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早茶店召开立法座谈会,听取早茶师傅、老茶客代表意见

mysmile 闻库 1
广州在早茶店召开立法座谈会,听取早茶师傅、老茶客代表意见-第1张图片-

视频截图

11月5日,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一家知名早茶店召开了《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立法座谈会。

此前,广州要为早茶“立法”一事已受到舆论关注。9月29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官网公布了《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10月28日。

据广州日报11月6日报道,为高质量制定《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11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到陶陶居酒家总店调研,并主持召开立法座谈会,广泛听取早茶师傅、老茶客代表、早茶企业及餐饮协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

报道称,王衍诗深入陶陶居酒家总店操作间,现场了解早茶点心制作工艺和明厨亮灶建设管理情况,并随后主持召开座谈会。广州早茶的一些名师大厨、街坊老茶客、部分早茶店及省餐饮协会负责人等先后作了发言。大同酒家原行政总厨、高级技师、点心女状元徐丽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粤菜师傅五星名厨卢炳书,白天鹅宾馆首席技师、粤菜师傅五星名厨谭广燐,长隆集团熊猫酒店高级技师、粤菜师傅五星名厨叶志文,陶陶居茶点技术总监刘伟光,泮溪酒家点心顾问王金镜,粤菜烹饪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州酒家集团出品总监蔡伟域,广式肠粉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何耀明等早茶师傅,老茶客代表陈公权、刘富馨,以及广州酒家集团、陶陶居酒家、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等有关负责人一致认为,广州早茶传承保护立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广州早茶文化研究和发掘、早茶企业评定、早茶师傅培养、制作方式区分、服务质量规范、加强宣传推介等提出意见建议。

王衍诗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强调,广州早茶文化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州市民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是构成广州城市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传承好、发展好。要把这些懂早茶、做早茶、吃早茶人士的意见建议,合理吸纳到法规之中,进一步完善《广州早茶传承保护规定》审议稿,确保法规接地气、合民心、能管用,更好促进早茶业传承发展,发扬光大,不断增强广州城市魅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

据广州日报新花城此前报道,何为广州早茶?《征求意见稿》所称的广州早茶,是指产生、发展并流行于广州地区,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以饮茶搭配广式点心为核心形式,融合岭南饮食文化、社交习俗与传统技艺,形成的具有独特地域标识性的饮食消费形态。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对广州早茶经典店进行评定。由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商务、市文化广电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市餐饮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广州早茶经典店的评定,明确评定条件、评定程序、评定方式、退出机制等各环节内容,并加强监督指导。

被评定为广州早茶经典店的,由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证书、授予牌匾,并向社会公布。广州早茶经典店应当在日常经营中提供传统广州早茶。广州早茶经典店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撤销广州早茶经典店名称。未经评定不得擅自标注或者宣传为广州早茶经典店。

此外,《征求意见稿》强调两个“明示”:

一是价格明示。广州早茶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清晰方式对所有收费项目进行明码标价,明示计价方法,确保店内菜单、价签、自主点餐应用程序等方式显示的标价内容一致。广州早茶经营者收取茶位费的,应当提供有红茶、绿茶、普洱茶、菊花茶等供消费者从中选择,并做好相关茶饮服务。

二是制作方式明示。广州早茶经营者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在菜单上或者以其他显著方式,向消费者明示传统方式制作早茶和非传统方式制作早茶。以传统方式制作的早茶,从制成到食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广州早茶经营者可以通过设立透明式、开放式、视频监控式厨房或者参观通道等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广式点心等食品加工制作过程。销售以传统方式制作和非传统方式制作的同一种早茶食品,可以实行不同价格。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