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

mysmile vo快游大全 1

提起隋唐长安城,总会想起那些如棋盘般规整的里坊布局。在这百余坊中,哪一坊是顶级权贵与精英的“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必是答案之一。唐高祖李渊自不必说,李渊的堂弟长平王李叔良的孙子李思训、成安公主、户部尚书长平公杨纂也居住在此。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系列考古成果,该院于2023年10月在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一处隋唐遗址进行了发掘,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年来隋唐长安城的勘探和发掘情况初步判断,发掘区位于隋唐长安城通义坊西南隅口。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1张图片-

发掘区航拍图

通义坊位于隋唐长安城外郭城的中心,在皇城以南、朱雀街西第二街从北向南第二坊,北邻太平坊,南接兴化坊,地理位置重要。因靠近皇城乃在天子脚下,这里自隋代起就是高等级住宅区,居住在此的多为皇亲国戚或高官重臣。

考古共清理灰坑、水井、沟等遗迹27处,出土遗物73件(组),主要为陶瓷器和建筑构件,另有少量铜钱、铁器、贝壳等。遗址出土了瓦当、条砖、板瓦等建筑构件共10件。花边板瓦、脊头砖与青龙寺遗址和朝元阁遗址的同类遗物相似,因而可推测遗址内也曾有较高等级建筑存在,符合高等级住宅区的记载。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2张图片-

花边板瓦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3张图片-

脊头砖

检索史料可知,《两京新记》中记载:“通义坊:西南隅,兴圣尼寺。高祖龙潜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宫。贞观元年,立为寺。”意为这里曾是唐高祖李渊未登高位时的住地,也是后来唐代有名的兴圣尼寺所在。

这一点在唐太宗《舍旧宅造兴圣寺诏》中也得到印证:“通义宫皇家旧宅,制度宏敞,以崇神祠,敬增灵佑。宜舍为尼寺,仍以兴圣为名。”由此可知此次发掘地点也是在通义坊的兴圣尼寺遗址的范围之内,唐太宗下诏为通义坊的贵气再添一笔。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4张图片-

唐长安城坊示意图

多为身份尊贵住户

说到如何判定一个住宅区的档次,最终还是要看其居民。通义坊的住户名单,读来宛如一份唐初的“名人录”。

据《长安志》和《两京城坊考》记载,通义坊中居住的除了右羽林大将军彭国公李思训之外,还有成安公主、户部尚书长平公杨纂、荆南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国公崔铉、朔方节度使李进贤等人。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5张图片-

唐·李邕《李思训碑》拓片

右羽林大将军彭国公李思训,最为人所知的大概不是他皇亲国戚的身份,而是他的作品。李思训以战功闻名于当世,同时工于书法、善丹青,书画称一时之绝,擅长山水楼阁、花木鸟兽。其山水画主要师承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风,加以发展形成意境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意境高超、色彩繁富的金碧山水画风格,是后代“金碧山水”或“青绿山水”的创始人,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明代书法家、画家董其昌尊其为“北宗”画派之祖。

开元六年李思训去世,陪葬于蒲城县唐睿宗李旦桥陵。他的墓碑是我国书法艺术名碑之一,即《云麾将军碑》,也称《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由唐代书法家、人称“书中仙手”的李邕撰文并书写。

成安公主为唐中宗李显之女,《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中记载“成安公主,字季姜。始封新平。下嫁韦捷……”。崔铉为唐武宗时期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政绩斐然进爵魏国公。

出自名窑的贵重瓷器

在唐长安城通义坊范围内,曾发掘揭露出坊内东西向道路及其南侧排水沟遗迹,出土了陶瓷器残片、骨器、钱币、建筑材料、善业泥、经幢等文物。此次发掘中最令人意外的,是一批包含了青瓷、白瓷、黄釉瓷等在内的日用陶瓷器。

此次遗址发掘面积990平方米,出土隋唐时期遗物中修复完整且可辨形制的陶瓷器有56件,以日用陶瓷器为主,包括碗、盘、盏等17件瓷器,罐、壶、盘等7件釉陶器,以及盆、瓮、饼形器等32件陶器。出土遗物中碗、罐、盆居多且都有使用痕迹,有部分遗迹同时出土了隋代青瓷和唐代白瓷。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6张图片-

出土瓷碗共10件,含青釉、白釉、黄釉、外黑内白釉等多种釉色。

考古工作者综合判定,遗址出土陶瓷器来源于多个窑口:白瓷来自唐代巩义窑和邢窑,黄釉瓷碗出自寿州窑,2件青瓷碗则与隋代长江中游窑场的产品特征相近。

巩义窑是中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青花瓷产地,在唐三彩和唐青花的发展上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也是北方白瓷的代表性窑口之一,最辉煌的时期是唐代重要的官窑或贡窑之一,西安大明宫遗址中就曾出土过刻有“官”字款的巩义窑白瓷;邢窑开创后世“官窑”制度先河,以“官”字款确立贡瓷标准,大明宫遗址出土的“大盈”款执壶残片与《唐六典》记载的“邢州贡白瓷”即为印证;寿州窑则是隋唐时期江淮地区的制瓷中心。

在长安城周边隋唐墓葬中也出土过同样的器形,如青瓷碗和绿釉陶碗即为典型隋代器物;西魏乙弗虬及夫人隋代席氏合葬墓(586年)中出土有形制相近的绿釉陶碗;白瓷盘与西安杨家围墙唐墓出土白瓷盘造型相同;外黑内白瓷碗最早则见于西安东郊天宝十一年(752年)的唐墓。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7张图片-

瓷盏

隋唐长安城“高级住宅区”通义坊出土系列文物-第8张图片-

青釉瓷碗

这批瓷器既体现了隋唐时期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经济往来,是长安城为全国经济交通中心的实证,也是通义坊居民身份显赫的证明。

值得一提的,还有陶瓷器中2件器表经过抛光和渗炭处理,制作工艺有别于普通灰陶器,漆黑发亮且胎质细腻轻薄的黑陶钵。

钵,是比丘六物中的食器。黑陶钵的特殊之处在于,目前唐长安城发现这类黑陶钵的地点均为佛教寺院,如青龙寺遗址和西明寺遗址,临潼庆山寺舍利塔地宫供奉器物中也有一件磨光黑陶钵。考古工作者认为,出土的黑陶钵与佛教有渊源,也进一步印证该地为兴圣尼寺遗址的推测。

(本文原刊于“文物陕西”官方微信,原文标题为《隋唐长安城的“高级住宅区”》)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