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有关情况,并发布了一批典型案例,《上海检察机关督促保护英雄金笔厂民族工业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
澎湃新闻会上提问:今天发布的这批典型案例中,第一个是“上海检察机关督促保护英雄金笔厂民族工业遗产行政公益诉讼案”。这个案例被赋予了“爱国”“敬业”等关键词。请问检察机关如何通过办理这样一起公益诉讼案件,来发挥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何斌回答澎湃新闻提问时表示,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公益诉讼案件,更是检察机关以法治力量守护文化根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何斌指出,首先,爱国与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而英雄金笔厂留存的图纸档案,正是这两种精神鲜活的物质载体。这些图纸档案中,既有从零起步的技术摸索记录,也有反复打磨的工艺改进痕迹,更凝结着老一辈工人“实业报国”的赤子情怀。保护这些濒临损毁的图纸,本质上是守护一段不可复制的工业记忆,传承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本身就是一堂直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其次,本案的办理深度契合了国家法治建设与文化保护的战略部署。“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强化检察监督,加强公益诉讼”,为新时代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
何斌提到,在10月31日召开的大检察官研讨班上,应勇检察长强调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力度,凸显了检察机关在文化保护领域的责任与担当。本案中,我们通过依法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激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条款的生命力,将“纸面上的法”转化为“行动中的法”,成功挽救了这批珍贵的图纸档案。这一过程,彰显了检察机关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手段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坚定决心,也为同类文化遗产保护案件的办理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最后,本案的价值不止于“保护”,更在于让沉睡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上海作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民族工业遗产资源,而激活这些遗产的时代价值,正是文化保护的核心要义。检察机关在推动档案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传承的多元路径,通过助力纳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博物馆陈列展示、举办专题展览等多样化形式,让原本束之高阁的档案走出库房、走进公众视野。这一实践既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让人们在回望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深刻体悟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