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越秀在大本营广州又拿地了。
10月30日,广州迎来10月份的最后一场宅地土拍,本次土拍的2宗宅地位置相邻,均位于天河区,总土地出让面积53138.44平方米,总起始价34.84亿元,最终两地块均由越秀地产底价斩获。
而就在两天前,越秀地产刚经过18轮竞价、以11.94亿元夺得了番禺区的一宗住宅用地。三天之内,在广州土地市场狂揽三宗地块,总金额达46.78亿元,越秀成为了10月份广州土地市场最活跃的开发商。
“此次越秀拿地一方面是在大本营拿地补仓,另一方面也与这三宗地位置较好,地块面积不大,适合‘短平快’的打法。”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
密集落子

首先是在10月28日,越秀地产通过拥有95.475%权益的附属公司广州新越房地产开发,以11.94亿元竞得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南大干线北侧一幅地块(BA060209)。
该地块占地3.88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7.74万平方米,为纯住宅用地,需配建托儿所、健身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地块位于番禺洛溪大石板块,紧邻南大干线、地铁3号线,周边教育及商业配套成熟,但片区新房供应稀缺。
据界面新闻了解,越秀地产计划将其打造为“天系”高端产品,预计年底入市,有望成为区域标杆项目。
仅仅两天后的10月30日,越秀地产再以34.84亿元总价包揽天河区AT0606011和AT0606021两宗相邻宅地,成交楼面价分别为3.14万元/平方米和3.10万元/平方米。
两地块总占地面积5.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16万平方米,容积率均≤2.1,为天河区稀缺的低密度宅地。
地块位于天河智谷广氮片区,西接五山及汇景板块,南连金融城商务核心,属于规划中的“科创研发+生态宜居”产城融合区。项目周边有车陂涌湿地公园及规划中的地铁站点,未来路网完善后,将直连汇景新城,具备打造高端住宅产品的天然基因。
界面新闻从越秀地产方面获悉,未来其将依托片区多重优势,将该地块打造为天河主城高端人居新标杆。
从整体布局来看,新获取的三宗地块均位于广州主城区,区位优势明显,符合越秀地产当前的拿地策略。
瞄准“小而美”地块
从越秀地产2025年以来的投资布局看,广州作为其大本营,始终是战略重心。
界面新闻根据公开信息统计,截至10月31日,越秀地产2025年已在大本营广州获取9宗地块,分别为海珠区新侨、天河区世界大观四期、番禺里仁洞F1-1地块、天河棠下双地块、白云区衡器厂及嘉禾望岗双地、番禺区大石等9个地块。
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越秀地产新增13宗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48.4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拿地建面占比高达67.9%。北京单城新增64.68万平方米,占比达43.6%;而广州作为传统优势市场,继续保持了稳定的资源投入。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越秀地产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额约728.3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其中,一线城市销售贡献占比达80.5%,北京、广州、上海作为前三大销售贡献城市,单城销售额均突破100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越秀地产总土地储备达2043万平方米,一、二线核心城市占比达94%,上海、北京资源占比逐年提升。
然而,在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滑的背景下,越秀地产2025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减少25.2%。
这一变化与公越秀加大合作开发力度密切相关,2025年上半年新增土储权益比例仅为35.6%,创近年新低,合作开发模式虽然降低了部分风险,但也分摊了利润。
越秀地产董事长林昭远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谈及拿地策略时表示:“2021年以后土地市场进入了一个买方市场,我们也是进行一系列的研判,近两年以来,我们在广州就避开了大的项目,就拿小的项目,因为老城区很难有连片的土地,都是规模小,但是进入容易出来也容易”。
他进一步指出,这些“小规模地块”基本上都是可以快进快出,效率比较高,投资的兑现度也比较高,同时强调“更重要的是应该还是对城市的理解,理解到每个街区”。
对于下半年的投资,林昭远表示,二季度以来土地市场逐步走向理性,相信下半年应该有所斩获,今年300亿元的投资应该可以高质量的完成。
挑战中寻觅机遇
越秀地产逆势拿地的背后,是广州土地市场深度调整与结构分化的复杂趋势。
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土地出让金只有约212亿元,同比减少39%,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排名垫底。
陈雪强对界面新闻分析指出,这一现象主要由于“广州当前市场整体成交较为平淡,库存去化压力较大,开发商拿地信心不足,且趋向于拿中心区域‘小而美’地块”。
与此同时,广州土地市场正经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中心城区供地数量占总量的半壁江山,共11宗地块分布在白云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等核心区域,总出让金约147亿元,占全市的接近七成。
区域分布来看,前三季度,中心城区供地数量占总量的一半,共有11宗,分别位于白云区、荔湾区、天河区、海珠区,总出让金约147亿元,占全市接近七成。
从拿地企业属性来看,央国企依旧为拿地主力。据好地研究院统计,今年1-9月,央国企在广州的拿地额138.6亿元,占比65%;民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提升,拿地额50.7亿元占比24%;城投类拿地额22.6亿元占比11%。
具体来看,保利置业权益拿地金额38亿元位居第一,越秀地产以权益拿地额34.2亿元位列第二名,拿地额占比16.2%;敏捷集团以33.2亿元,位列第三名。
为激活土地市场,广州推出了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优化供地程序,让企业实现“拍地即进场、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缩短土地保证金占用时间、分用途核算土地出让金、调整公建配套计容等。
这些政策旨在为房企提供更便利的投资环境,提升市场活力。
面对未来广州土地市场,陈雪强预计:“四季度整体广州也不会大规模推地”,土地市场的全面复苏仍需时日,但核心城区的优质地块依然将是房企争夺的焦点。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