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业绩回暖、股价回升的行情下,股东获利后动作频频。
方正证券(601901.SH)近日公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信达“)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1%股份,以11月4日当日收盘价8.22元/股测算,套现规模或超6.7亿元。
这已是中国信达近三年来第6次计划减持方正证券。
2025年以来,华西证券(002926.SZ)、中银证券(601696.SH)等多家券商迎来股东减持公告,形成一波行业性减持小高潮。
根据方正证券公告,中国信达此次拟减持窗口期为2025年11月26日至2026年2月25日,减持理由明确为“自身经营发展需要”。

截至公告发布日,中国信达持有方正证券5.9305亿股,持股比例7.20%,所有股份均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方正证券近期业绩表现亮眼,并未出现引发股东看空的明显瑕疵。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0.82亿元,同比增幅达67.17%;净利润37.99亿元,同比激增93.31%,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均处于行业前列。
“股东减持未必是质疑券商长期盈利能力,更多是自身资本配置或财务投资退出的常规安排。”有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股东方往往有自身资本回收周期,不能简单与公司经营前景直接挂钩。
界面新闻梳理发现,中国信达对方正证券的减持动作已持续近三年。自2022年11月以来,中国信达先后6次披露减持计划,其中有3次实际实施且均未顶格减持,另有2次计划最终未执行,累计已套现超9亿元。今年4月29日至7月28日期间,中国信达曾披露过一轮减持计划,但最终并未落地。
“此次重启减持,大概率是中国信达综合研判市场走势后的决策。”上述行业人士进一步对界面新闻分析,“当前券商板块整体回暖,方正证券股价已达股东预期目标,继续持有带来的收益空间有限,此时减持既能兑现投资收益,也符合自身经营规划。”
方正证券的案例并非个例,2025年以来,随着券商业绩普遍回升,多家券商股东陆续加入减持行列。
9月24日,华西证券公告称,持股6.79%的股东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262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
8月21日,中银证券披露,持股4.70%的股东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8334万股,占总股本3%;6月10日,财达证券公告,持股13.61%的河北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有限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3%股份。此外,首创证券股东城市动力已于今年1月完成1%股份的减持。
“股东减持背后是多重逻辑叠加的结果。”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界面新闻指出,“一方面部分股东面临流动性压力,需通过减持金融资产补充现金流;另一方面,券商股价随行业行情回升后,客观上为股东套现提供了有利窗口。更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减持潮中,不少减持方为实体企业跨界投资者,如江西铜业、剑南春等。”
沈萌进一步分析,“这些实体企业所处行业多处于周期高位回落阶段,亟需回笼现金防范存货减值与债务风险,非核心持有的金融资产自然成为减持首选。监管层鼓励‘脱虚向实’的导向下,产融结合正逐步回归主业协同本质,财务型持股的比重在下降,金融股权向券商及专业投资机构集中,这对行业长期估值而言是 ‘去泡沫’的良性过程。”
“此外,券商行业长期存在的挑战也为减持提供了理由。尽管短期业绩受益于市场行情实现高增长,但佣金率持续下滑、业务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仍未解决,这可能影响部分长期资金的持股信心。此次减持潮密集出现,既体现了股东对短期行情的收益兑现,也暗含对行业长期发展不确定性的考量,后续需关注减持落地节奏及对券商股价的影响。”沈萌指出。
在市场低点和对未来资本市场改革的预期下,也有部分券商股被增持,向市场传递“公司价值被低估”的强烈信号。
Wind数据显示,中信证券(600030.SH)三季度大幅加仓东北证券(000686.SZ),持股比例从2.72%稳步提升至3.06%,已成功跻身东北证券前十大流通股东第三位。
这一增持动作迅速传导至市场层面。自东北证券三季报披露上述持股变动后,公司股价随即迎来放量上涨,11月10日该股涨停。在11月首个交易周内,其股价表现更是领跑券商板块。
此外,在华西证券半年报中,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一哥”中信证券和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陆股通)的身影。其中,中信证券为首次买入2781万股,持股占比1.06%;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3604万股,持股占比1.37%。该公司三季报显示,陆股通增持达664.88万股。
“股东增减持可能倒逼券商完善公司治理。例如,华西证券在剑南春减持后,明确表示将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升级。部分券商通过减持引入‘积极股东’,天风证券(601162.SH)此前获得宏泰集团累计增持公司股份9196.29万股,占总股本的1.06%。此次真金白银的力挺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增持期间公司股价大幅上涨77.27%。这种‘一减一增’的股权变动,实质是资本市场对券商战略方向的筛选机制。”上述行业人士进一步对界面新闻分析称。
“另一方面,减持压力促使券商加速业务转型。面对佣金率下滑、同质化竞争等挑战,头部券商正加大对机构业务、衍生品交易等资本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业务投入。2025年三季度,中信证券机构业务收入占比已超50%,较2020年提升20个百分点,这种转型成效可能成为抵御股东减持冲击的关键。”他指出。
开源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超指出,三季度交易活跃度和两融规模提升明显,叠加低基数,券商三季报业绩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向后展望,投行、衍生品和公募业务等业务有望接续改善,头部券商海外业务崛起和内生增长导向有望驱动本轮头部券商ROE扩张,板块估值仍在低位,机构欠配明显,继续看好券商板块战略性配置机会。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