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

王者之魏 闻库 1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将于11月9日在广州举行,未来的约两周时间里,粤港澳三地的18座城市将举行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运会,目前盛会开幕已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部分比赛项目也已经先期举行,作为东道主,大湾区一切准备就绪,其中场馆的改造焕新与跨境赛事的通关保障尤为令人关注,也开辟了全运会历史上的先河。

场馆焕新

本届全运会的运动员规模已超2024年巴黎奥运会,为了迎接赛事,共有105个场馆场地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全运会新建场馆共计5座,为近几届最低,而在全运会历史上也第一次有了不新建任何大型场馆的案例。

本着“节俭”与“绿色”的理念,本届全运会的场馆建设以“焕新”为核,通过原址改造、科技赋能增加了场馆的功能性,以满足全运会的需要。

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第1张图片-

深圳市体育中心

拿深圳市体育中心为例,这个地标性建筑始建于1985年,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八大文化设施”之一,也是深圳首个获得“鲁班奖”的建筑。

目前的深圳市体育中心包含一个4.5万座的专业足球场和一个1.6万座的综合体育馆,足球场将承办男子U18、U20组别足球赛事和射箭项目,而综合体育馆则将举办羽毛球和飞镖比赛。其中专业足球场原本是一个可容纳3.2万人、带跑道的综合性体育场,据深圳市体育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专家吕佩蕾介绍,“体育场的改造属于保护性重建,保留了场馆外围的72根柱子与环梁,其余部分均拆除重建。”焕新后的体育场可兼顾赛演等多方面需求,作为本届全运会的足球赛事举办地之一,观众在这里可以获得最佳的足球观赛体验。

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第2张图片-

观众席距离球场最近处仅9米,看台采用了符合人体工学的镂空座椅设计,可保证长时间观赛的透气与舒适,该项设计获得了德国红点奖,是国内体育设施设备行业获得的首个红点设计大奖。此外,场内同时设置4块高清大屏,可满足观众多视角观赛需求;草坪保养方面,通过“呼吸系统”和“人造阳光系统”,可以让草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第3张图片-

除了助力观众沉浸式观赛,场馆设计也颇具人性化,智能化卫生间系统可根据人流情况实时进行超半数比例的男女卫生间切换,有效缓解大型活动中卫生间排队长的问题。体育场与体育馆均配备AR导航功能,观众检票入场时,可通过小程序进入场馆导航页面,若需前往特定观众区,只需选择对应区域,系统便会提供具体指引路线。比赛结束后,观众前往停车场寻车也可通过该功能操作,为观赛全程提供便利。

与体育场相邻的综合体育馆经过改造后最多能容纳16000个座位,配备了专业羽毛球灯光、大屏显示系统、可开合屋盖和可折叠移动式斗屏等,吕佩蕾表示:“‘开合屋盖+可折叠移动式斗屏’系统,可实现16项赛事的快速切换,这样的设计既可以满足高级别篮球赛事对斗屏的需求,也可以实现场馆作为室外网球场的功能,球场木地板下方还预埋了制冰管道系统,可快速转换为冰场……”

深圳市体育中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十五运场馆设施的强大承载力与黑科技,包括珠海横琴国际网球中心、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等全运会场馆都代表了国内乃至国际顶尖水准,在保证全运会赛事成功举办的同时,赛后利用也落到了实处。比如深圳所有的永久性场馆赛后利用率可达100%,深圳湾体育中心拆除了围墙,变成“共享健身区”;深圳市体育中心的地下商业街将串联8个主题公园,形成一个集观赛、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文化商业体。

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第4张图片-

史上首次出现跨境赛事,揭秘无感通关   

本届全运会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是一大特色,而在马拉松和自行车项目上也将实现全运会历史上的首次“跨境”赛事。

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线路全程42.195公里,选手们需经过深圳湾口岸进入香港赛段,深圳赛段距离约20.345公里,香港赛段距离约21.85公里,实现“一线连双城”的独特赛事体验。

深圳湾口岸作为赛事人员出入境推荐口岸、物资出入境指定口岸,也将承担深港跨境马拉松赛的保障任务。据深圳边检总站深圳湾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副处长孙娇娇介绍,针对跨境马拉松,为了确保赛事通关高效顺畅,边检创新实施“前置查验”,在赛事起终点设前置查验区,参赛及保障人员提前办理边检手续,赛事期间通过口岸区域无需停留;同时通过手环定位、人脸识别等技术保障,异常情况可及时报警处置。

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第5张图片-

2025年2月23日,2025深港马拉松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田径(马拉松)测试赛在深圳和香港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视觉中国 图

今年2月23日,深圳湾口岸曾组织了深港跨境马拉松测试赛,在此基础上联合海关、边检等单位制定临时封关管理及赛事当天人车物通关保障方案,届时,所有参赛人员及车辆均需于赛前装上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设备及戴上连接全球定位系统的手环,加上赛道直播监控及无人机监控,全程跟踪及记录人员和车辆轨迹以实时掌握人员及车辆进出口岸的资料,目标实现“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

深圳海关行邮监管处行李物品监管科科长陈云辉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人员通关保障方面,海关在旅检口岸设置“专用通道”和“无障碍查验区”,确保涉赛人员高效、便捷通关。同时,在物资通关保障方面,开设涉赛物资专用窗口,对火炬等提供专门通关方案,对体育用品实施“专人提前对接、口岸即到即验”模式,提升通关效率。

除了马拉松赛事,本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赛将于11月7日至9日举行,设男子个人计时赛、女子个人计时赛、男子个人赛和女子个人赛4个小项。其中,男子个人赛将首次串联粤港澳三地,并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是十五运会唯一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也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自行车赛事。

场馆焕新、跨境办赛,第十五届全运会亮点多-第6张图片-

比赛线路以港珠澳大桥为纽带,连接香港、澳门、珠海、横琴等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城市道路,赛程为231.8公里,其中香港段55.8公里,澳门段13.5公里,珠海段117.7公里,横琴段44.8公里,104名参赛运动员将先后6次通过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口岸。

和马拉松赛事相似,本次公路自行车赛也将通过人脸识别、前置查验等技术手段,让运动员们在230公里的赛道上以40公里以上的时速,6次无感快速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赛事进一步彰显了港珠澳大桥“湾区纽带”的价值,通过体育赛事实现有机联动,为未来更多的跨境活动提供了样本。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珠海赛区执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闵云童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赛事的跨区域协调机制、服务保障体系已完全跑通,今后跨境赛事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

“(自行车)男子个人赛是全运会史上赛道最长的自行车公路赛事,也是粤港澳三地在同一天一起承办的跨境赛事,在全运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对大湾区体育赛事融合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把类似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赛长期地举办下去,打造成一个跨境赛事的品牌。”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