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中医病理的深度解析与治疗指南

mysmile 闻库 4
阴阳两虚:中医病理的深度解析与治疗指南

阴阳两虚是一种中医常见病证,指人体阴气和阳气同时虚弱,导致内热与内寒症状相互交织的复杂病理状态。病症表现可能偏向阴虚或阳虚体质,存在显著差异。以阴虚为主的,会出现阴虚典型特征,如阴气不足及其凉润、镇静功能减退,从而引发虚热内生的现象;以阳虚为主的,则呈现阳虚症状,如阳气亏虚及其温煦、推动作用降低,进而导致虚寒内生。

古籍摘选名词解释术语在线阴阳互损以阴虚为主以阳虚为主临床分析 例如:常见症状包括潮热、盗汗、骨蒸劳热、便溏急迫、痰呈白沫或带血、心悸气短、沉默寡言、食欲不振、自汗、滑精、闭经、舌苔黄燥、脉象微细或虚大无力。

证候分析 脏腑之间存在相互滋养和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病理状态下,肺部局部病变常会波及其他器官和整体,正如“其邪展转,乘于五脏”所述,痨瘵与脾肾两脏关联密切。脾作为肺母,肺虚会消耗脾气以自养,导致脾虚,而脾虚无法将水谷转化为精微滋养肺部,加剧肺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表现为肺脾同病,出现神疲乏力、纳差、便溏、畏寒和倦怠等症状。肾为肺子,肺虚使肾失滋养之源,或肾虚相火灼金,子盗母气,使肺气进一步耗竭,无法滋养肾脏,导致肺肾两虚,肾阴不足,相火偏亢,扰动精室,引发梦遗,女性则出现月经失调等肾虚征象。

若肺虚不能抑制肝火,肾虚无法滋养肝脏,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表现为急躁易怒、胁肋掣痛等症状。如肺虚使心火乘克,肾虚水不济火,还可能伴有虚烦不寐、盗汗、骨蒸劳热等症。病情拖延加重者,可发展为肺脾肾三脏同病。或因肺病影响肾,肾虚不能纳气;或因脾虚波及肾,脾无法化精资肾,从后天影响先天,甚至肺虚不能辅助心调节血脉运行,导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急、心悸、唇紫、肢冷和浮肿等症,即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

此证见于肺脾肾三脏俱虚的患者,由气阴耗损演变而来,常见于重症肺结核晚期。

综上所述:痨瘵以阴虚为先,随后可导致气阴两虚,最终阴阳俱虚。从脏腑辨证看,病初为肺阴亏损,继而肺脾同病、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交亏,阴损及阳,致阴阳俱虚,并伴有心肝等脏腑功能损害的严重证候。

治疗方法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孩儿参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黄芪30克,紫河车15克,当归15克,鹿角10克,龟板12克,芍药12克,白芨30克,功劳叶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参考资料 >

标签: 病理阴阳深度分析 病例阴阳什么意思 病理阴阳深度怎么看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