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

王者之魏 闻库 1

1996年7月29日黎明,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最后一缕星光洒在戈壁滩上,大地沉默不语,只有广播里的倒计时,在戈壁滩上回荡。

地下百米深处,一枚国之重器,正在等待命运的召唤。

5,4,3,2,1,起爆!大地深处传来闷雷般的轰鸣,地面轻微震颤,腾起一缕尘雾。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张图片-

地下核试验成功后,侦察采样分队的车辆冲向爆心

(图片来自马兰核试验基地干事、电影《横空出世》编剧彭继超)

没有耀眼的火球,没有壮观的蘑菇云,只有来自地心的震动传递着一个信息——地下核试验成功了!

而此时,距爆心数公里外的指挥所里,却没有人欢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非常复杂的表情。

因为,这是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了。

一天之后,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迎来了长达29年的无核试验时代。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全世界也迎来了长达29年的无热核武器试验时代。

只是,这个时代,现在可能要终结了。

2025年10月30日,中美元首会晤同一天,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发文:

"鉴于其他国家的核试验计划,我已指示战争部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核武器试验,并且这一进程将立即启动。"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2张图片-

全世界都震惊了,美国要退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重启核试验了吗?其他国家会不会跟进?那对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

也许,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印度前总理尼赫鲁的那个军控提议说起。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阿拉莫可德沙漠里,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核试验,拉开了全球核时代的序幕。

一开始,美国是想用核武器来讹诈全世界的,但没想到苏联早就在曼哈顿工程里安插了人手,所以仅仅4年后,苏联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然后,出于冷战的需要,美苏就爆发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核竞赛。你炸一个,我炸一个,蘑菇云跟不要钱一样源源不断地升起。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1996年,全球共进行核试验超过2000次,其中美国1032次,苏联715次。

但是呢?这么疯狂地爆核武器,也给全球环境与人类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仅1946-1963年之间,美国就在马绍尔群岛进行了67次核试验,TNT当量合计1.07亿吨,相当于长崎原子弹的5000多倍,产生的锶-90、铯-137、钚-239、钾-40等长寿命放射性核素,半衰期最长可达13亿年,长期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3张图片-

正因为如此,1954年4月8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站出来了,首次提出停止核试验的建议,以保护人类脆弱的环境。

不得不说,当时的印度作为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在国际上声音还是挺大的,所以尼赫鲁的建议提出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很多国家(大都是没核武器的)的支持,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巨大的禁核声浪。

1957年8月,禁止原子弹和氢弹国际会议在东京举行,呼吁美、英、苏缔结关于禁止核武器的协定。

同月,世界工会联合会以9000万会员的名义,呼吁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立即决定停止核试验。

1958年1月13日,43个国家的9000位科学家集体向联合国请愿,要求立即签订一项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国际协定。

其实一开始,美苏对这种声浪是无视的,核武器这玩意可是赢得冷战的"终极大杀器",必须要争个输赢,你们没有核武器,却要我放弃核武器,这不是与虎谋皮么?

但是慢慢地,美苏的态度也有了变化。

一方面,核试验污染的确太大,地球被污染了,美苏自己也要受害,所以不如顺应一下舆论,也好显得自己有大国责任感。

另一方面,核武器不是搞个原子弹炸了就完了,它有一整套生产、试验、施工、测量和维护保养的流程,整个项目耗资巨大,哪怕强如美苏,几百次那么爆下来,也有点扛不住。

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之后,美苏就开始接触,商讨停止核试验的事情。

当然,不要指望美苏真的是想要停止核试验,他们谈判的目的,一方面是想停止大气层试验这种污染比较大的核试验,减小环境污染,但自己的地下核试验不停。另一方面也是借这个机会,堵死核武器后发国家的路。

针对谁呢?当然是中国。

1963年,美苏英法四国都已经成功进行了核试验,而中国的核计划已经趋近成功,美苏只要签了停止大气层试验的条约,就能以此为借口把中国堵在核国家的门外。

毕竟,那个时候中国只能搞原子弹的空爆(大气层)试验,搞不了地下啊。

1963年8月,美苏英三国正式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而且,将这份条约向全世界开放,要求所有国家签字。

中国要不要签?当然不要,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外有美苏军事压力,内有自然灾害,要想和美苏平起平坐讨价还价,那就必须要有核武器!

