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里镇(Pagri Zhen),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地处亚东县中部,作为该县南北地貌的重要分界带,同时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素有“世界第一高城”美誉的帕里,也是藏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古城。坐落于中国西藏正南方向、喜马拉雅山脉环抱的亚东县境内,帕里镇平均海拔约4300米,总面积达425.48平方千米。镇区建筑多采用藏族传统石木构造,整体布局严谨统一,兼具庄严与华美风格。根据2020年数据,帕里镇常住人口为2547人。拉萨—亚东公路(连通拉萨与不丹的主干线)穿镇而过。历史上,帕里曾是西藏重要的商贸中心,但自1964年亚东口岸关闭后商业活动有所减弱。该镇距离不丹边境仅60公里,可通过Tremo La小道抵达边界。据2004年统计,当时人口为2121人。帕里,藏语称“ཕག་རི”(Wylie:phag ri),位于藏南帕里盆地,毗邻不丹,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城镇之一,地处楚布河谷源头区域。
行政区划
帕里镇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所辖的镇级行政区。
地理环境
亚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03'~28°18'、东经87°55'–89°02'之间。东接不丹,西南邻印度锡金邦,北部与康马县、岗巴县及白朗县相接,边境线总长290公里。全县面积424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00米。1960年6月亚东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现辖堆纳乡、吉汝乡、帕里镇、康布乡、上亚东乡、下亚东乡及下司马镇(县城驻地)共7个乡镇,25个行政村(居),67个自然村。县城下司马镇距离日喀则桑珠孜区309公里,距拉萨580公里。
县域内水资源丰富,康布河、帕里河等支流汇聚成亚东河,年均径流量达17.1亿立方米。分布有多庆湖等34个湖泊。太阳能资源突出,吉汝、堆纳、帕里三地年日照时数达2722小时。已探明矿产资源包括磁铁矿、水晶、泥炭等,地热资源以康布温泉为代表。野生动物有孟加拉虎、绿尾虹雉等;植物资源涵盖红豆杉、三七、麦冬等。旅游资源包括康布温泉、东嘎寺、嘎举寺、多庆湖、卓林拉日雪山、帕里草原及下亚东原始森林等。农业资源方面,拥有耕地1.18万亩,林地55万余亩,草地超1000万亩。
帕里镇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山脊的一片开阔黄土坝子上,民居以整齐的土石结构纵横排列。从地理意义看,帕里是喜马拉雅山南北分界的标志点。由帕里南下至亚东县府下司马镇的46公里路程基本为下坡,河谷深切,河流南向奔流。
向南行进,海拔逐渐下降,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空气湿润、植被茂密,呈现出一派江南景致。公路沿亚东河谷蜿蜒延伸,溪流清澈湍急,群峰云雾缭绕,森林郁郁葱葱,瀑布飞泻,草场花海遍布,牛羊徜徉,景色如画。
帕里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亚东县城以西50公里,距日喀则市区250公里,东与不丹接壤,为日喀则地区重要边境城镇。交通较为便利,日亚公路横贯镇区。
气候特征
帕里盆地属喜马拉雅山南麓高山草原气候,年均气温-0.2℃,极端高温19.3℃。年降水量约380毫米,冰雪融水充沛,灌丛与草甸发育良好,适宜畜牧业发展,因此经济以牧业为主。
自然资源
帕里镇蕴藏丰富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及旅游资源。以高原野牦牛闻名区内外;药材资源包括冬虫夏草、川贝母、雪莲花等;依托特殊区位优势,商贸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支柱产业之一。
帕里草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充沛,被誉为西藏最肥沃的草场。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数2722小时。
自然灾害
受地理环境制约,帕里镇自然灾害频发,夏季常见山洪、泥石流,冬季多雪崩等灾害(如2008年中国雪灾)。抗灾设施薄弱,旱涝灾害易发。雨季洪水泛滥常导致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威胁居民安全。
人口与民族
2011年底,亚东县总人口12950人,其中帕里镇人口2566人。民族以藏族为主(占比超98%),另有汉、回等民族。2017年总人口2611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2547人。
基础设施
2016年10月,亚东县帕里镇干部职工周转房项目通过初步验收,共计12套住房投入使用。
教育发展
帕里镇完全小学建于1956年。至1999年7月,该校1–6年级共有300余名学生,教师20人(其中18人为大中专院校毕业)。2016年11月,镇政府召开教育教学表彰大会,奖励2015–2016年度统考优秀教师,发放奖金7690元,并为学校解决空调购置经费4300元。
文化体育
2016年11月,亚东县宣传部组织文艺下乡演出队在帕里镇举行文化汇演。
经济概况
亚东县以农牧业为经济支柱,辅以林业、餐饮住宿服务业;特色产业包括粑水磨坊、下司马镇藏白酒加工等。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2.72亿元,人均产值19658元,农牧民人均收入4662元,财政收入989万元,边贸额7988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0万元。
帕里镇为半农半牧地区,过去因交通闭塞发展受限。改革开放后,穿镇公路带动当地居民走出亚东、拓展至江孜县乃至拉萨市。全镇现有个体工商户172家,近半数家庭从事各类商贸活动。与不丹一山之隔,不丹商人经简易手续即可来镇交易,年入境超1000人次,带来炒米、手表、草药等商品,换购日用百货。帕里镇每年亦有数百人赴不丹进行易货贸易。
运输户巴桑1990年贷款购车从事运输,后成为当地富裕户,其家庭经营东风货车及商店,居住新建二层楼房。过去冬季大雪封山时物资匮乏,如今镇区通自来水、电力覆盖率100%,70%家庭拥有电视机,居民既可购自亚东、不丹的蔬菜,也品尝本地种植鲜菜。夜晚镇区灯火通明,电视节目成为居民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
交通网络
全县公路总里程729公里,含省道110公里、旅游公路37公里、县道109公里及乡村边防公路473公里,基本实现自然村公路通达。
文化事业
亚东县共有学校21所,含中学1所、小学8所、教学点11处、幼儿园1所,2001年在西藏率先通过“普九”验收,2011年通过“两基”国检。民间艺术含孔雀舞、狮子舞、藏戏等。文化设施包括新华书店1家、农村电影队7支(2011年放映1972场次)、县文化馆1处、乡镇文化站2个、农家书屋25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6%。2011年获“中国十大边疆重镇最具战略地位边疆名城”称号。医疗资源有一级甲等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7所,病床46张,医务人员65名。邮政、银行、电信、车站等设施齐全。
参考资料
亚东县基本情况. 日喀则亚东县. 2017-09-27
亚东县人民政府·统计数据. 亚东县人民政府. 2021-09-17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