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2日3点半,中超联赛最后一轮,上海海港和上海申花分别客场挑战大连英博和天津津门虎,两支沪上球队客场冲击冠军,每队都有数千名球迷随队远征;而没有前往客场的球迷,也分别在上海找到了“第二现场”体验远程助威。
在上海海港迎来中超三连冠的同时,这样一场“体育+商业”的深度跨界,让文旅商体融合有了打破空间壁垒的全新模式,将顶级赛事的观赛激情切切实实转化为看得见的商业消费新活力。

11月22日下午,申花俱乐部首次与徐汇西岸合作举办了“第二现场”观赛活动。主办方统计,差不多有300名申花球迷参加了这次看球活动,“现在整个体育运动项目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一个点,正好也是文旅商体展的融合,所以我们也很积极的参加了‘第二现场’的制作过程。”
西岸集团副总经理陈安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因为之前没有策划过相关活动,因此这次“第二现场”看球活动也算是一次尝试和探索,“比较直观的感受是,作为一个赛事,如果是在体育场内举办,购票进去看的更多的是专业球迷。而在商圈的公共开放空间,通过这种‘第二现场’,其实有非常多的公众是可以参与的。大家在这个地方的滞留时间都非常的长,除了申花球迷外,还有很多的就是说来这边休闲游览的公众,他们也在这些直播点位上滞留了很长的时间,也都非常开心能够参与这样的直播活动当中。”
“公众参与的热情没有想到,说明这个赛事本身还是非常有魅力的,上海目前我们观察下来的一个消费倾向,其实更多的公众是随机的,也就是比如说今天天气好,我要下午要去哪里看一看,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做有效且有独特性的内容引导,而且尽可能做到常态化设置,明确区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次的‘第二现场’赛事就非常具备这种特征。”
陈安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次“第二现场”活动做完后,徐汇西岸也在进行一些复盘和总结,“我们也在考虑,明年赛事期间有没有可能进行常态化的操作,然后看球的位置和球迷的人数,目前都在考虑中。”
据西岸方面统计,当日“第二现场”观赛活动日重点参与商户,宝莱纳餐厅比日常周末经营日(如11月8日)上升36.8%;跑马场上升99.7%;必胜客上升78.6%。“第二现场”的观赛流量有效转化为消费增量。
申花俱乐部董事王舒炜也表示,“吸引如此多的球迷朋友踊跃参与,这正是我们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尝试文旅商体展融合新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新颖的形式,让无法亲临天津赛场的申花球迷们,能有一个更舒适、更热闹、更具申花特色的平台,共同感受足球的激情与快乐,将‘申城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个人。”

而400名左右的海港球迷也在当天同一时间于百联世博源第二现场观看了比赛,这已经不是百联集团第一次举办“第二现场”的看球活动。百联方面表示,集团创新构建的“1+X”中超联赛百联观赛“第二现场”矩阵,以百联世博源为核心主场,联动世纪联华鲁班店、三联公司via·1719吴良材新视场等特色分会场,从8月德比的硝烟到10月的多场鏖战,直至11月22日于百联世博源第二现场巨幕沉浸式观战大连英博对阵上海海港“收官之役”,将中超足球赛的热烈氛围,无缝注入多元消费场景,有效助力门店销售客流增长。

22日周六当天,现场还有抽奖活动、伴手礼发放等福利,实现了“观赛+互动+福利”的一站式丰富体验,成功将商业空间打造为沉浸式球迷集结地,解锁商体价值,拉动了当天世博源客流,同比上个周六增长17.35%,销售额也增长15%。

百联联合咪咕视频通过“商业+体育”的深度融合,联动核心商圈地标商业体与一刻钟生活圈社区商业,覆盖百货、标超、卖场、专业专卖店等业态, 承接热门赛事IP的流量红利引入线下消费新场景,打造了全新的社交与消费空间。

此前10月26日赛事当日,世博源当天客流比9月26日增长13%,销售增长12%。而在8月9日上海德比大战当天,第一百货运动品类销售同比增长15.84%;世纪联华鲁班店销售周环比增长22%,客流周环比增长10%;三联via1719门店销售提升22%。“商业+体育”的融合创新,为市民带来全新生活体验,有效激活消费者参与感与归属感。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通过第二现场为球队助威的方式都只是球迷组织内部小范围组织,而最近半年时间,这样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规范化。事实上今年苏超过程每个地级市也会有这样的安排,这也非常契合当下强调文旅商体展融合的大背景。
如今上海打造的“第二现场”在探索全新“体育+商业”模式的过程中,实现了赛事客流与商业消费的双向赋能,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