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五年规划(计划),就读懂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也就读懂了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系列专栏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专栏,推出30篇理论普及文章,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远景目标。
【本文摘要】
围绕战略目标,接续制定并实施五年规划,是我国发展模式的特点。远大战略目标实现要分解为阶段目标,并结合实际提出远景目标。“九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制定时,分别提出了2010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是,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一个又一个发展规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样,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集中体现中国的发展模式。
不过,远大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适应新阶段新情况,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阶段目标,置换为年度计划,进而明确具体实现路径。在实践探索中,我国的发展规划逐步形成了长远战略—阶段目标—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的推进与落实机制。一个重要策略是,既立足近期,又谋划长远,提出远景目标。
比较而言,五年规划聚焦近期发展面临的问题,明确行动纲领,体现可操作性,为远景目标实现搭建渐进式阶梯;远景目标则是对国家发展根本方向的把握,具有目标感召力、精神凝聚力,为五年规划提供坐标系,避免发展偏离方向。
如果将远景目标比作星辰,那么五年规划就如同航船。没有星辰,航船就容易迷失于风浪;没有航船,星辰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必须统筹考虑、协同谋划,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将二者有机衔接起来、有效贯通开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哲学与治国智慧。
在过往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制定中,有两次明确提出了远景目标。一是“九五”计划。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务院依据建议制定的纲要。之所以明确远景目标,是因为根据邓小平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经济翻番的第二步提前完成。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形势基础上提出了接续奋斗新目标,在经济上主要为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是“十四五”规划。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同时也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2021年全国人大审议批准了国务院制定的纲要。这次明确远景目标,源于党的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又分“两步走”,第一步即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围绕远景目标,与“十四五”规划衔接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战略举措,为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