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双创,复旦大学推出了一项全新举措。
11月4日,由复旦大学团委、宝山区淞南镇人民政府、宝山团区委、上港集团瑞祥公司联合打造的复旦大学青年科创园星江湾基地在上海市宝山区淞南镇淞湾路328弄1号正式启用。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复旦大学获悉,该基地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五年内的校友全免费开放,提供超10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有创业计划的个人及团队均可以按相关要求申请拎包入驻。

复旦大学青年科创园星江湾基地启动仪式。 本文图均为复旦大学供图
除基础办公空间外,基地还配备了创业导师团队、产业资源对接平台、投融资路演渠道等,并针对高校成果转化特点,提供技术验证、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项服务。
启用当天,相关负责人为首批13个入驻项目团队颁发了入驻证书,入驻项目涵盖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多个前沿领域。

复旦大学青年科创园星江湾基地
复旦大学博士生宋超宇和几位博士同学在基地的协助下,提交了复行科技初创公司的申请,“我们的愿景源于一个信念:让每一位下肢截肢者都能自信地站立、稳健地行走,重新拥抱生活的无限可能。”宋超宇团队的项目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智能动力假肢,定价为现有市场产品的十分之一,希望通过产品显著提升截肢者的生活质量,助力他们重返正常社会生活。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传超带领的博士后、博士生团队专注独家专利古DNA技术,“我们的技术可为公安司法部门提供冷案重启与陈旧遗骸鉴定的关键证据,破解传统技术无法突破的悬案;为考古文博机构提供生物种属鉴定、人群谱系溯源等精准分析服务。”
作为服务复旦大学优质创新资源转化的关键平台,星江湾基地对接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优质科创项目,以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为目标,构建政(政府政策支持)、产(企业产业需求)、学(高校科研资源)、研(技术攻关)、用(市场应用场景)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基地不仅为入驻团队提供物理空间与基础服务,更通过整合政府政策引导、高校技术支撑、企业市场需求三方优势,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未来,星江湾基地将重点聚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内培育100个青年科创项目,形成“复旦研发-宝山转化-产业壮大”的创新链条。同时,基地将逐步向长三角地区辐射,探索可复制的校地合作模式。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