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常被当地人称为“老安平邮电局”或“安平邮局”,竣工于1922年,坐落于汕头市金平区海安街道怀安居委外马路24号。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朝向东北偏西南,为二层建筑,采用石料、钢筋和水泥的混合结构,是广东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两座欧陆风格邮政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汕头开埠后首座自建邮局,见证了汕头、广东乃至中国邮政通信的发展历程。该建筑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整体保存完好,成为游客频繁到访的热门景点。2005年,它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色 作为广东全省邮政系统中保存最完整的两座欧陆风格邮政建筑之一(另一座为广州邮政博物馆,位于广州沿江路),汕头市邮政总局大楼是汕头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俗称“老安平邮电局”或“安平邮局”。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于1922年(民国十一年)竣工,占地面积144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2.8平方米,坐东北向西南,建筑风格为欧陆式,气势恢宏,融合了华丽、高贵与典雅,在宏大之余注重细节装饰。建楼当年,邮局内部曾有过争议,但最终建筑形式的决定权掌握在洋人局长手中。当时,外来建筑文化已在汕头埠的民用建筑中影响深远,中西合璧且带有当地风俗气息的骑楼会馆建筑成为时尚,因此最终选择了流行的“公革”(潮语,指拱结形式)风格来建造邮政大楼。
初建成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工程总耗资约15万银元。建筑为两层加天台,采用石、钢筋和水泥的混合结构,平面呈L形。立面采用对称三段式设计,花岗岩石基座和八根带涡卷的希腊式大圆立柱,赋予整座建筑威严气势。檐下装饰有西洋纹样的三角形山墙,主立面二层凹进形成带石栏杆的阳台,体现了潮汕地区的建筑特色。首层开设三个门洞,安装六扇厚实落地实木门。外墙采用清水灰砖和红砖,独具特色。所有窗扇均使用木制百叶窗,每层楼高超过4米,二楼每个房间设有西方风格壁炉,并铺设木地板,这些都是一大亮点。
尽管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外表依然完好,结构保存完整。仅因建楼时打桩技术原因,屋基略有下陷。正门上方的“邮局”字样清晰可见,洋灰楼梯、楼梯护栏、方格门、磨花玻璃、木地板和罗马柱等均保留原貌。从侧门走上二楼,洋灰楼梯和独特造型的方钢条护栏依旧,扶手为实木。通道两侧房间的实木方格门镶有磨花玻璃,室内木地板、百页窗及露台外的罗马柱都保持着当年风貌。
无论是整体设计、外观造型还是内部结构,邮局大楼都是一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初,它曾面临旧城改造的威胁,幸得有识之士力挺才得以保留。如今,它仍是邮政部门——汕头市邮政局信函分局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市区唯一的集邮门市。楼前一侧新建了假山水景,靠马路一侧设有花圃与树木。
历史沿革 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后,1867年(清同治六年),潮海关(汕头海关前身)在海关区内开办邮政业务,最初仅服务在汕外国人。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经清朝批准,潮海关在汕头设立首家官办邮政局,即汕头邮政总局,局址设于海关区内,隶属海关管辖,由洋人税务司任局长。这既是汕头市开埠以来的第一所自建邮局,也是全国首批25个邮政局之一。此后,在粤东、闽南西、赣州市等地陆续设立144个分局(所),同时,汕头邮政总局于1910年改为汕头邮政副总局。
1911年(清宣统三年)5月,潮海关将汕头邮政局及各地分局(所)的财产和业务移交当地管辖。汕头邮政副总局脱离海关,归属邮传部邮政总局管辖,但局址仍设在海关区内。
1918年汕头发生大地震,邮政副总局房屋被毁,官方筹银约15万元自行购地建设局屋,“汕头邮政总局”正式独立运作。
1922年(民国十一年)在外马路头购地自建邮电局,建成后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为两层欧陆式建筑,采用钢筋混合结构,初始建筑面积460平方米,成为当时汕头邮政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汕头市最雄伟壮观的建筑之一。邮政通讯发展迅速,1936年后扩展至马来群岛、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沿海城市上海市、厦门市、广州市等地,邮路长达2880公里。国际邮件互换扩至欧、亚两洲,与10多个国家直接通邮,影响深远。
此后,这里一直作为邮政部门办公点。
地位意义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建于清代与民国交替之际,见证了汕头开埠以来的邮政通信发展史。游客纷至沓来,体现了文化旅游的兴起,同时这也是汕头市邮政总局大楼的旅游特色:通过大楼的内外观感,游客可实地感知、了解、体察和回味汕头开埠文化、海洋文化,乃至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的历史背景。百年沧桑,大楼依旧,是中国邮政事业走向世界历程的一个记忆点和缩影。其欧陆建筑风格反映了汕头埠的海洋文化,大楼的存在则印证了1860年汕头开埠后的辉煌,当时万商云集,百业兴盛,历史悠久的潮汕地区邮政通讯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佐证了其在广东省乃至华南的邮政枢纽地位——早在1736-1796年(清乾隆初期),邮政发展就已具规模。潮属9县(时为潮安区(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市、惠来县、普宁市、澄海区、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据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历史沿革)已有驿路19条,总长1600公里,驿铺129个。
据1907年5月4日(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岭东日报》刊登的《汕头邮政局辖境邮章》,1897年4月21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初设的邮政部门称汕头邮政局,管理者职衔为钦加三品衔的邮政司师,后由潮海关税务司辛盛兼任局长。汕头邮政局在潮州府、庵埠镇、揭阳市、炮台、河婆街道等69个地方设立邮政局;辖有汕头市、潮州府、揭阳、嘉应州、松口、大埔县、老隆、兴宁市、汕尾市、碣石镇等汇票处所13处;在汕头市区设有镇平街万成、永和街明丽等8个邮政柜。
当时,汕头邮政局往各地的邮件邮资按重量和地区计费。中国境内信资每四钱重邮资二十文;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胶州市、湛江市、威海卫等五处,每四钱重信资邮资四十文;外洋各国,每四钱重信资邮资一百文;日本等处,每四钱重信资邮资三十文。
汕头开埠虽仅150年,但汕头邮政发展却是中国邮政发展史中不可忽略的部分。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战败的清朝与西方列强签署“五口通商”协议,西方各国在华开办邮政机构,史称“客邮”。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正是这一历史的见证物之一。
正是凭借丰富的文化内涵,汕头市邮政总局大楼成为著名汕头老埠游景点之一。常有海外归侨专程来此寻根追梦,重温童年记忆;同时又是实用景观,每日有情侣在此借景拍摄婚纱照。
交通信息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地处汕头市老市区,位于“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对面,原永平酒楼隔壁。
参考资料 >
标签: 汕头邮政地址 汕头邮政大楼历史 汕头邮政总局大楼图片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