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工作原理、应用与前沿发展

mysmile 闻库 3
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工作原理、应用与前沿发展

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是一种用于分析单晶结构的精密科学仪器。其研究对象通常为如砂糖或盐粒般的微小单晶体,其中原子或原子团呈现高度规则的周期性排列。当X射线(例如铜靶Kα辐射)照射到单晶体样品时,会发生衍射现象。通过对衍射图案的解析,可以精确测定原子在晶体中的空间排列,从而解出晶体结构。物质的性质与其晶体结构密切相关,例如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构成,却因晶体结构差异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物理特性。

基本原理与公式

晶体中原子的周期性排列可通过点阵来描述。三维点阵通常以晶胞为基本单元,其形状由三个边长(a, b, c)及夹角(γ, α, β)这六个晶胞参数定义(图1)。点阵可划分为多个平面点阵族,每个族由符号HKL(整数)标识,面间距记为dHKL。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即可通过dHKL值集合表征。

X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时,衍射方向与晶面间距相关。每个衍射对应一个晶面族HKL,满足布拉格方程(式1):

2dHKLsinθHKL = nλ (1)

其中θHKL为入射或反射线与晶面夹角,λ为X射线波长,n为反射级数

衍射强度则与原子在晶胞中的分布直接相关,由结构因子方程(式2)描述:

IHKL = K · |FHKL|2 · LP · e-2M · A (2)

其中K为比例常数,|F|为结构振幅,LP为洛伦兹偏振因子,e-2M为温度因子,A为吸收因子。结构因子FHKL表示为:

FHKL = |FHKL|e (3)

其中fj为原子散射因子,xj, yj, zj为原子分数坐标,αHKL为衍射相角。通过傅里叶变换,电子密度函数可计算为:

ρ(x,y,z) = (1/V) ∑∑∑ |FHKL| e e-2πi(Hx+Ky+Lz) (4)

电子密度峰值对应原子位置,从而解析晶体结构。核心挑战在于确定各衍射的相角αHKL

仪器技术要求

为获得高分辨率结构,需测量尽可能多且准确的|FHKL|值。大θ角(小d值)衍射强度较弱,难以检测。仪器需能在三维空间内高效记录大量衍射数据。

实验方法与仪器类型

若单晶体静止,仅少数晶面满足布拉格条件。通常通过旋转晶体使各晶面族依次产生衍射。主流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回摆法与四圆衍射仪法。

回摆法

装置如图3所示,样品转轴垂直于单色X射线。晶体绕轴旋转时,衍射点记录于筒状或平板底片。若晶体晶轴与转轴平行,衍射图案呈直线或双曲线。通过小角度摆动(如10°),可避免衍射重叠。完整数据需多张摆动照片组成。传统照相底片已被影象板(IP)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取代,后者灵敏度高、速度快,成为主流探测技术。

四圆衍射仪法

仪器设计如图4,探测器与入射光共处赤道平面。晶体通过三个旋转圆调整取向,使各晶面法线转入赤道平面产生衍射。闪烁计数器逐点记录衍射,但数据收集耗时较长。虽在小分子结构中仍有应用,但已被IP/CCD回摆法取代,尤其适用于生物大分子快速测量。

晶体结构解析步骤

1. 选择优质单晶样品,收集衍射数据。
2. 指标化衍射图,计算晶胞常数,根据消光规律推断空间群。
3. 对衍射强度进行吸收与LP校正,得出|F|值。
4. 通过派特逊函数法或直接法推测相角与初始结构。

派特逊函数法

从派特逊图可定位重原子坐标,计算相角αHKL,结合|FHKL|生成电子密度图,逐步修正原子位置,通过迭代获得完整结构。

直接法

利用结构振幅统计关系求取相角,结合电子密度计算初步定位原子,通过反复迭代完善结构。

结构精修与表达

初始结构需通过差值电子密度图和最小二乘法精修,优化原子坐标、温度因子及占有率。结果优劣以吻合因子R评估:

R = ∑‖Fo| - |Fc‖ / ∑|Fo|

最终结构需计算键长键角,绘制分子与晶胞图,并分析结构-性能关系。

生物大分子结构测定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结构解析原理与小分子相同,但存在特殊性:原子数多、轻元素主导、衍射弱、晶体易损。需使用大体积单晶(如>0.3mm³),且结晶难度高。回摆法配合IP/CCD可在数小时内完成数据收集。相角问题需通过分子取代、同晶置换或反常散射法解决。

分子取代法

若待测物与已知结构分子相似,可通过派特逊图重叠推导相角。同晶化合物可直接使用差值电子密度图解析。

同晶置换法

将重原子(如Hg、Se)引入生物分子,制备同晶衍生晶体。通过重原子位置计算相角,解析原结构。多对同晶置换可提高准确性。

反常散射法

利用X射线波长靠近元素吸收边时弗里德耳定律失效的现象,收集反常散射数据求取相角。多波长反常衍射(MAD)需同步辐射光源支持,是生物大分子结构解析的重要工具。

应用领域

晶体结构测定在多个领域具有关键作用:
- 晶体学发展:证实晶体周期性结构,解释晶体的自范性与各向异性。
- 矿物学:揭示成分相似矿物(如石墨与金刚石)性质差异的结构根源。
- 药物开发:从天然产物提取到人工合成,基于结构设计合成路线(如染料、香料)。
- 合理药物设计:通过病毒与人体大分子结构匹配,设计抑制剂(如艾滋病蛋白酶抑制剂A-74704),阻断疾病传播。

未来发展方向

数据积累与数据库

现有晶体结构数据库(如剑桥CSD、无机ICSD、蛋白质数据库PDB)需持续扩充,以支持新材料设计。

生物大分子结构基因组学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基因功能与结构解析成为重点,生物大分子结构数据量将远超传统化合物。

结构-性能关系研究

总结结构与功能关联,指导新材料与药物设计,特别是生物分子机制探索。

实验技术革新

直接法应用于大分子相角问题(如范海福院士研究)、同步辐射光源(如合肥NSRL、北京BSRF)应用、高强度实验室光源与探测器开发,以提升生物大分子测量效率与时间分辨率。

同步辐射与动力学研究

同步辐射支持波长可调与高强度光束,但设备昂贵。未来发展实验室级强脉冲光源与快速探测器,用于纳秒级反应动力学研究(如血红蛋白与CO结合)。

参考资料 >

标签: 单晶x射线衍射仪 单晶衍射仪器 单晶衍射仪组成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