02

没人能说清楚,酒店人挨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日常基操的。

在一条差评就能挂在各大 OTA 平台首页的今天,评分、短视频吐槽、社交媒体扩散,让每一次酒店人服务失误都变成公开档案和一串一星评价。

而当客人的不满开始通过键盘外包,酒店人就只能把很多委屈咽进肚子里。

我这段时间翻了不少行业报告,几组数字足以说明问题。

最新版《中国酒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2025)》显示,酒店人工成本在上升,同时基层岗位依旧存在 200-300 万人的缺口,员工流失与补位几乎处在拉锯状态。

同时,承压更强的奢华型酒店员工流失率明显高于中端酒店,部分奢华酒店员工流失率超过三成甚至四成,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标准。

再往细处看,在一些针对酒店人力的专项调查里,用工短缺最严重的,正是前厅部和客房部,前厅部员工流失率超过 70%,前台服务员和楼层服务员这两个岗位,离职率甚至被统计到 80% 以上。

这些惊心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熟脸换成新人的过程。

今天入住,看到的是新人小李,下个月再来,站在前台的是入职三天的小王。

说白了,对于很多年轻的前台员工来说,第一道坎不是业务操作,是能不能习惯被客人大声质问。

学会在被质疑时压下情绪,被责怪时先说不好意思,被冤枉时还得送果盘微笑解释,是现在很多酒店基层员工的必修课。

当酒店招聘开始强调能挨骂-第3张图片-

由此,这份山西喜芮酒店管理公司发布招聘启事其实早就是行业潜规则了。

因为对于酒店管理层和 HR 来说,压力同样在加码。

一边是持续偏高的员工流失率,另一边是人力成本的硬约束,培训一个前台,从招聘、岗前培训到熟悉系统,至少要几周时间,一旦扛不住情绪离职,投入的时间和成本就白白蒸发。

久而久之,酒店用人标准自然发生偏移,否则真正上岗那天被客人一通劈头盖脸质询后,双方互骂互殴,那酒店也只能咽下苦水自己吞。

因此,从酒店视角看,招聘时强调抗压抗骂,是在为后续的高压环境先打预防针,从员工视角看,选择留在这行,就等于接受了情绪被反复消耗 PUA 的日常。

毕竟业务培训可以两周完成,情绪培训往往以离职收场,酒店基层这份工作已经很难简单理解为服务业岗位,这就是一份情绪承受力的长期合约。

03

即使没有这份引发舆论哗然的酒店招聘启事,在一些酒店 HR 和我的日常交流中也曾经披露,第一轮面筛时通常会问,如何看待客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以此来测试面试者反映。

私底下,HR 和酒店领导交流候选人时也会附带着聊聊 " 你看得出来这个人能抗骂吗?"

抗压能力悄悄变成了酒店行业的用工标准分水岭,也成了面试里的硬筛选。

能扛情绪的人留下来,撑起了整个前台,自尊心更强、对情绪更敏感的人则迅速流失,去找一份不用面对那么多陌生人情绪的工作。

而这几年,随着招聘愈发困难,整个酒店业其实也在反思,当 00 后们走上工作岗位,员工情绪低成本时代其实已经快走到尾声了。

过去还能靠一批愿意吃苦、能忍气吞声的 80 后、90 后撑住前线,如今,这代人要么转行,要么升职,正在快速减少,只能灵活用工了。

当酒店招聘开始强调能挨骂-第4张图片-

图源:《中国酒店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报告(2025)》

而酒店想继续维持旧秩序,靠的是原本在圈子里被毒打习惯的耗材,可消耗久了,总会耗空。

所以,越来越多的酒店主管幡然醒悟,牛马的情绪承受度是一种资源,但资源会枯竭,也需要补给。

前段时间,在东北的一场酒店业投资者沙龙上,我听到一个同行分享心得,他说,酒店每次出现重大投诉,管理层都会反向复盘是否对基层员工提出了超出能力范围的要求。

复盘表里有一栏专门写着一句话:这个问题是否应该由员工承担?

简单的一个问题背后,其实是开始把员工当人,并非为了平台评分一味惩罚自己人。

当然,酒店行业要真正改变,还需要更长的周期。

OTA 的评价机制仍旧强大,客人的期待值仍在攀升,酒店的管理压力仍将持续存在。

但走到今天,酒店人也开始逐渐想明白,当一份工作持续以透支情绪为代价,就算薪水上涨,也留不住 00 后们愿意微笑的那张脸。

因为情绪劳动没有 KPI,却写着整个行业的未来。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