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ce》官网更新了最新一期的文章。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期文章中,中国科学院卢柯院士团队和李秀艳研究员再次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2025年11月6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卢柯、李秀艳共同通讯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Strengthening Ni alloys with nanoscale interfaces of negative excess energ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种负过剩能量纳米界面强化镍合金的新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卢柯,1965年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另外,身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的卢柯还于2018年10月当选为辽宁省副省长,2023年1月任辽宁省政协副主席。
新华社2018年3月曾刊文介绍卢柯:16岁上大学,30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38岁被增选为最年轻的中科院院士,后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这就是卢柯。职业科学家,是他的自我定位。

卢柯
新华社文章介绍:扎根东北的卢柯,十分关注当地的振兴发展:“对辽宁来说,全省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二来自与材料关系密切的装备制造、冶金、化工三大行业。我们要促进原创,要补基础,从整个科学基础、技术基础补起,从根上抓起,努力把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建成世界级高水平的研究平台。”
尽管早早成名,卢柯仍然坚持在一线研究、教学。卢柯认为,科学研究是兴趣驱动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艺术,理想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动力。这些年,他都会给每一位毕业生送一本名叫《博士还不够》的书,告诫学生,从博士到科学家,路还很长。
2000年,卢柯教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2004年,《科学》杂志发表了卢柯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评审人称赞他“再次用极为漂亮的实验结果演示,通过在纳米尺度上的结构设计可以从本质上优化材料的性能和功用”。此后,卢柯及其合作者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已有十多篇。
2022年3月,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卢柯荣获2022年度金属学院讲座奖/罗伯特·富兰克林·梅尔奖(Institute of Metals/Robert Franklin Mehl Award,简称富兰克林·梅尔奖)。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