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之一的唐寅(1470—1523)作画摹古法今,山水画是其主流,也擅画“枯木竹石图”,
日前,凤凰出版社旗下艺术出版子品牌“悦艺”推出《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以学术为基、普及为用,带领读者走进这位明代艺术名家的传奇人生,其中便有较大篇幅对其枯木竹石图进行了解析。

唐寅(1470—1523)
唐寅的一生堪称传奇。他并非如影视作品中那般一帆风顺,而是历经大起大落:从少年得志中解元,到卷入科场舞弊案跌入谷底;从寄情山水以画谋生,到筑室桃花坞潜心创作。作为“明四家”之一,其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作品面貌丰富多变。然而,因声名显赫,其赝品泛滥、伪作横行。本书以86件唐寅书画真迹为基础,去伪存真,完整呈现其艺术全貌。

《四海资身笔一枝:唐寅的书画人生》书影
该书由青年学者车旭东撰写,融合扎实的学术考察与通俗化表达,兼具专业深度与内容的趣味性。作者巧妙运用唐寅书画真迹及历代经典名作,串联起唐伯虎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与诗意栖居的精神世界,解码一代才子的艺术思想与内心世界。车旭东在书中颇多考证,不仅梳理了唐寅的书画渊源与发展脉络,并对多件作品进行重新界定:如唐寅现存最早书迹为21岁跋周臣(款)《听秋图》,详细辨析苏博、波士顿、故宫所藏的多件“一稿多本”枯木竹石图等。
如在“一稿多本”枯木竹石图的辨析中,他认为,《唐寅集》中有不少墨竹诗,但其墨竹图传世较少,仅《风竹图》(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扇面(上海博物馆藏)等若干件。另外,他还擅画“枯木竹石图”,以迎合市场的需要。

南京博物院藏《古木幽篁图》
南京博物院藏《古木幽篁图》是唐寅传世枯木竹石画的代表作。画以枯木、竹、石为主,但枯木并非枯死,而是孕育着生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枯木寓意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人格。而竹挺拔洒脱、高风亮节、坚忍质直、清秀俊逸。石头则是耿介、坚贞、不屈的象征。这些意象都寄托着文人美好的精神品格追求,所以历代画家多以之入画,并歌咏赞颂。
唐寅还有若干幅枯木竹石图,如烟台博物馆收藏的《灌木丛篁图》,但其他几件好像又是《灌木丛篁图》构图的一部分。有的虽无落款,但被归于唐寅名下。
唐寅的枯木竹石画并不仅是为遣兴陶情,一些题诗既表达愤懑不平之气,又流露出避世自保的消沉心态。其中又存在着崇尚坚韧不屈的精神气节,与消极避世乃至随俗沉浮这样一对矛盾。从其晚年诗中,确实能看出他思想心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残酷的现实不断逼迫他去反思处世之道,其思想三教合流,但更多表达着对抗传统的因素。对儒家传统道德的恪守与背离的矛盾,让他意志愈发消沉,最终发出“世道随浮沉”的叹息。唐寅枯木竹石的意涵既有对文同等士大夫主导的传统的继承,也有因自身现实矛盾触发的“割裂”。
至于咏怀诗其一:
郁郁梁栋姿,落落璠玙器。空山岁历晚,冰霰交如至。
朽腐何足论,壮哉风云气。书生空白头,三叹横流涕。
同样以古木喻己,表达壮志难酬、时光易逝的伤感。而且很可能与上诗一样,也是一首枯木竹石的题画诗。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