所以对中国来说,核试验不仅不能停,还要加速!

所以就在美苏英三国签署条约后仅仅一年零两个月,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4张图片-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5张图片-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后

(图片来自马兰核试验基地干事、电影《横空出世》编剧彭继超)

接下来,中国的核武器工程就进入了快车道。

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可用于实战的核导弹,核研究发展进入武器化阶段。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成为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那个时候五常之耻法国还没搞定,到1968年才搞定)。

1969年9月23日,中国首次进行地下核试验,核试验技术更加成熟、安全、可控。

至此,中国总算有了和西方国家讨价还价的本钱,以及坐着说话的底气。

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获得了五常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6张图片-

你说中国成为五常,和核武器有没有关系?明面上的关系没有,但中国加入五常后,五常就恰好是中美英法苏这五个核国家,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但问题在于,加入联合国之后,也就意味着中国要顾及联合国的声音,比如禁核问题。

特别是1985年,一些国家提出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修改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形成联合国决议之后,禁核问题就更成了西方国家拿捏中国的筹码。

你要援助吗?要技术吗?要贷款吗?那你要履行大国义务嘛!你不禁核,那我不能把资金和技术给一个威胁人类和平的国家嘛。

到底是要国家发展,还是要核武器?

这个问题,摆在了中国决策者的办公桌上。

这一次,高层没有匆忙做决策,而是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其中最重量级的,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说起来,邓稼先能参与这次决策,还要感谢一个人——杨振宁。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7张图片-

1971年,杨振宁回国,向总理提交了一份想见的人员名单,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他的中学同学、大学校友、留学室友邓稼先。

总理问,邓稼先在哪里?下面纷纷表示不知道,一查才发现,邓稼先被悄悄调到青海的"221基地"去了,正因为一次试验的失败而挨批斗呢,危在旦夕。

总理大怒,马上下令把邓稼先召回北京,连带着一起挨斗的于敏、陈能宽、胡思得等等一批两弹元勋也跟着得救了。

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曾感叹道:"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而且还无意中救了中国的一大批人。我为此非常感激他!"

更令邓稼先感激的是,杨振宁在会面中,向邓稼先口述了很多西方物理学前沿研究的方向和方法,也透露了美苏关于核军控的一些博弈细节(杨振宁的很多学生都参与了美国的核研究),让邓稼先受益匪浅。

所以在80年代的国内,没人比邓稼先更懂核武器,也没人比邓稼先更懂核军控了。

邓稼先接到高层的电话之后,不顾自己正在做化疗,挣扎着起身,写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8张图片-

建议书只有一个观点:核试验,不能停!

不能停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方面,中国的核试验次数,和美苏相比太少了,美苏都搞了几百次,中国只有30多次,得到的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威力评估,辐射效应及安全性能验证,核武器部件在极端条件下状态等等数据量,完全不够。

美苏都突破第三代核武器中子弹了,中国还停留在氢弹阶段,如果核试验停了,中国可能永远得不到中子弹了!

另一方面,美苏并不怕禁核试,因为美苏都已实现在实验室内用计算机模拟核弹爆炸试验,就算禁了核试验,他们一样能研发核武器。

而当时中国对于计算机模拟核试验的技术几乎为零,如果贸然停止核试验,那么中国核武器研究就会彻底止步不前!

所以,邓稼先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加快进行核试验,尽可能多地采集数据,为建立计算机模拟核爆炸模型打下数据基础。

第二,核武器研究转向"实验室模拟+计算机仿真"技术路线,使中国在全面禁核试条件下仍能保持技术迭代能力。

这份建议书经过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修改后定稿,在1986年4月2日报到了中央,很快就得到了中央的同意,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为了给西方国家一个交代,中国退而求其次,宣布停止大气层核试验。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建议书提交118天后,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享年62岁。

他留下的最后嘱托是:"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

从此,中国开始利用宝贵的时间,争分夺秒组织核试验,10年时间连续搞了13次,其中不仅包括8000吨级的中子弹试验,也包括10-20万吨级小型化核弹头的试验。

哪怕在1996年的夏天,在126个国家集体提交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即将在8月投票的节骨眼上,中国还抢在6月和7月,又搞了两次核试验。

其中7月份那最后一次,是在7月29日,那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那一天,和邓稼先一起被从青海221基地救出来的两弹元勋胡思得,和试验团队说了一句话:"老邓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们一定能成功!"

