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新规明确,11 月起,针对黄金交易的 13 条税收新规正式落地执行。
为了降低购金成本,有商家推出“不开发票更优惠”“收现金免税”等购金活动。面对高昂的金价,不少消费者选择在银行购置金条,找店铺加工成金饰。
商家以“不开发票更优惠”
“收现金免税”的方式售卖黄金合法吗?
消费者购买银行金条加工成金饰,
有何风险?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郑明伟律师的专业解读!
事实上,商家以“不开发票更优惠”或“收现金免税”的方式销售黄金,已涉嫌违法。根据我国发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收款方应当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显然,商家不给消费者开具发票的行为,属于“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的情形,商家或将面临 1 万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处罚。另外,商家通过“不开发票”“现金交易”隐匿收入,已属于偷税行为。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相关规定,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消费者来说,购金不索要发票、使用现金交易的行为,会让其丧失关键维权凭证,一旦遇到质量、售后问题时难以证明买卖关系与商品来源。同时,此举客观上助长了商家不良风气,不利于市场合规公平竞争。需要注意的是,根据《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黄金交易商负有反洗钱义务,对 10 万元以上现金交易有识别、调查和报告的义务。如果消费者为了省钱,与商家通过现金交易规避税收,且金额较大,可能会被认定为可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活动。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银行购买金条加工成金饰,这种行为同样存在风险,比如难以监督黄金饰品加工过程,可能出现重量短缺、纯度变低、调包等意外情况。除此之外,做带料加工黄金首饰的店铺,可能会将其需缴纳的税费等转嫁给消费者,并非能完全达到消费者“省钱”的心理预期。
总的来说,无论是购买成品黄金还是带料加工,消费者务必主动索取正式发票,警惕“优惠”陷阱,避免经济损失;商家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合规守法经营。任何试图通过规避监管、偷逃税款的“小把戏”,最终都要付出远超其利益的沉重代价。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