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镜、领带,一本正经又笑而不语,你的社交媒体有没有频繁出现一只 " 高雅人士企鹅 "?近日,一种魔性的企鹅表情包席卷了微信、B 站、小红书,经网友二创舞出妖娆身姿,或变身办公室 " 摸鱼牛马 ",甚至亮相人民日报新媒体,引来一波又一波的玩梗风潮。看似无厘头的网络狂欢中,为何这只 " 企鹅 " 登上 C 位?它为何成为年轻人的 " 嘴替 ",折射出怎样的文化表达?

上报 AI 平台生成
" 高雅人士企鹅 " 本是 2014 年国外素材库里一套默默无闻的 3D 图,作者 3Dalia 把它设计为圆肚、墨镜、领结,自带戏谑表情的抽象企鹅。2024 年底,网友在免费素材站重新挖出它,配上吐槽文案做成表情包而开始在中文虚拟世界传播。今年中秋,抖音博主 " 吉他英雄 " 用 AI 让它在《但愿人长久》的配乐中起舞," 笨拙 + 优雅 " 的反差瞬间击中年轻人 " 体面发疯 " 的情绪共鸣。随后,地铁沉思、工位视察、地标大屏独舞,地方文旅官方二创,明星素人齐跳 " 企鹅舞 "," 高雅人士 XX 中 " 成为一种社交暗号。

小红书上的表情包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教授姜照君认为,集体注意力聚焦和持续的二创是 " 抽象梗 " 走红的原动力。原始素材被赋予 " 高雅 " 概念后,迅速成为开放创作母题,网友进行大规模、多元化、极具想象力的解构、重构、再创作,衍生出换 BGM、换场景、加文案、做混剪等海量变体。" 高雅企鹅 " 在传播中不断被丰富、变形和再定义,不仅用于表达情绪,更代表了一种荒诞、反差的特定幽默审美,一种在平凡中强撑 " 高雅 " 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圈层身份认同。

人民网也玩梗
姜照君教授认为,将 " 高贵 "" 优雅 "" 仪式感 " 的标签赋予在身处泥地、雪地的企鹅身上,这种强烈的反差制造出一种荒诞不经的幽默感,映射了当代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在生活的 " 泥泞 " 与压力中,内心仍渴望或努力维持一份体面、精致的姿态。在社交媒体充斥着过度美化的 " 精致生活 " 和无处不在的 " 仪式感 " 营销时," 高雅企鹅 " 提供了一种反讽视角,它用刻意、夸张甚至生硬的 " 高雅 " 姿态,消解了过度追求形式化 " 精致 " 的严肃性,是一种对 " 精致主义 " 与 " 仪式感 " 的戏谑与反思。

小红书上的表情包
" 从本世纪初那只企鹅(QQ)的诞生,一路走来到,这只‘贱贱’的‘高雅人士企鹅’再次爆火,大家对于企鹅的爱一如既往,但已不仅是简单的‘可爱’消费。"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师李鑫认为,这只企鹅的走红已成为一种带有自黑、自嘲、抵抗与身份重构意味的亚文化表达。" 大家似乎找到了自我形象代言。这只企鹅不仅动起来,还再现了视察、KPI、摸鱼等现实生活情景。" 他觉得这是大家一起用柔性方式对抗现实压力,用妩媚的动作解构权威话语,在紧张工作之余一同实现了 " 片刻的狂欢 "。
" 吉他英雄 " 创作的企鹅舞在抖音有 57.4 万阅读量,由此展开的二创作品在各社交平台接连 " 十万 +"。" 网民集体拥有了定义‘什么在当下是流行的、有趣的、值得关注的’能力,对网络议程设置产生了实质影响。" 姜照君说。

大学、地方文旅等纷纷参与这场共创
这场热潮下,主流媒体、地方文旅、科普机构等纷纷 " 下场 " 主动参与 " 玩梗 ",或借用这只企鹅企鹅与网民拉近距离,或 " 蹭流量 " 开展严肃科普。姜照君认为这份 " 融入而非疏离 " 能够有效降低沟通门槛,让官方声音和科普知识更容易被年轻一代接受和传播,打破了 " 高高在上 " 的刻板印象,增强了亲和力和影响力," 但清醒的边界感分寸感和自身调性仍然非常重要,避免为了追求流量而过度娱乐化或丧失立场,甚至损害权威感。"

" 大规模二创热潮标志着一种参与式文化,证实了‘互联网世界是平的’。" 李鑫认为,主流媒体的主动参与实现了 "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不分彼此,博爱一家 ",由此," 下一只企鹅 " 又要诞生了。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