试验果然成功了。于是第二天,中国宣布全面暂停核试验,并宣布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至此,五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正式进入了无核试时代。

那么,现在核试验都停了29年了,为什么特朗普突然又要重启呢?

也许,11月2日特朗普在接受CBS《60分钟》节目采访时,说出了一部分原因。

特朗普说,"我之所以强调(核)测试,是因为俄罗斯宣布将进行试验。如果你注意到的话,朝鲜一直在持续试验,其他国家也在试验。只有我国不进行测试,而我不想成为唯一不测试的国家。"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9张图片-

显然,特朗普的借口,是俄罗斯的核试验。

那么,俄罗斯真的核试验了吗?并没有。

俄罗斯只是在10月底亮相了两款新型"核玩具"。

第一种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这种导弹依靠核动力飞行,可搭载5万吨当量核弹头长时间滞空,航程近3万公里,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因为其巡航高度仅25至100米,可借助强大机动性避开对手的防空反导系统。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0张图片-

外媒甚至设想,"海燕"作战时甚至可以故意兜个大圈——先沿着北极山谷低空飞行,然后掠海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最终抵达毗邻太平洋的北美西海岸,从美国防备松懈的方向发起核打击。

第二种是"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波塞冬"长约20米、重100吨左右,由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提供动力,能在千米深海潜航上万公里。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1张图片-

"波塞冬"可以由核潜艇搭载和发射,而后自主发动远洋攻击,通过在近岸制造水下核爆炸,引发巨大海啸重创对手的沿海基础设施,经过测算,一颗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威力足以摧毁对手的军港、战舰,并使其商业航运陷入长期瘫痪。

也许是被俄罗斯亮相的这两款新武器刺激到了,所以特朗普才决定,美国也要重启核试验。

那么,这个做法有道理么?没道理。

因为俄罗斯试验的,只是"核载具",这玩意是送"核武器"的,并不会产生核爆炸。

如果说试验"核载具"就是核试验的话,那中国去年试射东风31AG,美国今年试射"民兵3"洲际导弹,是不是也算搞了核试验了呢?

所以,特朗普这个决定,怎么看都有一种"借题发挥"的味道,就是想借着俄罗斯的"核载具"试验为借口,来搞自己的"核爆炸"试验。

显然,特朗普的目的并不单纯,而是有其他目的。

第一,就是测试美国的核武库还是否有效。

虽然核武器是灭国杀器,但这玩意,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来说,核弹头的保质期不超过30年。

这很容易理解,核装药一般是铀235、钚239、氘、氚等,除了氘化锂之外都有一定半衰期,短的只有十几二十年,如果过了半衰期,那么核武器就失效了。

除此之外,不仅核装药会过期,核弹的其它部件也会过期。比如"核扳机"里的高能炸药(引发核反应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也会下降,可能达不到产生临界反应的能量,从而导致核弹失效。再比如核武器的引爆控制系统、保险系统、电源系统等等,都是由各种金属、塑料、电子元件等组成的,也会氧化和老化导致失效。

要是核武器费尽心思穿过层层反导体系打到目标了,但就是不炸,那岂不尴尬?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美国核武库的真实情况。

现在美国核弹头总库存核弹头约3500枚,只有其巅峰时期的约十分之一了(1967年的31255枚)。

这3500枚里面,约1700多枚处于储备状态,部署状态的核弹头只有1770枚,其中400枚搭载于"民兵3"导弹,约970枚由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携带,约300枚部署于美国本土空军基地,还有约100枚B61战术核航弹,部署在欧洲多个北约国家。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2张图片-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3张图片-

但问题在于,哪怕只剩这么点核弹头了,也大都是冷战时期生产的。

比如美国核弹头中最新的W88核弹头,是1989年到1991年之间生产的,还有B83-1核弹头,也是1983年到1991年生产的。

算算时间,其实美国的核弹头已经超过了30年的保质期,能不能炸得响,还真不好说。

1996年,美国正式实施《核弹延寿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对核弹头进行翻新,更换失效部件,延长核弹头服役寿命。

比如美国计划在今年推出的W88 Alt 370核弹头,就是从老W88核弹头的基础上翻新出来的。

可是,从1996年核弹延寿计划开始以来,这些延寿后的核弹头,试验过没有?没有!没人知道这些翻新弹头还能不能保持原来的技战术状态!

