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又跑出一家文旅上市企业。
11月7日,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西旅游”)通过上交所上市委员会首发审核,离正式登陆A股只有一步之遥。
作为文旅龙头企业陕旅集团的子公司,陕西旅游将成为陕西第85家A股上市企业,也是近五年来A股首家文旅类IPO过会企业、近八年来上交所首家文旅类IPO过会企业。
从受理到过会只用了5个月时间,陕西旅游即将登陆资本市场,标志着文旅市场从高位复苏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助力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的同时,也为全国各地文旅企业树立资本化的信心。
上市即将完成,陕旅集团正在开启新的征程。
01
地方文旅冲刺上市,陕西旅游何以先行一步?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服务消费蓬勃发展,文旅热潮再次席卷全国。2024年全国国内居民出游量达56.15亿人次,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速,出游人次达49.98亿人次,全年有望再创新的纪录。
告别不确定性、重回发展快车道,在文旅深度融合、科技赋能日益澎湃、市场高速发展的重要关口,龙头企业无不寻求借助资本市场拓展更大的增长空间,全国再次掀起新一轮文旅企业上市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0多家文旅企业正在排队寻求上市,地域横跨广东、福建、安徽、陕西、四川等省份,陕西旅游率先拿到“入场券”。
早在3年前,陕西省出台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全方位支持国有企业上市。如今,陕西旅游成功过会,为全省国有文旅企业融入资本市场打开新的大门,也为全国文旅产业树立了从资产运营向资本运作跃升的典范。
陕西旅游率先突围,得益于稳定的盈利能力、独特的资源壁垒和成熟的商业模式,营业收入重回高速增长轨道,文旅融合创新持续走在前列。
根据招股书透露,过去三年,陕西旅游营业收入从2.3亿元增长到12.6亿元,归母净利润从亏损到实现盈利5.1亿元。营收、净利润双双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文旅上市企业(含筹备上市企业)中竞争力稳居前列。
与之对比,今年上半年,在23家上市旅游企业中,只有4家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7家陷入亏损,共同原因是依托于门票经济的传统旅游业务遭遇挑战,而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的新业务尚未形成持续盈利能力。
陕西旅游业绩连续飘红的背后,主要得益于旅游演艺、旅游索道、旅游餐饮、旅游项目投资及管理构筑的多极支撑,其中旅游演艺撑起半壁江山。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大型实景影画《12·12西安事变》、大型红色实景演艺《泰山烽火》在国内外有着经久不息的传播力。
一首诗唤醒千年记忆,一曲《长恨歌》创造了中国文旅产业的奇迹。自2006年首演以来,《长恨歌》已累计演出6000余场,接待观众1200万人次,创收超20亿元,成为“山水实景+盛唐文化+科技赋能”模式的实践范例,也成了陕西旅游乃至陕旅集团“文旅+演艺+科技”多元融合发展的代表之作。

《长恨歌》。本文图片均由陕旅集团提供
好的创新模式、商业经验完全可以大范围复制。目前,陕西旅游已将业务版图拓展到文旅名城山东泰安,依托于成熟的“文旅+演艺+娱乐”融合发展模式,借助《长恨歌》等演艺的成熟运营经验,在泰安打造了泰山秀城一期项目,推出《泰山烽火》并筹备《泰山颂》《天下》等大型实景演艺项目,引来广泛关注。

《泰山烽火》。
据悉,本次IPO上市募集资金中近半将投入到泰山秀城二期项目,拟打造集四大室内剧场(鲁智深剧场、山海秘境剧场、泰山颂剧场、天下剧场)与美食街区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中心,填补泰安市高品质文旅产品空白,推动公司从单点演艺运营迈向“演艺+度假+商业”复合模式。
从陕西到山东,从旅游到演艺,从景区到“文旅+”,一旦产业版图大幅拓展,陕西旅游还能创造更大的增长空间。
02
做大做强国有文旅企业,陕旅集团何为?
陕西旅游冲刺上市,是近年来陕旅集团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资本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响应省级层面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国有文化旅游企业的积极实践。
目前,陕旅集团坐拥100多家子公司、总营收近百亿元、总资产超过500亿元,产业矩阵横跨文化、旅游、体育、商业、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四次荣膺“中国旅游集团20强”,也是全国最早成为联合国旅游组织(UN Tourism)附属成员的国有企业,总体实力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陕旅集团四度荣获20强。
规模壮大之后,做强企业竞争力就成了必然而然的追求。文旅企业要真正强起来,就不能固守于一亩三分地,更不能停留于传统的门票经济,而要盘活文旅资源和优质资产,以文旅融合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IP,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文旅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一方面,在华清宫、少华山等老牌知名景区之外,陕旅集团主动打造以文旅融合为特色的产业平台,发挥引领作用。

