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

mysmile 新闻资讯 1

01

最近梁建章开了一个专访。

人口学家采访多孩家庭很正常,但梁建章这次引起了争议。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张图片-

网友觉得明明可以少生几个,过得有滋有味,但却为了多生而强行吃苦,有这必要吗?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张图片-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3张图片-

网友还拿具体事例,表示里面的抚养方式有问题。那这些不好好带娃的夫妻,凭什么成为模范榜样拿出来宣传呢?

为此有人骂这样的父母没人性。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4张图片-

骂着骂着,他们觉得梁建章的整个专访很荒唐。

不仅没有展现多孩家庭的幸福一面,还暴露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5张图片-

结果似乎是:你越采访,我越恐生,反向宣传了。

所以这专访根本没有共情普通人。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6张图片-

真这样吗?

我们来看看原文。

02

几天前,梁建章采访来了谷女士。

谷女士一家八口,四个小孩,四个成年人,生活在杭州一套 80 平方米的房子里。

看着很挤的环境,孩子也多,那怎么把四个孩子照顾过来呢?

谷女士自有一套方法。

流水线紧密安排一切,比如洗澡也要专人专项负责。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7张图片-

孩子们四人抱团玩耍,家长不用参与。

特别是八岁大儿子学会炒菜煮面了,能简单照顾起弟弟妹妹了。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8张图片-

这时候爸妈和老一辈的工作量少了许多许多。

更关键的是谷女士的公司给她托底,设弹性制度,孩子住院时允许她居家办公,完成任务即可,不硬性要求打卡。

只是谷女士是教育集团的员工,教育机构自然希望全社会的孩子越多越好,这故事算不算利益相关了?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9张图片-

谷女士的例子只是开胃菜。

接着,受访的是一位五个孩子的妈妈。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0张图片-

这位妈妈也是卖课的。

她之前是不婚不育的坚定拥护者,坚定到 23 岁左右彻底改变了观念。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1张图片-

只是这一改变代价很大,生育成本和养育成本一度让家庭不堪重富,靠 20 张信用卡周转度日。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2张图片-

同样,这家为啥照顾五个孩子照顾得过来呢?

方法也很巧妙。

说让孩子 10 个月学做家务,3 岁独立完成所有家事,5 岁准备早餐;

说孩子 42 天就能睡整觉的,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3张图片-

但这是不是夫妻俩偷懒,所以觉得自己照顾得当呢?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4张图片-

说老五穿二手衣服,如果其他四孩都是全新衣服,这是不是区别对待呢?

关键在于,生活质量有明显下降的可能。

当然更大的质疑是针对老五的性别。

梁建章账号删除了这一篇报道,但流出的截图来看,四个姐姐后面有一个男孩老五。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5张图片-

所以这算不算前赴后继为了耀祖?

03

还没完。

关于家长不负责任的质疑还有。

一个四娃妈妈故事里,她将职场优化流程的经验引入家庭中,操作就是发现穿拖鞋要拖地,那就要求全家不穿拖鞋。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6张图片-

问题是不穿拖鞋,在大连,不影响孩子长身体吗?

六孩妈妈故事里,有一个要不要生第三个孩子的问题,家长选择问大女儿的意思。

事实上,你问这个年纪的孩子,她会说景阳冈上的老虎是自己打下来的。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7张图片-

当然有可能孩子确实真心,所以当儿子提出想要有一个弟弟的时候,夫妻俩唯命是从,说生就生。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8张图片-

也许只要等孩子长大,才能问清楚他们态度了。

即使方方面面过得如此紧张了,但每每文章里的主人公还是喜欢强调:" 困难的时候很多,但幸福的时候更多。"

难怪大家说托翁是文学的巅峰。

他在《安娜 · 卡列尼娜》开篇的名言就说:"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事实上,无论幸福有否,想上梁建章的节目并不容易。

你只生 3 个是很难上入梁建章法眼的,最好有 6 娃;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19张图片-

但这只是第一步。

你多子多福也不容易上专访,一定要自己感觉幸福、外人觉得残酷才行。

这种度可不好把握啊。

04

也许多孩家庭的幸福美满是独生子女家庭、丁克夫妻和单身人群所不能体会的。

也许梁建章作为人口学家有自己的思考,他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正能量的事,所以希望找到非富人家庭也可以多子多福的例子,但这里还是忽略了一些问题:

给公众看的内容,一定要注意舆情。

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多孩的独立空间问题。

在这些家庭里,人均居住面积很小,六个人住 60 平米,八个人住 80 平米,有时候孩子都没有独立房间。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0张图片-

但我们长期以来树立的观点不正是每个孩子都该有独立房间吗?

另外,年长的孩子早当家,照顾弟弟妹妹,可有点活回去了,又是 " 以前的孩子好养大 " 的那套陈词滥调了。

其次,没有一点点冗余。

父母但凡有一方生病或发生意外,夫妻俩面临的重任就更重了。

因为这时候养孩子和看病都需要花很多钱,两个叠加,生活的风险系数陡增。

再次,给最小的孩子用旧物。

一些案例里,孩子要用别人用过的东西。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1张图片-

如果什么都考虑二手的话,去转转平台上逛逛是不是更方便呢?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2张图片-

最后,多孩性别比问题。

智谷趋势之前总结过第三孩及之后的数据。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3张图片-

中经数据也统计过,三孩四孩五孩的性别比基本在 130 左右,都远高于正常的高值 105 或 107 了。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4张图片-

网友看到后很难不联想:连生两三个女孩,是不是为了之后那个男孩?

也许这不是专访的关注重点,可能篇幅有限吧。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人口学家梁建章知行合一。

他公司携程对女性生育的福利保障非常到位;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5张图片-

他自己也不让员工转发点赞视频,以致于抖音上的数据一片惨淡。

一位公众人物做到如此纯粹确实罕见。

05

吵着吵着,很多人忽视了专访里的一些亮点。

就是文末,多孩妈妈会根据自身经历,对生育制度和文化提出建议。

包括经济减负,增加普惠托育资源,职场获公平对待,公共服务适配多孩需求等等方面。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6张图片-

这里面有的需要去做。

只是如今婚恋生育话题,天然地掺杂了性别对立的火烟味,在撕逼过程中,双方会走向自说自话的极端。

你说彩礼都是罪过,一点点彩礼都不行;他说彩礼是对我家的尊重,不给巨额就是一点都不尊重。

你说我不想生,一个都不想生;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7张图片-

他说你肯定想生,一个起步,统计这么显示的;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8张图片-

然后一起找到新郎出事的新闻就开始网暴新娘,一定觉得是她用沉重的彩礼欺负涉世不深的新郎,哪怕没经济因素,且新郎抗不了什么事才出问题的;于是,另一边就疯狂网暴新郎。

双方不想好好讨论问题。

有趣的又是,没婚恋经历的网友偏偏喜欢讨论这些。

事实上,生育是一个用脚投票的事,到底生不生,到底生几个,不是夫妻俩今天对外宣布明天就一定落实的事。

梁建章专访多孩家庭,并非一无是处-第29张图片-

说说就做成,哪有那么简单,家家还都有本难念的经呢。

如果争吵过程中,能让男女双方的生育福利都增加,那最好了。

-END-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