如果你是特朗普,你心里发不发虚?

所以,借着恢复核试验的机会,检测一下核弹头是否还有效,就成了应有之意。

既然五角大楼不能审计,那就让它炸几枚核弹头看看吧,看看这些保养维护和翻新的钱,到底是用在了核弹上,还是进了史密斯专员的腰包?

如果响了,固然好。

如果没响,一方面可以趁机清洗五角大楼那些阳奉阴违的老登,安插特朗普系将领。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军工复合体输送利益。

核弹头炸不响,那肯定要全部升级和新造,这订单不就有了么?

美国的核武器利益链可太长了,有能源部、国家核安全管理局、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堪萨斯城工厂、萨凡纳河设施、潘太克斯核工程、洛马、波音、通用动力等等等等。

只要让小儿子巴伦·特朗普提前买好军工股,自己再宣布一个"让核武库再次伟大"的计划,那不就又能赚一波了?

其次,试验美国新型核弹头。

前面提到了,美国的核弹头大多是冷战时期生产的,那么冷战之后为什么美国不生产核弹头了呢?

一方面是因为库存太多,没必要再生产。

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不出来了。

1989年,美国因环境治理需求,关闭了负责生产钚弹芯的洛基·弗拉茨工厂,让美国丧失了自主制造弹芯的能力,虽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后来承接了W88弹芯制造能力重建任务,但产量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最新的W88 Alt 370核弹头,其实用的还是老W88的弹芯。

但这样一来,美国人就很焦虑,觉得老是这么吃老本,早晚要吃完啊!所以2020年初,特朗普政府宣布了一个重大消息:研究新一代核弹头——W93。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4张图片-

这种新的核弹头将全面取代三叉戟Ⅱ潜射弹道导弹搭载的W76、W88核弹头,不仅可以保证这些老旧核弹头失效后还有新核弹头用,还能调整潜射弹道导弹库存中,低当量W76系列核弹头占比过高、高当量W88系列核弹头数量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根据研制计划,2025年,W93进入第2A阶段"设计定型",计划在2027年之前开始正式生产。

那么问题又来了,无论是W76还是W88,那可都是实爆过的,那么W93怎么验证其会爆炸呢?

美国的核弹头,大部分都是经典的泰勒-乌拉姆构型,它并非简单地用原子弹去加热氢燃料,而是巧妙地利用原子弹爆炸产生的X射线,在极短时间内从四面八方均匀地、极高地压缩次级的聚变燃料,使其达到足以发生自持聚变的极高密度和温度,引发核爆炸。

但问题在于,这种构型对设计和生产的要求极高,比如氘化锂-6的数量、密度和纯度,铀-238裂变外壳裂变的程度,内爆的对称性与效率,初级与次级的能量耦合等等,任何一点设计缺陷和工艺偏差,都可能导致炸不响或者无法达到预定的爆炸当量。

那在不进行实爆的情况下,怎么验证W93是成功的?

现在美国的核武器研发,其实都是在内华达国家安全基地的"亚临界试验主地下实验室"进行,用超算来模拟核爆炸的过程。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5张图片-

内华达核试验基地,注意右上角密密麻麻的核爆坑

可是,就算美国有超算,但也只能模拟出原理是否可行,而模拟不出工程质量吧?

为啥美国高超声速武器总是失败?不就是因为缺少高超声速风洞吗?

美国人的流体算法很厉害,但计算机模拟不出高超声速状态下氧分子和氮分子的解离、重组,以及与飞行器表面材料的烧蚀化学反应吧?

结果美国的超高声速武器,造一个摔一个。

反观中国,是先设计气动方案,再吹风洞,风洞测试成功了再造,所以一飞一个准。

所以,验证W93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就是核试爆。

正如美国核不扩散专家达里尔·G·金的观点:"核试验历来主要被用来验证新型核弹头的设计。新设计的核装置会爆炸吗?爆炸当量是否达到预期?它是否具备所需的特性?这正是美国进行1030次核试验的主要原因。"

而这,可能就是特朗普选择在这个当口要恢复核试验的原因。

从W93的进度来看,可能明年就能进行核试爆了。

第三,重建军力平衡。

请大家回忆一件事,为什么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不止一次地威胁要使用核武器?

