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开放的营商环境、利好的政策、充沛的人才与资源,以及发达的供应链体系。这一独特的优势组合,使中国成为理想的商业目的地。作为蔡司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的重要性还在不断加强。”德国光学和光电领域巨头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费铭远(Martin Fischer)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如是表示。
费铭远在今年10月正式接棒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成为蔡司在中国市场继续攀登的领导者。费铭远于2006年加入蔡司,曾任职于蔡司半导体制造技术、工业质量解决方案及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等事业部。自2022年以来,他担任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事业部全球销售、服务及市场负责人。上个月,他已正式移居中国。
费铭远提到,自1957年起,蔡司就已扎根中国,当时正值中国实施首个五年规划。如今,中国“十五五”时期即将拉开序幕,蔡司与中国都站上了新起点。其认为,蔡司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这种协同效应,加上“中国速度”,推动了蔡司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过去十年,我们的营收增长了六倍。目前在华员工超过7000人,并在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蔡司还在不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扩大本土布局。“我们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强化长三角与大湾区两大中心,分别打造高端装备高地与眼健康高地。”
费铭远提及,过去的2024年,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启用;今年,蔡司将在上海购置土地,开启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本土化进程——蔡司大中华区总部园区项目。“这是迄今为止蔡司在华的最大单笔基建投资。新园区将进一步提升我们服务本地客户的能力与响应速度,并将作为全球创新中心,助力中国创新生态蓬勃发展。”
就在11月7日,蔡司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正式签署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标志着蔡司大中华区总部综合园区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即将进入建设阶段。
费铭远同时谈到,蔡司也在不断推进中国本土创新。目前,蔡司在上海、苏州和广州设有三大研发中心,已在中国获得89项专利。他尤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蔡司的电动出行解决方案已成为众多全球领先电池制造商的首选,其中大多数来自中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进博会上,蔡司还与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签署了合作意向备忘录。蔡司将发挥在光学科技领域的优势,携手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正式加入上海创新网络,积极参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据悉,未来双方将致力于通过整合资源、共享经验,共同推动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上海的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贡献力量。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黄丽宏指出,中国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创新型国家,“十五五”规划也将科技创新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但创新的逻辑与规则正在发生深刻演变。她表示,蔡司作为全球光学和光电领域的创新引领者,期待其从“参与者”升级为“共建者”,在本土创新、供应链韧性及绿色转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刘帮成教授也表示,当前科研创新范式正经历深刻变革,“产学研投”协同已成为整合资源、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他表示,蔡司的技术优势与上海聚焦的芯片、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高度契合,期待蔡司能依托上海顶尖高校、国家级产业集群与战略性投入这三大支柱,深度融入客户的研发与生产流程,推动科技创新孵化,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