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Shanghai Zhongqiao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SZQU)坐落于上海市金山区,是一所非营利性民办本科高校,同时也是上海市唯一一所跻身全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高等学府。学校屡获殊荣,包括“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标准学校”“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组织”以及“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称号。
学校创办于1993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2019年12月,学校正式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20年6月,经批准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简称“中侨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总占地面积达765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1.8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突破1.0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与电子图书总量达130万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688人,共开设24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设有9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截至2025年6月,全校在校生规模已达13000余人。
历史沿革
定西路创校时期(1993年7月–1996年8月)
1993年7月,华东师范大学俞鑫泰、金润圭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童宪刚三位教授,怀着对高等教育事业的热情,经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共同创办民办中侨学院。建校初期条件有限,校址位于长宁区定西路1300号的长宁区业余大学内,租用办公室与教室开展教学。次年8月,学院开设商务英语专业,首批招收80名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长寿路学历文凭教育阶段(1996年8月–1999年8月)
1995至1996年,学院持续拓展教学,探索“外语+经济”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增设商务日语及国际商务专业。1996年,中侨学院成为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因规模扩大,学校迁至普陀区长寿路652号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内,租用其教室、宿舍及运动场地,全面推动学历文凭教育。
巨野路办学与社会认可(1999年8月–2002年8月)
随着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学校再次迁址,入驻浦东新区巨野路219号的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除自有教师外,学校还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强化实践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升,逐渐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川周路企业办学时期(2002年8月–2014年8月)
2002年,致达集团投资3亿元于川周公路建设新校区,规划占地230余亩。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开启了企业办学、教育兴邦的新篇章。
漕廊路新发展阶段(2014年8月至今)
自2011年起,在致达集团的支持下,学校于金山张堰规划新校区。2012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评估。2013年4月,金山区教育局与学校签署职业教育合作共建协议,推动中高职贯通合作办学。2014年9月,学校正式迁入漕廊公路3888号。新校区占地500亩,为学校升格本科、建设现代职业技术大学奠定基础。
2015年,学校通过上海市教委新校区运行验收,并入选全国首批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至2017年,在校师生达6600人,设有7个二级学院、34个专业及方向,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2019年,学校启动金山校区扩建工程,总面积73400平方米,投入8.5亿元。同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验收,并于12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2020年6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9月,学校与起帆电缆共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基地。2023年,学校获批增设护理专业,并成为上海市唯一一所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首批试点院校。同年5月,学校通过德国ACQUIN国际认证,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共开设24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设有9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摄影摄像技术》课程获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特等奖,《设计色彩》获二等奖。信息工程学院团队荣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大数据集群运维管理赛项一等奖、制造机器人国际赛第一名,并在全国职业院校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中获多项二、三等奖。学校建设有7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发2本活页教材,制定4套“双证融通”职业能力标准及上海市中高贯通课程标准。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获批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8个,教育部及上海市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各2个。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8月,学校专任教师总数688人。校外兼职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或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者占比41.7%,中级职称者占36.4%。2023–2024学年引进博士青年教师34人,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学名师、教育部新时代名师等高水平教师多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4月,学校与245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153个校内外实训基地,与192家区域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宝钢、腾讯、华为、华东无人机基地、节卡机器人等13家行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协议,并共享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
学校与芬兰、德国、日本等近20所海外高校开展交流,每年近百名学生赴海外访学或深造。2023年5月通过ACQUIN国际认证,与芬兰赫尔辛基城市应用科学大学合作筹办中侨赫尔辛基工程学院,设立IBT国际职业教育研究院和CVTT中德职教师资培训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成立金山区民间艺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建有143个实验室及实训场所。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产教融合型专业,与多家企业及协会合作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训练;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华东无人机基地等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拥有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有多类实验室及实训中心。
科研资源
截至2024年12月,图书馆总面积26632.38平方米,阅览座位1459个,馆藏纸质图书98.1万册,电子图书131.4万册,电子期刊98.5万种,可使用超星、万方等数据库。“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和“金融科技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入选上海市职业教育市级示范性专业教学资源库。
科研成果
2020–2021年度,学校申报课题48项,审批31项,结题24项;申报专利10件,授权10件;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9部,科研经费达206.5万元。
2024年,学校遴选23个课程团队参加上海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8个团队获二等奖、三等奖。陈曦老师领衔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获上海市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课程教学金奖。
学校荣誉
学校被评为上海新型技师学院,2019年获“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依法治校标准学校,2021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2023年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校徽以不死鸟为象征,寓意中侨学子自强不息、勇于追梦。
校训
校训“做人 做事 做学”源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以礼做人、以勤做事、以心做学,追求至真、至善、至美。
校歌
《中侨之歌(梦飞中侨)》由刘刚作词、云鹏作曲并演唱,歌词体现学校育人理念与学子奋发精神。
社团文化
学校社团文化多元融合,涵盖专业技能、传统文化与公益服务三大方向。现有103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我发展与实践平台。
校园环境
校区
学校占地542.4亩,建筑呈欧式风格,设施完备,配有多媒体教室、机房、语音室、图书馆、运动场、食堂及学生公寓等,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与生活环境。
标志建筑:图书馆
图书馆建于2002年,2014年随校迁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山区张堰镇。馆舍面积4500平方米,馆藏以外语、经贸、计算机、工商管理等为特色。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数据截至2025年6月
历任领导
注:数据截至2025年6月
杰出校友
注:数据截至2025年6月
参考资料
爱企查. 爱企查. 2023-06-07
学校概况.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4-05-26
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 2025-08-03
办学信息公示.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4-05-26
现任领导.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4-05-26
历史沿革.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3-05-18
校训校歌.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 2023-05-18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3-06-26
标签: 上海中侨职业科技大学 上海中侨职业学院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