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在联合国大会正式亮相国际舞台以来,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和他领导的叙利亚过渡政府正努力展开一系列外交活动,以重塑叙利亚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据新华社报道,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来华访问的叙利亚过渡政府外长希巴尼举行会谈。王毅表示,中方奉行面向全体叙人民的友好政策,尊重叙人民自主作出的选择。双方应当坚持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坚持互不干涉内政,弘扬接续友好传统,校准中叙关系航向,实现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2025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来华访问的叙利亚过渡政府外长希巴尼举行会谈。中国外交部官网 图
就在希巴尼访华一周前,11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沙拉在白宫举行闭门会议,沙拉也成为1946年叙利亚独立以来首位访美的叙利亚领导人。据叙利亚过渡政府新闻部长哈姆扎·穆斯塔法称,特朗普与沙拉的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气氛“热情、坦诚、富有远见”。双方讨论了扩大经济合作、吸引美国投资叙利亚以及解除根据《凯撒法案》实施的制裁的计划。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0日,美国华盛顿,美国白宫,叙利亚总统艾哈迈德·沙拉(左)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面。视觉中国 图
自2024年12月推翻阿萨德政权以来,沙拉领导的叙利亚过渡政府就开始积极改善与周边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叙利亚过渡政府频繁展开外交活动,实际上是通过做“减法”的方式,把很多以前的敌人重新变成自己的朋友,“沙拉采取务实的政策,尽量不树敌,尽量跟各方改善关系,为叙利亚经济重建、民族和解以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恢复,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频繁展开外交活动为叙利亚“打开突破口”
“叙利亚观察者”网站表示,此次访问是自去年12月叙政局剧变、阿萨德政权被推翻后,叙过渡政府官员首次访华,凸显叙转向更多元的外交议程。
据新华社报道,在与希巴尼会谈时,王毅表示,中方奉行面向全体叙人民的友好政策,尊重叙人民自主作出的选择。双方应当坚持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坚持互不干涉内政,弘扬接续友好传统,校准中叙关系航向,实现两国关系重回正轨。
据香港《南华早报》11月17日报道,希巴尼在访华前夕接受叙利亚国家电视台采访时曾表示,叙利亚“在重建阶段需要真正的战略伙伴,维护与中国的关系尤为重要。”
土耳其《每日晨报》则在希巴尼访华前夕刊文称,沙拉领导的叙利亚过渡政府正寻求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与北京的关系,“希巴尼的访问既具有象征意义,又具有实质意义,这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白宫。据新华社10日报道,当天的会谈后,特朗普向媒体表示,沙拉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美国政府将帮助政治过渡进程中的叙利亚取得“成功”。美国财政部同日宣布,将今年5月特朗普发布的对叙制裁豁免行政令再延长180天。
舆论普遍认为,沙拉此访的主要目标是争取美国尽快全面解除对叙制裁并为叙政权争取国际社会认可,从而为恢复国内经济、重返国际舞台“打开突破口”。从双方会谈情况看,叙方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而在访问美国之前,10月15日沙拉访问莫斯科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这是他2024年12月执掌叙利亚政权后首次访俄。普京在会谈中表示,俄罗斯与叙利亚始终保持友好关系,俄罗斯在与叙利亚的交往中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以叙利亚人民的利益为优先。沙拉表示,叙方尊重两国历史及既往所有协议,正以全新方式“努力恢复并重新定义”两国关系的本质,以确保叙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稳定。
大国之外,叙利亚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自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土耳其就一直是阿萨德政权的反对者。据叙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7日再度重申了土耳其对叙利亚过渡政府的支持;据沙特媒体报道,沙拉10月28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与沙特王储萨勒曼举行了会谈,讨论加强双边关系的方法。沙拉还在利雅得举行的第九届未来投资倡议(FII)会议上发表主旨演讲。此外,沙拉12日表示,叙利亚与以色列正在进行“直接谈判”,并且“已向达成协议迈进了很大一步。”
孙德刚表示,叙利亚最近的一系列外交活动正是沙拉9月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有关表态的表现。他分析道,叙利亚过渡政府“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大国平衡政策,无论是跟美国、欧洲,还是俄罗斯跟中国的关系都在改善”,同时,沙拉政权也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比如“跟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在改善,比如跟乌克兰恢复了邦交,甚至也跟以色列改善关系”。
“我觉得沙拉是在做‘减法’,把很多以前的敌人重新变成自己的朋友。”孙德刚表示。
承诺反恐回应国际社会关切
据新华社报道,会谈期间希巴尼表示,叙方重视中方安全关切,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允许任何实体利用叙领土从事损害中国国家安全、主权和利益的活动。王毅表示,“东伊运”是联合国安理会认定的国际恐怖组织。叙方承诺不允许任何实体利用叙领土损害中国利益,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并希望叙方采取有效落实措施,为中叙关系平稳发展扫清安全上的障碍。
