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东走进名家艺术季:音乐滋养灵魂,热爱与享受是最大意义

王者之魏 vo快游大全 1

“牛奶滋养我们的身体,音乐赋予我们灵魂。我们不必为了喝牛奶而养牛,也不必为了从事音乐才学习音乐,热爱与享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义。” 11月25日下午,面对西岸大剧院“一方剧场”内的满座观众,著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如此解读“音乐的意义”。

当天,上海徐汇区“名家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乐享四季:柴可夫斯基钢琴名曲鉴赏》在西岸大剧院举行。孔祥东以演奏家与教育家的双重身份,为现场观众现场演奏、解读柴可夫斯基的名作《四季》。

大师解读:让柴可夫斯基的琴音“唱”出生命质感

孔祥东与柴可夫斯基的缘分深厚至极:17岁,他凭借柴氏作品斩获全国钢琴比赛冠军,1986年又在莫斯科第八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摘得铜奖。

本次活动中,他不仅现场演奏柴可夫斯基《四季》套曲中“云雀之歌”“船歌”“秋之歌”“圣诞节”等经典段落,更用直白生动地表达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技巧。

孔祥东走进名家艺术季:音乐滋养灵魂,热爱与享受是最大意义-第1张图片-

“柴可夫斯基作品的真正难度,不在于炫技,而在于更高级的‘歌唱性’。”弹完《秋之歌》后,孔祥东向观众阐释,钢琴本质是打击乐器,但最高境界是让它“唱出来”,“意大利术语里有个词叫‘如歌板’,就是要让琴键流出连贯的线条感,像人声一样有温度、有呼吸。” 他特别强调,弹琴到一定境界如同练气功,“气不能松,哪怕音乐停了,气势也要延续,这就是大师与普通演奏者的区别。”

谈及不同年龄对柴氏音乐的理解,孔祥东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17岁参加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时,我就弹过《秋之歌》。那时技巧是扎实的,但对时光怅惘的理解远没有现在深厚。” 他认为,音乐的底色是不变的,但人生阅历会让演绎更有层次,“好的音乐是把灵魂托举上去的,就像生命是什么样子,音乐就会是什么样子。”

孔祥东走进名家艺术季:音乐滋养灵魂,热爱与享受是最大意义-第2张图片-

如今,57岁的孔祥东依然在“挑战自己”。他透露,自己最近在练习一首自己从未演出过的柴氏曲目《柴可夫斯基第二钢琴协奏曲》,为明年的演出做准备。“明年是我出道40年。40年前,我带着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走上国际舞台,40年后,我要挑战他很少被演绎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明年4月25日,我会和上海爱乐乐团指挥张亮合作,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为大家呈现这次演出。”

艺术惠民:让高雅音乐扎根生活土壤

“选择在西岸大剧院举办这场活动,再合适不过。”作为居住徐汇数十年的老居民,孔祥东对这片土地的艺术氛围满怀深情。他回忆起早年在徐汇滨江跑步的场景,“那时这里杂草丛生,芦苇比人高,我当时就想,要是能有个户外演艺场地该多好。没想到现在,以西岸大剧院为中心的梦中心,成了黄浦江两岸最热闹的艺术地标。”

在他看来,好的艺术空间从不局限于剧场本身,“这里不分年龄、不分去向,大家可以听音乐会、逛溜冰场、尝各色餐饮,艺术氛围是融入生活的。”作为徐汇区“名家艺术季”的常客,他对活动“艺术惠民、美育利民”的宗旨高度认同,“上海已经是亚洲的演艺中心,国际名团、大师作品层出不穷,但还有很多民众想走进艺术却缺少机会,可能是囊中羞涩,也可能是没找到入口。我们要做的就是降低门槛,用最亲近的语汇让大家了解音乐、喜欢音乐。”

孔祥东走进名家艺术季:音乐滋养灵魂,热爱与享受是最大意义-第3张图片-孔祥东走进名家艺术季:音乐滋养灵魂,热爱与享受是最大意义-第4张图片-

自2015年启动以来,徐汇区“名家艺术季”已举办艺术导赏近百场,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舞蹈家辛丽丽、复旦大学教授骆玉明、二胡演奏家马晓辉、京剧演员傅希如等40余位艺术家,先后走进中科院、中山医院、生科院、仪电集团等近60家区域内的企业、科研院所、市级单位。自2018年起,“名家艺术季”还逐步走向社区基层,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扩大受众范围。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