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13个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阶段性进展公布

王者之魏 vo快游大全 2

11月14日,“2025第二届‘江海之间’——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浦东研讨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古镇举行。目前,新场古镇正作为上海唯一代表,与江浙12个古镇携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江浙沪13个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阶段性进展公布-第1张图片-

新场古镇俯瞰。

研讨会透露,2025年8月,《“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评估文本》已上报国家文物局,联合申遗正式纳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要事项,跨省市协同取得重要进展。

其中,新场古镇对标《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任务清单》,明确7大类任务、19项指标和32个项目,年内可完成22个项目,完成率65.6%,还有10个项目确保在2026年底基本完成。同时开展遗产价值研究,形成了30万字系统性研究成果。此外,新场古镇着重保护、恢复古镇历史风貌元素和肌理:原址恢复后市河后花园,重现新场古镇“前店中宅、跨河为园”的特色布局;持续推进大本堂、庆祉堂等文物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完成3000余米河街沿线立面的风貌修缮,保留“十字街”“井字河道”的水乡格局。

研讨会上还发布了两项阶段性成果:一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形成的《新场古镇历史研究成果》,围绕数据库建设、自然生态与环境演变、盐业兴衰、移民与家族、民间信仰等专题,系统梳理新场古镇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与人水关系演进,提炼“水系-聚落-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脉络,为遗产突出普遍价值(OUV)论证、边界与缓冲区划定、属性要素名录完善等提供权威史料与学术支撑。

二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建筑遗产中心完成的《新场古镇数字化保护成果》,围绕数字档案建库、三维测绘建模与动态监测等开展集成应用,构建“一张图、一套数”的基础底座,显著提升遗产要素识别、状态评估与风险预警的精细化管理能力。

江浙沪13个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阶段性进展公布-第2张图片-

新场古镇一角。

原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励小捷在主旨演讲时指出,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应该是统一的,活态遗产的保护是古镇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做专门的研究,要研究清楚什么是原住民,原住民留有多少,才算保持活态。还要尽量保留原住民在古镇上生活生产,要客观分析古镇的人员流动。”励小捷表示,古镇保护利用理念的出发点一定要是保护而不是开发,“保护和发展应该是统一的,但如果把开发放到首位,往往会出现把原住民悉数迁出,政府统一收购房屋,再找若干商家租出去,政府收租金,这是一个简单明快投入产出清晰的运营模式,但它带来的是对古镇的消灭,并增加了一个旅游景区。”

同时,励小捷认为,古镇要有商业,但要符合古镇的调性。“我国的文物保护是分级保护,古镇的保护我觉得重在历史风貌、建筑样貌和格局、基础山形水系,一定要一体化保护,不能盲目。但是一些低级别的文物、历史文化建筑,可以根据它的使用功能,比如说要开办民宿,内部的装修和改造,尺度可以相对大一些。”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