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审计准则演进与核心框架解析

mysmile 闻库 2
中国国家审计准则演进与核心框架解析

国家审计准则

我国审计署于1996年12月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及多项配套细则,自1997年1月1日起实施。该体系划分为三大层级:国家审计基本准则、通用审计准则、专业审计准则及审计指南,构建了完整的审计规范框架。

2010年9月1日,审计署更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并于2011年1月1日生效。本次修订借鉴了美国等国际审计机构的先进经验,采用单一准则结构,下设审计指南与手册,有效解决了以往多准则模式下的体系冗余、内容交叉及逻辑不清等问题。

新准则共7章200条,涵盖总则、审计机关与人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控制与责任及附则,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与效率。

政府审计基本准则

作为政府审计准则的核心纲领,基本准则由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处理处罚准则和附则构成,是审计机关与人员执行审计任务的强制性规范。

总则

总则明确了准则制定目的、法律依据、政府审计定义、适用范围及基础要求,为审计实践提供根本指导。

一般准则

一般准则规定了审计机关与人员的资格标准、职业道德及执业条件,确保审计队伍的专业性与独立性。

作业准则

作业准则规范审计准备与实施阶段的流程与方法,包括计划制定、证据收集及风险评估等关键环节。

报告准则

报告准则指导审计小组编制、提交报告及审计机关审定流程,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与透明度。

处理处罚准则

处理处罚准则明确审计机关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评价、处理及处罚程序,保障审计决定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附则

附则说明了具体准则制定依据、解释权归属及实施日期,完善准则的法律效力与操作性。

政府审计具体准则

基于基本准则,具体准则提供了审计各环节的详细规范,已发布包括审计方案、证据收集、工作底稿、内部控制评价、抽样技术、报告编制等多项准则,强化审计工作的标准化与精细化。

政府审计规范指南

指南依据基本与具体准则制定,为审计实践提供可操作的建议与示例,助力审计人员提升执行效率与质量。

最新动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第8号令全面修订政府审计准则,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新规,同时废止旧版准则及规定(详见附件)。

附件:废止的审计准则和规定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2000年审计署第1号令)

2.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2000年审计署第1号令)

3.审计机关审计方案准则(2000年审计署第2号令)

4.审计机关审计证据准则(2000年审计署第2号令)

5.审计机关审计工作底稿准则(试行)(2000年审计署第2号令)

6.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2000年审计署第2号令)

7.审计机关审计复核准则(2000年审计署第2号令)

8.审计机关专项审计调查准则(2001年审计署第3号令)

9.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2001年审计署第3号令)

10.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2001年审计署第3号令)

11.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2001年审计署第3号令)

12.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评价准则(2003年审计署第5号令)

13.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2003年审计署第5号令)

14.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2003年审计署第5号令)

15.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2003年审计署第5号令)

16.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准则(2003年审计署第5号令)

17.国有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试行)(审法发〔1999〕10号)

18.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2004年审计署第6号令)

19.审计署关于国有金融机构财务审计实施办法(审金发〔1996〕331号)

20.审计署关于中央银行财务审计实施办法(审金发〔1996〕332号)

21.审计机关对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实施办法(审行发〔1996〕350号)

22.审计机关对社会捐赠资金审计实施办法(审行发〔1996〕351号)

23.审计机关对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审外资发〔1996〕353号)

24.审计机关审计行政强制性措施的规定(审法发〔1996〕359号)

25.审计机关指导监督内部审计业务的规定(审管发〔1996〕367号)

26.审计署关于派出审计局开展审计工作的暂行办法(审发〔1998〕314号)

27.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程序实施细则(审财发〔1999〕32号)

28.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审办发〔2002〕104号)


参考资料 >

标签: 中国审计史 审计模式的演进 中国审计发展史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