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天的布达拉宫云雾环绕,又是一番不同的美景。本文图除署名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图
入冬前的几日,西藏拉萨市内较为罕见地连下了三天小雨。对于负责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场罕见的小雨是好事一件。马上入冬,南北山上的植被要冬灌至少三次,这场小雨则能帮他们减少一次冬灌。
到拉萨的游客都会有一张和布达拉宫的合影,环绕布达拉宫的几个最佳打卡机位早已在各类旅游攻略中被反复推荐。和布达拉宫一河之隔的南山公园,则是最近几年火起来的最佳打卡点之一。
十多年前,南山公园还是一座荒山。2012年南山公园开始修建,2022年正式动工的南北山绿化工程又让南山公园增色不少。如今拉萨的诸多地方都和南山公园一样,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
截至目前,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10.87万亩,栽植苗木约1.2亿株。而待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完工后,相当于多了600个南山公园,年均可新增储水约4980万吨、释氧量19.30万吨。
在地质情况复杂、土壤贫瘠的拉萨南北山上种树
立冬前的拉萨南山公园满园都是深秋的样子,层林尽染,山上的杨、柳、榆、山杏以及拉萨小檗等树种已慢慢褪去了盛夏的绿色,黄色、红色等秋冬特有的颜色逐渐上场。而大概5年以前,在平均海拔3650米的拉萨,人们还很难想象南山能有这样的一山秋色。
拉萨南山公园于2012年开始建设,2022年3月开工的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又让南山公园的绿化面积更广、植被更密、增色树种更多。
曲水县林业和草原局工程师五金旦增抽调至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指挥部”)工作。
据他回忆,当时决定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网上有很多质疑的声音。比如拉萨南北山的土层薄、土质差、风化石和岩层多,许多当地网友说:拉萨的山上都是石头,海拔这么高,没水怎么可能种活树?这样的工程是不是浪费国家资金?
网友的质疑并非没有根据。《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2021-2035)》显示,沿拉萨河、雅江中游山南段为主线,拉萨和山南两市13个县区都在绿化工程的范围内。然而在这一范围内,不论地质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交通条件,于种树而言可谓各有其劣势。
拉萨南北山绿化智慧管理中心的展厅内详细展示了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从规划到具体实施的过程。就地质条件来说,拉萨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地层从古生代变质岩到新生代火山岩均有分布,滑坡、泥石流、冻融侵蚀等地质灾害频发。松散的沉积层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加之岩体破碎和高地应力,给绿化工程建设带来巨大挑战。
就土壤条件来说,在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规划区内,靠近河床的主要为河漫滩、阶地土壤,两侧山地土壤主要为洪积扇土壤和坡地土壤。阶地土壤营养由上层到下层逐渐递减,肥力水平中等;洪积扇土壤和坡地土壤肥力水平中等偏下,其余几种土壤则普遍肥力较低。
与此同时,南北山绿化规划区的气候也十分干燥,属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和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这类气候的特点是旱季长、雨季短,年均降水量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气温偏低。
五金旦增回忆,虽然上述困难确实客观存在,但对当时指挥部的林业技术人员而言,心里已经有一套应对方案,这些困难都可以逐一解决,对于树种的选择和土壤改善等问题他们心中也已经大致有数。只不过在增加绿化面积、提高成活率、增加植被颜色等方面,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更为精细和具体的研究做支撑。

