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至9月,上海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达2906亿元,较2021年全年增长124%;2025年前十个月,洋山海关累计监管汽车出口突破51.6万辆,同比增长37.5%,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7.6%。
这些亮眼数字,只是这个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精彩答卷中的一小部分。自2020年5月正式挂牌以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持续攻坚“数字综保区”监管系统。2025年8月该系统发布,当展示屏上弹出功能完备的监管系统界面时,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的关员们都为之欣慰。界面里的每一项功能,都藏着他们五年的心血。
有人取出一叠深蓝色封皮的工作笔记,这是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五年间共同的记忆。“让创新政策真正落地为企业红利”——2020年春天,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时,科室负责人带着大家一起写下了这一目标。

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集体照。
攻坚“径予放行”,让政策从纸面落地
早在2020年初春,一项“硬骨头”任务就落到综合业务三科身上:将径予放行新政,转化为企业能切实享受到的通关便利。这也成为了科室全员达成共识的重点攻坚课题。
面对无先例可循的困境,科室团队逐环节拆解“申报、查验、放行”全流程,细致拆分出20多个关键节点后,每人主动认领负责板块,逐一排查潜在堵点。上海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副科长沈晓君告诉记者:“在夜晚,科室办公室灯光常亮到深夜,大家凑在电脑前围绕操作细则反复推演,针对不同货物类型、不同通关场景,一点点抠单据规范、定数据对接标准。每一个细节的敲定,都要经过几轮讨论、多次测试。”
终于,在历经两个月日夜后,首条“径予放行”快速通道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建成。在该模式下,一线进出境环节除涉证、涉检和涉安全准入管理的货物外,其他货物企业均可凭自主声明,直接将货物从口岸提离和出入区。
2020年5月洋山特综区挂牌当天,首批适用政策的货物仅用常规通关三分之一的时间就顺利入区。
2020年8月17日,两辆进口法拉利跑车采用“径予放行”模式,通过洋山区港直通道顺利入仓。作为首批一线“径予放行”进口整车,这批法拉利汽车充分享受了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一线“不报”,区内自由 ,为企业节省了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
短短五年间,“径予放行”从首票货物落地,到逐步实现木质包装检疫试点、进一步扩大至南港口岸等多次突破,每一次突破前,上海洋山海关综合业务三科都会组织全员研讨方案,确保思路可行;每一次落地时,都会分工跟进细节,避免出现疏漏。

关员为企业开展一对一指导。邵迪 摄
攻克“一码贯穿”,破解大批量车辆高效通关难题
创新与服务没有止境。
2022年夏,科室按惯例梳理企业诉求时,发现了“进口汽车滞留超3天”“物流成本占比 15%以上”的反馈。
彼时,虽已合力实现法拉利跑车“径予放行”个案试点的破冰,但要把这项政策推广到大批量车辆快速入区,“无牌车辆顺畅过卡”“大批量车辆高效入区”两大难题横在面前,成了科室必须共同跨越的关卡。
为打通这些堵点,科室全员开启“连轴转”模式,有人主动申请驻点卡口,顶着烈日蹲守在现场,一遍遍调试数据接口;有人牵头对接车企,收集20多家企业的需求,协调统一数据格式;有的人在办公室反复测试平台兼容性,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天。
经过连续三周的全员专题研讨与实战测试,由科室牵头设计的“VIN码(车辆的17位唯一识别代码)绑定RFID(射频识别)芯片”方案终于成功落地,真正实现了车辆验放“一码贯穿”。
2022年底,企业提车时间从原来的3天压缩至2小时,全年经监管的保税中转车辆更是突破3000辆。这一成果,不仅让企业切实享受到便利,更标志着“径予放行”在科室全员的推动下,正式从“个案试点”走向了“体系化落地”。到了2024年冬天,“径予放行”政策已扩大适用至上海外港、浦东机场口岸。

海关关员至区内企业开展实地监管。
综合业务三科用心打磨的“好用政策”历经持续迭代,在2023年度、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洋山特殊综保区已连续两年跻身全国综保区前五,成为支撑上海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今年前十个月,洋山海关累计监管汽车出口突破51.6万辆,同比增长37.5%,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57.6%。
“现在每一项突破,都是我们拧成一股绳,和企业一起啃出来的硬骨头。”这是科室所有人的共同心声。五年的发展,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集体把一个个创新想法,通过研讨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方案,再靠全员协作,最终成长为支撑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