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千年传承的晋北瑰宝

mysmile 闻库 2
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千年传承的晋北瑰宝

梨花春酒作为山西省应县的标志性名酿,其酿造技艺浓缩了当地千年酿酒师的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梨花春酒以大麦、豌豆和麸皮为制曲原料,高粱为核心酿酒原料,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精心酿制。其独到之处体现在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等多道工序,整体工艺既传承了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蒸馏酒模式,又融入了少数民族酿酒技术的精华。

梨花春酒的起源可追溯至辽清二年(公元1056年),当时应州释迦木塔落成。萧皇后亲临开光典礼,州官献上本地美酒。太后饮后感其芳香怡人、韵味悠长,恰逢春日佛宫寺内梨花盛开,景象绚烂,遂赐名“梨花春”。民间赞誉“甘洌金凤水,禄俗梨花春”,其名声远播塞外,被誉为三晋第一春酒。自此,“梨花春”成为辽朝御用白酒

2008年,“梨花老”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同年梨花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梨花春”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早在新石器时代应县一带就有原始部落聚居。历经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这里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活动区域。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击败林胡和楼烦,扩展疆土,应地归入赵国。秦朝统一后属雁门郡,西汉时设剧阳县晋朝时被鲜卑族占据,东晋时期属前秦,后归北魏。隋唐时,应地成为汉族与突厥、辽朝等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

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应县释迦木塔竣工,萧太后亲临开光仪式,州官呈上本地陈酿。太后品尝后觉其香醇透体、余韵绵长,正值梨花绽放时节,遂赐名“梨花春”。千余年来,此酒代代相传,历久不衰,被誉为“名驰塞外三千里,味占三晋第一春”。自此,“梨花春”成为辽朝官方白酒

1573年至1620年(明万历年间)的《应州志》记载,应州有一口金凤井。《大明一统志》指出:金凤井水清甜甘洌,用以酿酒尤为醇美。明清时期,随着走西口商贾和朝觐信徒途经应州,当地酿酒业日益兴旺。万历年间,酒税占全州税收的6%。清乾隆《应州志》记录酿酒缸房11家,光绪年间增至22户。清代同治年间,知名酒坊包括:刘姓万盛魁、张姓聚和店、吴氏德泰泉、何氏福和永、康氏福成永、郭氏兴盛泉、赵姓义德成等。其中南泉村张氏聚和店的酒品甚至进贡宫廷。21世纪初调查显示,应县老城区完整保存了万盛魁酒坊遗址,包括踩曲房、地瓮房(存324口地瓮)、储酒房及敬神牌位,还有大量酿酒器具,从97间缸房规模可窥见当时酿酒业的繁荣。《中国实业志》记载,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应州有酿酒缸房9家,年产酒38760斤,1947年县城缸房达11家,城外粮区亦有数家。

生产情况 20世纪50年代初,应县有近20家酿酒缸坊,1956年合并为公私合营酒厂。1958年,县国营联合加工厂和副食品加工厂开始生产白酒,供应本地。1961年因粮食短缺停产。1972年,县粮食加工厂设立制酒车间,日产汽车公司散装酒50余斤。1976年生产古塔牌黄芪酒。1985年有职工6人,年产白酒23吨。

1974年,于县城新建西路21号筹建酒厂,1975年试产,1976年正式投产。职工45人,当年产酒80吨,销售收入10.65万元,此为应县地方国营酒厂前身。虽设备简陋,但凭借传统酿酒技术和优质水源,口感优异,所酿造酒深受本地欢迎。因销路良好,酒厂逐步发展,1981年产量562吨,销售收入103.6万元,利税36万元。80年代中期后,因产品质量停滞、品牌单一,销售受阻,1986年库存积压300多吨,企业陷入困境。1988年,新领导班子革新管理、强化营销,并请山西食品研究所专家传授多维曲酒工艺,挖掘梨花春历史文化,成功研制第一代“梨花春”,质量显著提升。1989年效益回升,1990年产量1050吨,1992年达1718吨,连续三年利税超百万。但1993年再遇困难,亏损83万元。1994年4月,以赵杰为首的班子推动改革、科技与品牌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1996年改组为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改制为股份民营企业。年产量从1000余吨增至万余吨,利税从百万增至年均2000万元,最高达4000多万元,15年累计利税4亿多,上缴税金3.2亿元,综合效益居全省同行第二,为全县第一利税大户。梨花春系列白酒成为山西省名牌产品,“梨花老”品牌价值1.27亿元,获中国驰名商标,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酿造工艺 梨花春白酒以应州东上寨“狼尾巴”高粱为原料,经筛选、粉碎、配料、润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积、入池发酵、出池蒸酒八道工序。