少华山龙首阁。
作为文旅大省,陕西既有自然生态之美,又有历史人文之蕴。传统景区虽然几乎开发殆尽,但值得发掘的特色文化资源还有很多。这些特色文化资源,既是各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名片,也是做大文旅全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
近年来,陕旅集团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精神的指引下,先后打造中国周原、诸葛古镇、白鹿原影视城、金延安等大型文化主题园区,通过大型实景演艺让静态的文化展示“活”起来,让历史文化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精神脉动,这些园区已成为周文化、汉文化、关中文化和红色文化展示的平台和标杆。

中国·周原中轴。

诸葛古镇园区。

白鹿原影视城。

金延安。
另一方面,文旅融合是科技应用的有效场景,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科技赋能文旅融合,是陕旅集团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在竞争激烈的文旅产业中保持一流竞争力的关键。
走进陕旅集团的每一个景区,最大的感受除了山水人文之美外,各种炫目的声光电色、充满未来感的AR、AI场景,令人目不暇接。从360数字影院飞越秦岭到及“秘境苍穹”穹幕影院,从《长恨歌》的沉浸式体验到中国·周原等三大景区的常态化低空飞行表演,从丝路欢乐世界的“海市蜃楼”到四海唐人街的X-Space数字空间,无处不涌动着前沿科技的脉搏。

游客体验四海唐人街X-Space。
事实上,陕旅集团不只是文旅场景创新的引领者,也是科技创新的探索者。过去几年,陕旅集团的研发投入从3000万元左右提高到1亿元以上。旗下陕旅嗨GO平台已成长为西北地区首家S4级MCN机构,骏途Hi 元宇宙数字文创交易平台与国内近百家头部博物馆形成合作,自主研发的“多自由度大载客量沉浸式体验设备”成功入选全国文旅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
作为陕西文旅产业的链主企业,陕旅集团正在实现从“做大”到“做强”的跨越,不仅为陕西万亿级文旅产业注入了更强动力,而且高位引领陕西文旅以自信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
03
“走出去”,陕旅集团正在壮大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
10月28日,吉林省冰雪经济基金签约仪式在长春举行,吉林产投管理集团引入陕西旅游集团等优质资本,共同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吉林省冰雪经济基金,探索“冰雪+演艺”“冰雪+索道”“冰雪+赛事”等跨界融合新业态。

吉陕冰雪签约。
这不是陕旅集团第一次在省外展开布局。继在省内形成覆盖关中、陕北和陕南的“王”字型产业布局之后,陕旅集团的足迹已遍布海南、广西、新疆、四川、山东等地,文旅影响力遍及海外众多国家。
早在2017年,陕旅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三亚打造中央文化旅游区,前瞻性抢滩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历史机遇;2019年,陕旅集团落子山东泰安,打造泰安秀城(一期)项目,打造成为山东文旅产业标杆。

三亚丝路欢乐世界。

泰山秀城。
不止是国内,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陕西文旅在2023年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州签订合作协议,开辟面向中亚的文化窗口。
陕旅集团“走出去”,除了自身文旅产品的吸引力、全产业链体系的竞争力,也离不开直接投资和产业基金的助力,这也是陕旅集团从传统旅游企业向投资型、科技型文旅企业转型的重要背景。
早在2014年,陕西省就在全国率先设立旅游产业基金,陕旅集团成为基金管理人。10年左右过去,陕旅集团先后打造并运作陕西旅游产业投资基金、西安旅游发展基金等多支极具代表性的产业基金,累计基金管理总规模从最初的5亿元种子基金到突破520亿元,其中跨省基金管理总规模超过30亿元。
在各类政府引导基金广为盛行的今天,产业基金早已屡见不鲜。但在10年前,陕旅集团就率先以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发挥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的杠杆效应,借助资本共融、金融赋能,在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助力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文旅全产业链的竞争力。
一手抓旅游管理和投资运营,一手抓文旅融合和科技创新, 陕旅集团以先行一步、勇立潮头的改革创新魄力,在国企改革中走在前列,带动市场竞争力、品牌知名度、国际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文旅企业转型发展树立新的样板。(资讯)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