公开资料显示,在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部分“东伊运”分子进入叙利亚并加入了当时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包括沙拉领导的“沙姆解放运动”。据《南华早报》报道,叙利亚过渡政府将新组建第84师,将外国武装人员纳入叙利亚军队并使他们最终融入叙利亚社会,其中就包括来自“东伊运”的人员。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东伊运”是中国依法认定、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打击“东伊运”是中方反恐核心关切。叙方承诺不会允许任何实体利用叙利亚领土从事损害中国安全、主权和利益的活动。中叙双方同意在反恐和安全领域加强协调合作,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实际上,不止中方对叙利亚的反恐问题表达了关切,反恐也是沙拉访美的一项重要议题。据新华社报道,叙方在美方关切的反恐合作领域展现出积极姿态。叙政权新闻部门负责人穆斯塔法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叙利亚近期与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联盟签署一份政治合作宣言,确认叙利亚在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地区稳定方面的伙伴地位。另据媒体报道,叙政权近日在叙多地展开打击“伊斯兰国”行动,逮捕70多名嫌疑人。
以色列非政府组织“阿尔玛研究与教育中心”研究部主任塔尔·贝里撰文称,“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和政府军内有“圣战组织”背景的成员,都是叙利亚过渡政府维持政权稳定的“内部威胁”。
孙德刚表示,叙利亚过渡政府加强反恐和打击极端组织,是包括中美在内的国际社会对叙利亚政府的共同关切,“‘沙姆解放运动’此前是跟‘基地’组织有密切联系的,也是遭到联合国制裁的,在这种情况下,沙拉就要体现出愿意跟国际社会合作、愿意跟恐怖组织进行切割的态度,所以他必须回应国际社会对他的这种疑虑。”
孙德刚指出,现在叙利亚政府军中有很多此前的所谓“圣战分子”、极端分子,有的人身上还有案底,现在这些人也被编入了叙利亚政府军,自然会引起各国的高度关切,“这些分子都涉及各国的核心利益。叙利亚政府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取消对他的制裁,第一步就是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所以无论在联合国平台,还是在双边层面,叙利亚政府都是做了承诺的,要坚决地反恐。”
经济、民族、主权:叙利亚三大待解难题
在孙德刚看来,叙利亚过渡政府不断开展外交行动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解决国内的问题,包括战后的经济重建、实现国内各民族、各教派间的和解,以及实现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统一,“这些都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
据新华社报道,王毅表示,双方要逐步恢复各层级各领域交往,欢迎叙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在联合国、中阿合作论坛等多边框架下合作。中方愿积极考虑参与叙经济重建,为叙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中方支持叙尽早实现和平,坚持“叙人主导、叙人所有”,开展包容性对话,统筹安全和发展,积极融入国际社会,通过政治对话找到符合人民意愿的重建国家方案。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叙利亚实现安全和稳定贡献力量。
据世界银行估计,叙利亚重建将至少耗费2160亿美元。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估计,叙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要到2080年才能恢复到战前水平。
叙利亚的邻国目前已经在叙利亚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南华早报》报道称,沙特承诺向叙利亚投资64亿美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信息技术。土耳其正牵头重建发电厂、道路和港口,卡塔尔已与叙利亚签署一项价值70亿美元的能源协议。与此同时,阿联酋和叙利亚达成一项价值8亿美元的协议,负责管理战略港口塔尔图斯。
《华尔街日报》则援引匿名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3日的话报道称,废除旨在对叙利亚实施严厉制裁的《凯撒叙利亚平民保护法》“对于美国企业和地区国家在叙利亚开展业务至关重要”。而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沙拉表示,只有解除制裁,才能使饱受10余年内战摧残的叙利亚经济得到恢复。
孙德刚表示,除了解除国际制裁,叙利亚还需要实现民族和解和领土完整。他分析道,除了占人口多数的逊尼派,叙利亚国内还有阿拉维派、库尔德、德鲁兹人等少数族群和宗教少数派,“这些力量如何能够在未来推动叙利亚民族和解的过程中拧成一股绳,也需要国际社会支持。”
同时,现在叙利亚北部有土耳其和美国驻军,俄罗斯也没有从叙利亚西部的军事基地中撤走,以色列则占领着叙利亚南部的戈兰高地和周边地区,“叙利亚要想实现这些外国力量从自己的领土撤走,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孙德刚表示。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叙利亚阿勒颇法院18日开始审理与今年3月阿拉维派社区遭到袭击事件有关的案件,首批受审的嫌疑人共14人。另据叙利亚国家通讯社报道,埃尔多安17日重申,土耳其致力于为叙利亚所有人创造安全、和平与稳定,并呼吁叙利亚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共同的未来愿景。
据《南华早报》报道,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表示,该港已收到来自中国的16000吨钢铁和其他设备,这是阿萨德政府被推翻以来,该港口收到的首批来自中国的货物。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