甚至在2025年1月18日,布林肯在卸任前两天,还透露了一个惊天消息:俄罗斯已经准备使用核武器了,但被中国强硬劝住了。

考虑到俄罗斯在2023年退出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2024年俄罗斯修改了核战略,把"得到核大国支持的无核国家发起的袭击"也列为了核反击的门槛,恐怕布林肯的爆料未必是空穴来风。

为啥俄罗斯会这么做?答案很简单,要论常规武器,俄罗斯已经无法打破战场僵局了,也无法应对北约对俄罗斯的威胁了。

看看自己的家底,核武器是唯一能对北约构成军事威胁、重建军力平衡的东西了。

这个决策思路,放到美国身上,一样是成立的。

请大家再看一下特朗普在宣布恢复核试验的那个帖文,明确提到,中国的核计划"在五年内将赶上美国"。

这个言论,其实反映了美国内心的极度焦虑。

中国近十年来的军力增长太快了,天上有六代机,而且还有两款。地上有无人战斗车和机器狗,还有相当可怕的无人机产能。海里有电磁弹射航母+隐形舰载机,以及射程覆盖2000公里的超远程高超声速反舰导弹。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在常规军力方面,已经没法跟中国决战而且一战而胜了。

如果等中国把自己的核武库也提升到和美国一样的水平,那啥也别说了,把世界老大的位置让出来算了。

所以,特朗普的选择,就只能是趁着核武器对中国还有数量优势的时候,重启核试验,研发新型核弹头和核载具,用核武器来让中美军力重新回归平衡。

这么看来,美国今后的体面,可能就要跟俄罗斯一样,要靠核讹诈来维系了。

核讹诈的能力极限,就是美国的战略极限,挺可怜的。

那么,美国这次重启核试验,对中国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好事!大好事!一言为定!美国你可千万别反悔啊!

为啥?这要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bug说起。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于1996年9月10日在联合国大会通过,9月24日开放签署。至同年10月底,共有美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等128个国家在条约上签字。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6张图片-

但是呢?签字不等于生效,需要当事国议会批准才能生效。

五常里面,英国和法国迫于美国压力,都批准了。

俄罗斯当年被西方忽悠瘸了,也让国家杜马批准了。

偏偏到美国这边,不行了。

因为国际条约需要国会三分之二同意,而美国两党斗争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所以这份条约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当然,也可能是美国故意不通过的,好为以后重启核试验找借口)。

中国一看美国这么玩,顿时警觉起来了,那我要留个心眼,所以全国人大并没有通过这份条约。

所以现在五常的情况是,下两常英法在法律层面禁止了核试验,上三常中,俄罗斯一开始批了,但2023年退出了条约(没有恢复核试验),而中美则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只有政府之间的默契。

所以,只要美国重启核试验,打破了默契,那中国第一时间就能跟着恢复核试验!

不得不感叹,老一辈革命家们真是高瞻远瞩啊!

那么大家试想一下,重启核试验之后,中美谁占的便宜更多?

肯定是中国嘛!

美国做了1000多次核试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就算再重新继续做,边际效应早就递减了。

而中国呢?满打满算只有45次,只要开放了核试验,那以中国如今的财力和工业能力,一年不整出10次核试验,还有什么脸面叫蓝星第一工业国?

没办法,当年太穷,搞核试验也只能抠抠搜搜,所以积累的数据是非常有限的,后来的计算机模拟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建立,也肯定谈不上多完善。

现在松绑了,那还不利用这个宝贵的机会可劲地爆?积累海量数据喂给AI,那对中国下一代核武器的研发来说,必然是一次全新的革命!

过去中国碍于面子,不愿意当出头鸟,现在好了,特朗普当了这个出头鸟了,中国跟进,谁还能说什么?

当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之后,中国想给赫鲁晓夫发一枚一吨重的勋章。

现在呢?只要特朗普真的在内华达核试验场再爆一颗核弹头,那中国愿意给特朗普快递过去一枚10吨重的勋章!

