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7日,艺术家惟祺的个展“彼异邦”在上海永瞬画廊开展,展览名字“彼异邦”由“他者”与“异托邦”共同构筑,指向那些既存在于现实之中、又游离于主流视野的异质空间与少数社群。惟祺把镜头对准各国的唐人街,并延展到对华人移民的关注,展开对“彼异邦”特质的深度探寻。
展览海报的一张照片里,两个小孩子从汽车里探出头来,他们一人身穿加绒唐装,一人身着黑色羽绒服,手里挥着中美两国国旗。“有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美籍华人看到这张照片颇为感动。对我感慨说,自己在中国那么多年,对中美两国的交流做得不够。”惟祺说。“我们做不到太大的东西,只能做一点点。有很多中国人觉得美国很危险,很多美国人说中国很不好。我对这两边的人都想说,拜托来看看,事实和你们想的并不一样。”永瞬画廊经营者 Brent(中文名:刘志)说。Brent在上海生活了25年,娶了中国女子组建家庭,喜欢去市场淘中国的生活旧物,熟练地使用中文与人沟通,经常夹杂一句半句的上海闲话。

彼岸(Otherland)。惟祺作品

重返牡丹亭(Return to the Peony Pavilion)。惟祺作品

财神(God of Wealth)。惟祺作品
惟祺生于1986年,2010年世博会后因为工作频繁出入国内,让他渐渐关注到了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在他眼里,生活在唐人街的华人处于主流视野之外,既不在中国人的主流视野,也并不被各国的本土圈子所接纳,就好像与外部世界隔着一层次元壁。这让他产生兴趣,并于2015年开始,正式投身于这个主题的拍摄。十几年里,他的足迹遍布欧洲、美国、古巴、日本、新加坡等地,已拍摄了超过20处唐人街。展览中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照片片段,如中餐饮食店、节日巡游、葬礼等公共场合的事物,如一些艺术家本人收集到的老照片和老物件,也深入到一些移民家庭之中,拍下了他们在家中的样子。

在雅典生活了7年的华人移民夫妇,当他们刚搬进社区的第一个复活节,一位希腊邻居在半夜拿来一支点燃的蜡烛,微弱的烛火称是从耶路撒冷传递而来的,火种是信仰和希望。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夫妇俩点燃了家中的壁火。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在新加坡生活的华人移民。男子(后排左一)随父亲于1964年从马来西亚柔佛来到这片当时的英属殖民地,1965年,他所生活的地方脱离马来西亚联邦,新加坡独立建国,这个家族一点点壮大。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在日本生活的华人移民。70多岁的老两口在东京开了一家炸鸡店,同时售卖上海菜肉馄饨与本帮特色小菜。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在惟祺眼里,移民的家庭陈设与一般本地家庭不大一样。出生的那个家是你父母营造的,而移民的一个家一定是以你的意识为转移的。而他所拍的也不只限于搬到海外的华人移民,也包括回到中国生活的移民。他根据照片,分享了这些家庭的故事。

在美国旧金山生活了58年的一位华人移民在他的照相馆里,他来自香港,大半辈子拍过许多前来此地的华人明星与政客,为拍这张照片,他又把相机挂在了脖子上。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在希腊生活的一位画家与他的夫人和孩子。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一对夫妇从英国搬回中国,现居住在上海。电视机定格在Netflix拍的《三体》的开始画面。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惟祺在上海的工作室,房东是一位旅美多年的上海人,20年前,他离开此处时窗外的金桂树还未高过窗沿,20年后,树已经遮住了外面的视野。刚看到此景时,房东在窗前感慨地凝视了几分钟。艺术家用系列里的一张环境肖像还原了这一刻。 Projection 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一些室内场景,房屋主人的身影透明地出现在照片里。关于此,惟祺表示,这是一个没办法的办法:“我想与具体的人产生对话,其中很大的阻碍是很难拍到人,这些照片里的人大多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我询问他们是否可以拍摄家庭内部?他们答应了,但希望我不要拍他们的身影,我坚持想要融入他们的身体,不过,他们的要求也使我做出改变,采用了这个方式,因为我不想把人拍模糊,希望有一个轮廓线,有清楚的部分。我也有录像记录了整个拍摄过程,从人的移动到静止的状态,实际上也投射了整个移民的过程。”

《彼岸》(Otherland)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彼岸》(Otherland)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杂碎(Chop Suey)。惟祺作品

《彼岸》(Otherland)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彼岸》(Otherland)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彼岸》(Otherland)系列之一。惟祺作品
展览中,照片被精致古朴的古董相框包裹,显得颇具年代感。在一个展柜里,惟祺将这些年收藏的一些老照片和纸杂文献置于其中,不同时代的海外华人群像与他展览里的作品形成了时空对话,其中既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华人那沉默的身影,也有一些意外打破了印象中的拘谨形象,让整个展览显得更丰富了。一张照片里,男子站在上海国际饭店顶楼。据惟祺考证,这张照片里的主人公名叫胡文虎,是著名爱国侨领,创立了“虎标万金油”品牌。他在新加坡收到的这张照片。照片的焦点对着上海宏大的远景,胡文虎的身影虚了。“虚影就像华人移民的身影,也启发了我的拍摄。”惟祺说。

“彼异邦”展览现场,展柜里的老照片展现了华人移民不多见的轻松时刻。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彼异邦”展览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彼异邦”展览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图

“彼异邦”展览现场。周平浪 图
纵观整个展览,惟祺并没有选择大而全地以“唐人街”的地理范畴去构建展览,更多是将自己对唐人街以及海外移民人口流动的研究与自己的观看方式融合在一起,照片既是现实的一部分,也成为他的观念投射。“我关注的点不是具体的唐人街,而是一个‘泛唐人街’概念,这个概念既包含地理坐标的,也包含精神版图的。”惟祺说。
“惟祺的镜头凝视着中华料理餐厅的烟火、中文建筑标牌的斑驳、中外混血家庭的喜忧、中式典礼仪式的剧场感。这些日常的饮食男女、生老病死,本是人世常态,却在惟祺特殊的错位构图、动静曝光等拍摄手法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叙事力量。”策展人罗仕平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双重变奏之中,唐人街的意义被反反复复地解构和重塑,而唐人街本身也成为文化身份流动的鲜活现场。其实,何止唐人街是‘彼异邦’?在既短暂又永恒、既熟悉又陌异的现代性中,每个人都在绘制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精神地图,寻找并构筑着那片可以绽放本真(Eigentlichkeit)光亮的‘彼异邦’。”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5年11月17日—2026年2月14日
展览地点:上海武定路550号,永瞬画廊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