一、粉碎:古用石磨将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梅花状,现用电磨过标准筛。 二、配料:将粉碎原料与清蒸辅料(稻壳)按100:25-30比例人工拌匀,夏季辅料25%,冬季30%。 三、润料、拌料:按原粮量40-50%加水润料,常温翻拌,堆积1小时,使粮食吸水利于糊化,加水量以手捏不粘为准。 四、蒸煮糊化:将面楂分层装入甑锅,汽圆后蒸煮1小时,达到熟而不粘、无生心,由经验师傅手捻判断。 五、冷散:蒸熟面楂铲出摊薄,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温度夏季20-22℃,冬季16-18℃。 六、加曲、加水堆积:加原料25%曲粉和50%常温水,翻拌均匀,手捏挤出水滴1-2滴,堆积1-2小时。 七、入缸发酵:将堆积好的甘谷甜醅入地缸,盖石盖发酵,缸埋地下,缸口与地平,间距10-20cm。酒醅淀粉含量9-12%,水分55-57%,酸度0.8-1.1摩尔/g,糖份0.5-0.6Be′,发酵周期21天。 发酵温度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入缸后6-7天升至25-27℃,甘谷甜醅发甜为正常;第8-11天稳至32-34℃;第12-21天每日降0.5℃,出缸时26-28℃,酒醅不硬不粘,呈紫红色。 八、出缸蒸酒:发酵21天酒醅抬出蒸馏,装甑需“稳、准、细、匀、薄、平”,蒸汽“两小一大”,流酒时“中酒流酒,大气追尾”,凭啤酒花大小接酒头、原酒和酒尾,分级储存6个月以上成熟。

保护情况遗存情况 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面临保护挑战。 现代科技推动酿酒工艺向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发展,千年手工艺濒危,保护工作存在难点。 传统手工艺被现代技术替代,经验不被重视。 传统技艺多凭师傅经验传承,如手测温度,现被温度计和化验设备取代,老师傅离世后经验失传。 手工技艺靠口传身教,无文字记录,随老师傅去世而濒危。 现代设备取代旧工具,传统工具逐渐消失。 酿造、灌装、勾兑、储存设备现代化,旧工具如石磨、陶瓷缸、木甑等退出历史,亟待抢救。 现代农业发展,传统优质酿酒原料减少。 应县历史上旱地多种高粱,为主要食粮和酿酒原料。现水浇地增加,玉米、蔬菜等高产作物普及,高粱、大麦、豌豆种植减少,酿酒多用玉米,山区豌豆也因居民迁移而减产。

保护措施 应县有关部门和梨花春集团积极挖掘历史,开展文化传承工作。80年代后期,酒厂组织挖掘典籍,走访志办、文史爱好者和老师傅,根据春社传说追溯千年历史。2006年申报国家级非遗,聘请专家研究历史与工艺,印证唐末、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渊源,总结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为保护遗址遗物,公司建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传习所,包括万盛魁缸房遗址1处、展览馆1处、库房9间,占地450m²。收藏实物400余件,其中文物38件,古籍10余本,传承人家族旧照16张、账本36本。工具包括地缸、石磨、耙梳、量水桶、曲箱、曲模、曲盒、手推车、铲子、端撮、酒厄子、酒杯、摘酒布、酒坛、漏斗、坛盖、扫把、酒瓶、量杯、量筒、样酒瓶、管道、鬃刷、滤布等。 加强水资源保护,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2004年通过ISO9001、ISO14001双认证,环境管理达标。

保护规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 应县政府2005年发文明确梨花春技艺为县级非遗项目,提供法规保障。公司制定规划,过去五年投资475万元实施。 (二)保护传承人,培养青年骨干。 保障老艺人“两险一保”(养老、医疗、低保),使其安心传艺。建立培训规范,挑选青年骨干,口传身授,3年计划培训60人。 (三)保护传习场所,恢复传统生产线。 政府与企业合作抢救老作坊,建成传统工艺发源地,恢复原有工序。 (四)加强文化挖掘整理。 搜集资料文物,建立档案,结集出书。召开酒文化研讨会,3-5年内建梨花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媒体中心,传播工艺与历史。 (五)建立中国酒文化博物馆 整合资源建晋北酿酒技艺博物馆,传承技艺、教育展示,发挥科普功能,申请国家资金200万元。

传承发展传承措施 80年代后期,应县酒厂请山西食品研究所专家传授多维曲酒技术,查阅资料、访问老酒工,总结工艺,以优质高粱为主料,汾酒大曲微生物为菌种,试产成功新一代梨花春。 1994年后,新班子实施名牌战略,联系山西省及中国酿酒协会,博采清香、浓香技艺之长,开发特色产品如“梨花老窖”,被誉为具浓香风格、香气协调、入口甜绵,填补山西优质浓香酒空白。 21世纪后,公司挖掘酒文化,总结传统工艺,2006年申报非遗,科学归纳特点: 1、梨花春酒偏清香型,略带浓香,属“淡雅型”。 2、技艺在塞外生态条件下形成,地域鲜明。 3、蕴含地域人文特质与历史价值,反映游牧与农耕文化融合。 4、科学价值高,为中国古代微生物学应用活例。 总结传承人谱系,开展传承培训。

代表性传承人 2005年,公司普查传承人,走访城乡老师傅,重点调查万盛魁、聚和店、德泰泉、福和永、福成永、兴盛泉、义德成等老字号。万盛魁遗址保存最完整。 解放后传承人:50年代周培源,60年代王汉杰,70-80年代应县酒厂王元甫、杨保全、段日才、秦文科(国家级传承人)。80-90年代张振忠、张保国,90年代后王权、高日宏、赵文忠(省级传承人)。制曲传承人:50-60年代白宏山,70-80年代应县酒厂杨建军、马玉平,90年代后梨花春赵显、郑秀芬。

参考资料 >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梨花春白酒传统酿造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19 传统酿酒技艺.山西梨花春酿酒集团有限公司.2024-03-19 龙泉圣水养一方人梨花春酒代代相传.中国贸易报.2024-03-19

标签: 三晋瑰宝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