更关键的在于,美国重启核试验后,必然带来核弹头数量增加,那中国也可以名正言顺地扩核了。

没错,就是扩核。

说起来,中国虽然是上三常之一,但核弹头一直不足,外界普遍猜测中国核弹头数量只有300-500枚左右。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7张图片-

这虽然符合中国"最低限度核威慑"的战略,但是相比美俄都差太远了。

现在进入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和战争风险急剧加大,只有足够的核弹头和确保对强敌全面毁灭的能力,才能保证强敌冷静下来,老老实实用谈判解决问题。

不过中国人办事讲究契机,如果中国突然扩核,必然会引发国际指责。但现在如果跟着美国做,谁也说不了什么了。

所以,扩核对中国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扩核。

美国的核弹头总共3500多枚,但部署的也就1700,不到一半。核战争一旦打起来,没有核载具的核弹头,毫无意义。

所以中国要做的,不仅要增加核弹头数量,还要增加核载具数量。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中国的核反击力量,是固体导弹发射井+液体导弹发射井+战略核潜艇+轰6N挂核弹+陆基机动发射车共同组成的。

这里面,海基核力量——战略核潜艇的数量没法快速增加,pass。

空基核力量——轰20还没影子,轰6N哪怕挂上惊雷-1也打不到美国本土,也pass。

眼前能快速增加的,其实只有井射弹和机动弹。

机动弹肯定是要增加的,但更具备核威慑能力的,其实还是发射井。

为啥?因为机动发射车敌人看不见,而发射井是能通过卫星看见的,二者起到的威慑作用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核武器的真正作用还是威慑,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发射井,可以吓阻敌人不敢动手,而不是真的去打核大战,而机动发射车呢?你总不能把发射车都摆出来吧?

所以,中国必须迅速扩大发射井的数量,达到或者超过"民兵3"洲际导弹400个井的水平。

但问题又来了,地下发射井的成本太高了,不仅要配套生活、电力、维护设施,还有建设坚固的顶盖,避免遭遇先发制人的核打击。

严格算起来,发射井可能比核弹头要贵多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抛弃过去一井一弹的模式,采取类似冷战时期MX"和平卫士"计划的方式,搞"发射井群",实现"多井一弹"呢?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8张图片-

"和平卫士"计划掩体分布

简单来说,就是在茫茫戈壁上,密密麻麻建设几百上千个井,井与井之间距离大于核爆炸杀伤范围(确保一枚核弹无法毁伤两个井),而且不需要井内那些复杂的维修、维护和发射设施,只需要一个可打开的抗打击顶盖就行。井与井之间,用隧道连通(加装隔离门)。

相信对已经实现了"盾构机自由"的中国来说,这种没有配套设施的"毛坯井",花不了多少钱。

那"发射井群"怎么用呢?

很简单,机动发射车平时藏在核掩体里面,如果核战争爆发,沿着隧道随便开到哪个井下面,就能发射。

这种玩法有两个好处。

第一,大大提升威慑能力。

按照核战争理论,一旦爆发核战争,那么必须第一波就用核武器攻击对方的导弹发射井,尽力解除对方的核武装。

所以,像东风5B、东风5C这样的液体导弹发射井,在核战争情况下生存能力非常堪忧。

不过,如果新建一批"发射井群",情况就不一样了。

假设我建设800个井,你怎么知道这是具备值班发射能力的发射井,还是用于机动发射的"毛坯井"呢?

你敢不敢赌?赌我的井里没有导弹?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19张图片-

不敢赌,那你就要老老实实承受我800个井(民兵3发射井的2倍)带来的核威慑,备好800枚核弹,准备一对一地摧毁我这800个井,消耗你这800枚核弹头。

敢赌,那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把发射车机动到某个井的下面,然后打开盖子冷不丁给你来一下呢?

