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业务扩展与市场前景深度解析

mysmile 闻库 5
外资保险公司在华业务扩展与市场前景深度解析

外资保险公司

外资保险公司(英文:Foreign Insurance Company)指的是依据中国相关法律及行业规范,获得批准在中国境内成立并运营的国际保险企业。

1992年,国务院核准美国国际保险集团旗下的友邦保险在上海开设分公司,标志着保险业开放试点的启动。1995年初,开放试点范围扩展至广州市。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末,境外保险机构在华共设立了66家外资保险机构、117家代表处和1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总资产达到1.71万亿元人民币。

外资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业务聚焦于个人缴费型人身保险,而外资财险公司主要服务外国籍人士和三资企业。回溯至1996年底,外资保险机构在华总资产为13.28亿元人民币,保费总收入5.7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保费份额的0.74%。

公司名单

中国境内部分知名外资保险公司

中意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英人寿有限公司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招商信诺有限公司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恒安标准人寿有限公司

中荷人寿有限公司

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国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海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恒康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航三星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

长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上海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发展形势

依据《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研究报告,外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攀升至2013年的5.6%,但仍低于2005年的8.9%高峰。相较之下,外资财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在2005年不足1.3%,2013年仅微增至1.28%。

针对业务增长缓慢,外资方普遍将原因归咎于内资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以及监管政策的限制。

表面现象虽如此,实际状况却较为复杂。

尽管外资保险公司成功在中国市场立足并应对竞争,但财务表现多数不佳。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调研,2013年超过三分之二的外资寿险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财险领域稍好,11家企业盈利,10家亏损,部分公司甚至承受重大损失。

对于新进入者,政策限制常被视为主要障碍。中国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对外开放度历来较低,但自2001年起加速开放进程。最初,外资保险公司仅能在上海和广州市运营,随后逐步扩展至深圳市大连市佛山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十余个城市,2003年全面取消地域限制。

同年,政府允许外资非寿险公司成立独资子公司,2004年准许符合条件的外资财产险分公司转型为独资企业,2006年开放外商独资保险经纪公司设立。但寿险业务仍需通过合资形式开展,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为50%。

2021年3月31日,随着中国金融业开放深化,更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外国银行保险机构在华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末,总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

具体而言,截至2020年末,外资银行在华设有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6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44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计946家,总资产3.78万亿元。境外保险机构在华设立66家外资保险机构、117家代表处和1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外资保险公司总资产1.71万亿元。


参考资料 >

外资保险公司.今日头条.2021-03-31

标签: 保险公司外资深度合作 外资进入保险行业 外资保险公司工资福利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