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中前行,心有一道光,不屈的灵魂,奔向彩虹中 ……"
11 月 2 日 9 时,十五运会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
伴着主题曲《向光前行》,广州、香港、澳门同步起跑,四城联动传递火炬。

李广洲在阳光下,微微侧着头。
脚步声、呐喊声、谈笑声,层层叠叠地响起——
他听见了,火炬燃烧的光芒。

听见光
接到作品入选通知时,李广洲正在替弟弟代班做推拿。
双手沾满按摩膏,脑海里回荡着旋律,但他只是笑了笑。
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让李广洲的世界从未有过色彩。
小时候在东北,他用耳朵认识世界——雨打铁皮屋檐是 " 哒哒哒 ",落在泥地是 " 刷刷刷 "。
这些声音,成了他音乐世界最初的种子。

九岁那年,命运给了他又一次重击。
东北的窗户是双层的,冬天要用纸把缝糊上,但总会留个小小的气窗。
在盲校的一个晚上,他洗完袜子,想挂在气窗上晾干。手带着肥皂泡,很滑。人又小,踮着脚向上够,一没留神,整个人栽向玻璃。
结冰的玻璃碴子,像刀。刷一下,左手食指就留在了窗缝里。
小孩子不懂什么叫永远。疼过了,也不太当回事。
直到妈妈来接他,眼泪砸在他脸上,声音颤着:" 儿子,你不是喜欢拉小提琴吗?以后可咋拉呀?"
这话比玻璃还利。
后来他学推拿,都说那是盲人稳妥的出路。
可心里那点音乐的念想,像没熄透的火星,风一吹又亮起来。

火种盆 " 鼎盛同心 "。图源:读特
业余时间,打架子鼓、学钢琴、去唱歌、参加选秀,但凡能摸到的机会,他都不放过。
" 不吃饭我也得摸摸琴去。"
这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支撑着他一路 " 闯 " 到大舞台。
2022 年,他为北京冬残奥会创作的《点亮梦想》获评优秀作品。
今年,十五运会征集歌曲,他有四首作品入围,《向光前行》更被选为火炬传递主题曲。
谱写光
" 呜呜哦哦哦哦 ……"
《向光前行》副歌部分,最先诞生。
" 这里应该像,足球场上的热烈欢呼。"他用电子音色铺底,找到感觉再编旋律。
在他脑海里,词和曲一起生长,像种子破土。灵感来时,三四个小时就能定下来。


《向光前行》乐谱
身体虽有限,梦想无限宽——这歌词在他心里转了很久。
说的是残障人,说的是运动员,说的也是每一个人。
回顾这一路,盲人学音乐,能不难吗?
学打架子鼓,看不见踩镗和军鼓,上来就 " 顺拐 ",他一遍一遍练;学钢琴,别人看谱就能弹,他只能靠反复听记;学唱歌,看不见发声位置,只能让老师把着他的手,先感受再模仿。
但跌跌撞撞,也再次用作品证明了自己," 残疾音乐人也能靠专业能力吃饭。"

受访者供图
" 运动员在赛场上,也需要突破身体极限。" 在李广洲看来,《向光前行》的创作不仅是个人心路的抒发,也是群体意志的表达。
" 再渺小的个体,也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追梦就是不断挑战自我。"
他将运动员们的拼搏姿态、市民的志愿热情、广东的残健融合实践,全部融入了编曲鼓点。
歌词里频繁出现的 " 光 ",既是火炬的物理光芒,更是对抗逆境的精神火种。
他想用音符证明:光,不仅仅只是被看见。
感受光
作为需要频繁出差的音乐人,李广洲最终选择在深圳福田落户。
" 过去总觉得追梦要靠自己硬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被托举’的力量。"
这种 " 被托举 " 的感觉,来自这座城市无处不在的细节:

福田中心区红绿灯路口,都设有过街盲道钟;
路面采用下沉式井盖,盲道砖直接嵌入在井盖上,减少盲道绕行;
在地铁站,有盲文地图及语音播放系统,志愿者也热心帮忙;
在图书馆,设置了视障阅览区,并配备视障读者专用文献 ……
" 这儿的服务没有任何架子,真的像亲人般那种关怀。" 李广洲说。
环境无碍,生活有爱,这是深圳的日常。
作为赛事重要举办地,深圳赛区也是全省首个竞赛场馆体育工艺和无障碍设施一次性全部达标的赛区。
十五运会场馆里,1100 多个厕位近半数为男女可转换厕位,无障碍停车位、扶手盲文指引、语音导览等成为标配。
福田还发布了 5 条无障碍 Citywalk 路线,串联 23 个地标,每条路线均配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和清晰的导视标识。



资料图。图源:深圳特区报
大型赛事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文明的缩影。
对深圳市民来说," 无障碍 " 不是抽象词汇,而是身边触手可及、甚至时常使用的公共设施,是大家的关爱共识。
在这里,每一个梦想都被尊重,每一种生命都能绽放。
传递光
此刻,在火炬传递现场,李广洲创作的旋律,与火炬手的步伐同频共振。
他看不见火炬,却听见了光的轨迹——
那光芒在脚步声中跃动,在无数人手中传递,最终汇成一条泛着光的河。

火炬传递从莲花山公园出发,45 公里路线串联起 " 改革 "" 开放 "" 创新 " 三个篇章,每一步传递都讲述着深圳从 " 敢为人先 " 到 " 先行示范 " 的进阶故事。
50 棒火炬手里,既有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有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每一棒都以脚步丈量深圳热土,用故事传递精神力量。
以深圳为起点,港澳深广四城同频起跑,圣火照亮的轨迹,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活力缩影。
从 " 千年商都 " 广州的厚重底蕴,到 " 奇迹之城 " 深圳的蓬勃锐气;从 " 东方之珠 " 香港的璀璨多元,到 " 中西交融 " 澳门的独特风情——
正如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 " 绽放 " 的设计,顶端交融的木棉花、紫荆花与莲花,200 棒火炬传递的,不仅是体育的激情,更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心跳。
当《向光而行》在湾区上空回响,那些跳跃的音符里,既有盲人音乐家与城市的温暖相遇,更有四座城市与时代的深情相拥。
" 向光前行,共创更美好未来!"
-END-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