咱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说过,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第二,发射更加隐蔽,生存能力更强。

传统的机动导弹发射车,虽然平时藏在山洞里面,但一旦驶出山洞驶向预设发射阵地,就很容易被卫星和无人机锁定,失去隐蔽能力,进而遭遇猎杀。

可是有了这种"毛坯井"呢?800个井可以安排200辆发射车,每个发射车在4个井之间不停机动,如同"打地鼠游戏"一般,敌人根本不知道发射车在哪个井下面。

就算敌人把A井炸了,我也可以去B井C井D井下面,根据井的编号输入原本就测算好的诸元数据,打开盖子就能发射。

除非美国人把这800个井都炸了,否则总会有漏网之鱼。

这样一来,中国用200枚核导弹,就能形成800枚核导弹的核威慑,极大抵消美国的核弹头数量优势。

这种思路,绝不是脑洞,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请大家回忆两件事。

第一,2021年,《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正在西北沙漠地带建设超过100个导弹"发射井"。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20张图片-

虽然事后有人说这些"发射井"其实是"风电场",但美国人要不猜猜在其他地方,还有没有新建的"风电场"呢?

第二,9.3阅兵中亮相的洲际导弹,除了东风41和东风61之外,还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东风31BJ。

这枚东风31BJ虽然和东风41、东风61一样都是长轴运输车拉的大筒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没有野外无依托发射的黑色橡胶墩,也没有支撑结构,并不像机动发射车,更像个导弹运输车。

那么,有没有可能,这个东风31BJ,就是用于发射井群内游走的发射车呢?那么这个四六不靠的字母J也就能解释了,就是"井射型"的简称嘛!

甚至我们可以脑洞再大一点,紧急时刻,东风31BJ是不是可以直接弹和筒一起塞进东风5C发射井,在5C发射后直接快速补射,最大化利用发射井资源,省去东风5C重新组装的时间?

看看东风-31BJ的前半部分设置了一条很长的滑轨,在其尽头还连接有一套钢缆绞盘结构,这个脑洞并非不可能。

世界重回核试验时代-第21张图片-

这样一来,中国就可以低成本地快速扩张自己的核载具,搭配上快速增加的核弹头,没准真能像新任美国空军参谋长说的那样,在2030年之前,把可部署核弹头数量增加到1000枚以上呢。

现在知道为啥今年10月特朗普呼吁中国加入美俄之间的核裁军谈判时,中国不予理会了吧?

大好时机,怎能自缚手脚?

1996年7月29日,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之后,总指挥胡思得爬出掩蔽所,仰望渐亮的天空,轻声说:"老邓,我们做到了。"

这一天,几千几万隐姓埋名的普通人,在罗布泊这片热土上,为祖国的核盾牌画上了一个休止符。

回望那个时代,戈壁滩上绽放的蘑菇云,不仅仅是炙热的光辐射和冰冷的数据,而是一段用生命与信仰铸就的共和国记忆。

如今,旧时代的铁幕试图以新的方式垂下,核讹诈的阴影再次试图笼罩崛起的征程。局势,却完全不一样了。

如今的我们,不再是当年的连滚带爬,而是今日的游刃有余。

那些静卧于戈壁的"风电场",那些蛰伏于地下的"发射井群",都充分证明,我们已握有开启下一代力量的钥匙。

别忘了,当年中国虽然暂停了核试验,但并不意味着暂停核武器研究。二十九年间,一代又一代新的隐姓埋名人,还在那片戈壁滩上工作着,而且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工作不断。

先辈铸就的利剑,已由我们这一代人接过,并将淬炼得更加锋利、更加致命!

没有人比中国人更热爱和平,但也没有人比中国人更懂得和平的真谛——必须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来捍卫和平。

那就是绝对的力量,和随时准备使用这种力量的、毫不留情的决心!

所以,这真是最坏的年代啊,核阴云再度笼罩地球。

但是,这也是最好的年代,枷锁破碎,龙归深渊。

当年我们放下利剑,不是因为我们畏惧,而是为了人类共同的责任与道义。

但今天,当豺狼再次露出獠牙,我们也将毫不犹豫地重拾锋芒!

重返核试验,或许是人类文明的悲哀,却也可能是和平最后的淬炼。

倘若世界注定要再听一声惊雷,那么这声雷,必须是东方雄狮清醒的咆哮,而非暮年帝国疲惫的喘息。

旧时代的核霸权该被扫进坟墓了!新的秩序,将由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强大的工业文明,用最冰冷也最炙热的方式,亲手奠基。

让特朗普去试验吧!他们炸一次,我们就能炸十次;他们验证一个型号,我们就能迭代一个产品家族!

他们炸他们的,我们炸我们的。看谁先耗尽国力!看谁先承受不住!

勿谓华夏核武不锋,勿谓中国——

言之不预也!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