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30聚焦农业与气候适应:从亚马孙到全球小农的韧性之战

王者之魏 闻库 1

在气候变化冲击愈发严峻、全球粮食体系脆弱性快速累积的背景下,农业与适应议题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上跃升为关注焦点。今年大会首次设立规模庞大的单独“农业创新区”(Agri Innovation Zone),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科研机构、政策制定者和农民组织,集中展示农业如何在未来成为气候治理的重要支柱。

在大会期间,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首席科学家桑德拉·米拉赫博士(Dr. Sandra Milach)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指出,农业不仅是受气候变化冲击最严重的部门之一,同时也有潜力成为气候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西、亚洲、非洲的农民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们也看到农业体系内部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力量。”她说。

“农业创新区”首次亮相

本届 COP30上首次设立了“农业创新区”(Agriculture Innovation Zone),集中展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包括耐候作物、低排放畜牧系统、节水灌溉与太阳能灌溉等。米拉赫认为,这一举措象征着农业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发生结构性转变:农业不再被边缘化,而是被视为应对极端气候的核心领域。

COP30聚焦农业与气候适应:从亚马孙到全球小农的韧性之战-第1张图片-

今年大会首次设立规模庞大的“农业创新区”(Agri Innovation Zone)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刘栋 摄

她表示,COP30在农业与适应议题上有三项关键任务:设定全球适应目标、完善资金支持机制、以及建立清晰可衡量的进展评估框架。“如果这三方面能取得共识,将成为本届 COP 的重要成果。”

当前,全球农业系统正处于变暖所带来多重冲击的前沿。米拉赫指出,在未来5至10年内,农业的系统性脆弱性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科研资金长期不足、气温升高导致病虫害加剧,以及干旱与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热带地区因为暴露度高,被认为最为脆弱,而依赖自然降雨的小农户更是首当其冲。

米拉赫强调,小农户的韧性建设必须被纳入国际气候资金的重点方向。他们最需要的是三类支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创新、可负担的资金渠道,以及价格保护和生产激励等政策保障。她表示,从宏观经济角度看,通过气候资金激励农民采用气候友好型技术是值得的,“因为这将减少未来灾害的损失与应对成本”。

气候韧性作物的研发也被认为必须加速。传统育种需时8到10年,但随着新技术发展,这一周期已经可以缩短至3到5年。米拉赫表示,这对于应对快速上升的热害与病虫害至关重要,而替代作物与综合病虫害管理(IPM)也是提升农业韧性的关键手段。

巴西可持续转型与中巴合作新动力

巴西长期被视为地球上最关键的“农业与森林交叉地带”。米拉赫称,巴西拥有全球最严格的森林保护法规之一——在亚马孙地区,法律要求农业用地不得超过20%,至少80%的森林必须被保护。“法律是存在的,但执法仍在推进中。”

对于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之一的巴西来说,实现森林保护与农业发展的并行,是一条必须走的路。米拉赫介绍,巴西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农业与景观恢复、小农户生计及气候挑战相结合,使农业成为气候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非问题之源。

例如,在Agra Zone展示的农林牧复合系统,正在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样板:森林、农作物和牲畜在同一地块上组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生态恢复能力,同时增强农民收入韧性。米拉赫强调,正是这类创新,让农业在气候治理中摆脱了“问题源”的角色,逐渐成为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巴西大豆、牛肉等主要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被视为重要的外部推动力量。米拉赫认为,中国可以通过采购政策继续向巴西传递明确信号,鼓励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并支持零毁林供应链建设。中巴双方在技术、科研上的长期合作基础也被视为未来推动农业减排与气候适应的关键框架,而 CGIAR 的多边平台提供了深化合作的基础。

COP30聚焦农业与气候适应:从亚马孙到全球小农的韧性之战-第2张图片-

今年大会首次设立规模庞大的“农业创新区”(Agri Innovation Zone)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刘栋 摄

农业适应的未来正在被重新塑造

在COP30上,米拉赫还提醒,人们往往低估气候与冲突之间的联系。CGIAR在战后国家的工作显示,极端气候加剧资源紧张,而景观退化又反过来推动冲突风险上升。通过“种子银行”恢复农业多样性成为CGIAR 在叙利亚等地区的核心工作之一,而多功能景观管理正被证明可以防止土地进一步退化成沙漠。

农民对气候风险的认知往往来自一再发生的损失。“科学证据和创新方案需要更广泛传播,但现实中,人们往往是在受过痛苦之后才会改变。”米拉赫表示,这种“灾难推动改变”的模式令人遗憾,但这是许多地区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农业转型的长期动力正在出现。米拉赫认为,新一代年轻人对技术和气候问题更加敏感,他们也是未来农业创新的主要推动者。随着数字技术、遥感、精准农业和新能源系统快速渗入农业,年轻人重新进入农业部门将可能重塑这一传统产业。

“我们需要更多年轻人回到农业领域,带来新的理念和技术,让农业实现真正的根本性转变。”她说。

随着COP30的闭幕,农业与气候适应议题正变得前所未有地关键。对于世界而言,农业关系粮食安全,也关系生态稳定;它是风险的叠加点,更是解决方案的枢纽。贝伦的讨论表明,全球农业系统的未来不仅需要技术突破和资金支持,更需要跨国合作、政策创新与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