2025年11月初,拉萨南山公园秋景。
绿化树种从16种增加至70余种
于是2022年开始,从土壤改善到苗木的选择和驯化,指挥部的林业专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结合当地已经生长了很久的树种,初步选定了包括针叶树种、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在内的16种树种。
“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重要交通沿线和城市周边基本上选择常绿和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常绿乔木如油松、樟子松、白皮松、雅江巨柏等,落叶乔木如榆树、山杏、金叶榆、光核桃、河北杨、刺槐等,灌木树种则有江孜沙棘、醉鱼草、卷毛蔷薇、紫穗槐、红黄刺梅等。”五金旦增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栽植量最大的还是油松、樟子松、榆树、山杏、江孜沙棘、醉鱼草、绢毛蔷薇这些植物。具体来看,海拔3900米以下选择乔木树种,3900米至4100米区域选择灌木树种,4100米以上进行封育。
“有些树种开始也是大胆试用,比如白皮松、祁连圆柏、山杏、河北杨、丝绵木、红黄刺梅等,后来发现白皮松在一些硬质贫瘠区域表现不佳,还有一些树种在部分区域的季节性变化非常大。”五金旦增说,再后来,他们发现油松、樟子松、山杏、榆树等树种不论种在阴坡或是阳坡,还是不同的季节,生长表现都很好。
“这些树种基本都是拉萨河谷流域造林绿化过程中适应能力较强的树种。除了乡土植物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引种驯化成功的树种,比如白皮松、祁连圆柏、山杏、河北杨、丝绵木、红黄刺梅等。”五金旦增说,引种驯化难度很大,苗木引进的时间、起苗、运输装卸等,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树苗最好在高原苗木基地驯化180天以上,这样成本虽高,栽种成活率也最高。有些苗木驯化时间不够、栽种过程不专业,导致引进苗木全军覆没的案例也有很多。
针对土壤贫瘠的问题,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专家团队将拉萨和山南两市13个县区的绿化范围细分为百十个区域,逐一做土壤分析检测,按照土壤肥力决定是否需要移植土壤,之后再栽树。比如岩石较多的区域有土层条件的便选择“见缝插绿”,拉萨北山这种满山风化石、土层又薄的山体,以及遍布石灰岩(盐碱土壤)的山区,则需要把大石头打碎,再深挖一个70公分的坑,里面垫土之后再栽植苗木。
过去4年,五金旦增和指挥部的专家还有他的老师们几乎每天都要上山,也有同事因为整日爬山,膝盖都已经彻底坏掉,如今再看拉萨南北山的绿化工作,不仅当地百姓十分满意,他们也非常骄傲。
经过不断实验,目前西藏已建成南北山绿化工程保障性育苗基地65个。已被成功驯化、适宜本土种植的树种已从最初的十多种增加至70余种,南北山绿化工程造林的整体成活率已达到85%以上。
720万人次参与南北山绿化工程
在平均海拔约3700米的拉萨、山南,种树十分不易。高山上缺水,要建设泵站和高位蓄水池;土壤贫瘠,要从外地运土改善绿化规划区内的土壤营养;高原上的高山坡陡路险,则有一串串骡队驮着树苗送往一座座高山上的一个个植树点……
截至目前,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10.87万亩,栽植苗木约1.2亿株。自2022年以来,这一绿化工程吸引了720万人次参与其中,通过劳务投入、育苗、销售等途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25亿元。
拉萨市南山公园的护林员扎西曲培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45岁的扎西曲培个头很高,身材健壮。2012年时,一直四处打工的扎西曲培听到南山公园招工种树的消息,便赶到这里工作,一天赚七八十块钱。
南山上坡陡、海拔高,种树常常要用一根很重的铁棍撬动山上的石头,挖出一个很深的坑来。“最难挖的就是岩石、石头山,还有爬75度的山坡。”扎西曲培回忆,75度的山坡站不住、脚都会滑下去。不过这些扎西曲培回忆起来始终不觉得辛苦,只要把树种活,看着南山公园一到夏季满山的绿色,他就十分高兴。

扎西曲培拍摄的2012年南山公园植树情景。

2021年3月15日,南山上驮着树苗的骡队。扎西曲培回忆,大约2023年底,无人机便逐渐替换骡队运送苗木上山了。 受访者供图

2016年,扎西曲培在南山种树的照片,图中能看到高原的高山陡坡、行路困难。受访者供图
2016年,扎西曲培成为南山公园的一名巡护员。从那以后他每天8点钟就到公园上班,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通常是看看山上有没有垃圾、有没有安全隐患,也负责给植物浇水、打药等。按规定扎西曲培每个星期有两天休息时间,但是他不愿意休息,没事的时候就到南山公园里转一转,他担心有哪棵树被风吹倒了,没有及时发现死了怎么办。
手机上的导航软件显示他巡山一圈大约走7公里。不过现在巡山和当年不同,通过扎西曲培的手机,可以看到山上18个监控摄像头记录下的南山公园多个点位的实时影像。

扎西曲培2015年拍摄的南山公园照片。

2022年,扎西曲培巡山时将捡到的垃圾装袋带下山。受访者供图
2022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后,围绕拉萨南山公园又开始了增色补绿的相关绿化项目,扎西曲培继续参与其中,一边巡护南山公园、一边种树。2024年,扎西曲培甚至还考了农用无人机操作证,可以操作无人机往山上运送树苗等物品。十几年来,扎西曲培见证了南山公园从无到有、满山秋色的全过程。
今年11月初,采访的记者们纷纷加上扎西曲培的微信后,他一下发来许多他曾拍摄的南山上种树、巡山的照片、视频。这些照片里能看到陡峭的山坡、运输树苗的骡队等,还有许多野生动物,也看到照片中的拉萨南山公园一年比一年美、一年比一年绿。
不仅是拉萨的南山公园越来越美,扎西曲培的生活也因为种树、护林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他每个月收入8000元,相比到南山公园种树之前一直东奔西跑打工的日子,他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他说:“这山上树就像我自己孩子一样长大,我要永远把这份工作做下去。”
按照规定,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实施后,每100-200亩林地将配备管护员一名,负责浇水、除草等日常管护工作。截至目前,该工程已配备管护员6000余名。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