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这是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会晤后的一次重要战略沟通。
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并强调“中美曾并肩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当前更应该共同维护好二战胜利成果”。特朗普则回应称“中国当年为二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美方理解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这一表述在美方表态中极为罕见,堪称重大突破。
第二天,特朗普旋即“要求”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通电话。通话结束后,高市早苗确认通话由特朗普方面提出,但表示“细节不便透露”。
这一系列动作绝非偶然。近期,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一系列错误言论,不仅严重破坏中日关系政治基础,更将台海问题与日本安全直接挂钩,鼓噪“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并计划在与台湾邻近的岛屿部署导弹,甚至谋求推动修改“无核三原则”。这些言行不仅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更将日本推入危险的战略冒险轨道,使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紧张局面。在这一背景下,特朗普的“要求”通话,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美国对日本“战略冒进”的及时刹车,也预示着高市早苗未来言行将成为检验特朗普第二任期国际领导力和美日同盟成色的关键试金石。
高市早苗的“台海冒险”正向更危险的领域延伸
高市早苗近期的言行已远超一般外交失误,而是呈现出系统性、战略性的“台海冒险”特征。11月7日,高市在国会发言中公开鼓噪“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此后又拒绝收回相关言论。这一表态直接挑战了战后国际秩序和一个中国原则,将日本安全与台湾问题强行捆绑,试图在台海问题上为日本获取战略利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高市早苗的政治冒进正在向更危险的军事冒险领域延伸。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高市早苗正计划推动在与台湾邻近的冲绳县石垣岛部署中程导弹系统,尽管美方此前已明确表示反对,但高市早苗仍坚持推进。这一举动不仅将直接威胁台海和平稳定,更可能引发区域军备竞赛,破坏亚太战略平衡。
高市早苗的这些言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与美国国内“对华战略”的讨论形成某种呼应。此前已有美国智库报告指出,“美国需要更大规模的‘放权’”,鼓励日本等盟友“刺激中国,去消耗中国,去让中国感到紧张”。可见,高市早苗的“台海冒险”恰是这种战略的现实体现。然而,这种“挑衅中国”的策略不仅危险,更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中国已明确表示“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试图“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的行动都将被视为对二战胜利成果的挑战。
特朗普的“理解”及其对日传递“纠正”信号
习近平主席在与特朗普通话中,将台湾问题置于“战后国际秩序”的框架内进行阐述,这一表述具有重大历史和法理意义。二战后,曾并肩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中美两国共同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二战后台湾回归中国,正是这一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台湾问题纳入“战后国际秩序”框架,不仅重申了中方一贯立场,更将台湾问题的讨论提升到国际法理和历史正义的高度,剥夺了美方任何试图“虚化”一个中国原则的操作空间。
特朗普回应“美方理解台湾问题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虽未使用“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等传统表述,但这一表态在美方立场中已属罕见,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中方立场的最新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表态与美国国务院近期批准3.3亿美元对台军售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看似矛盾的举动,实则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战略考量:一方面,美国需要维持对台“战略模糊”,避免直接刺激中国;另一方面,美国也需要通过“对台军售”维持与台湾的关系,以平衡其在亚太的战略布局。
特朗普要求与高市早苗通话,正是这一战略考量的延伸。特朗普与高市通话,实质上是在向日本传递明确信号:日本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言行,已超出美国可接受的范围,必须予以纠正。
高市早苗在与特朗普通话后表示,双方“持广泛交流”,讨论了“加强日美联盟”和“印太地区面临的挑战”,但未提及台湾问题。这一回避态度,既显示了高市早苗对美日同盟的重视,也暗示了她对特朗普“理解”的期待——希望特朗普能对她的涉台言论表示支持。然而,中美元首通话已明确将台湾问题置于“战后国际秩序”框架内,这为特朗普提供了明确的政策边界。
高市早苗将成为检验日美同盟成色的“试金石”
高市早苗未来言行将成为检验特朗普领导力的“试金石”,原因有三:
首先,这将检验特朗普对美日同盟的管理能力。美日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但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政策已严重损害了盟友关系,使日本等盟友对美国的可靠性产生怀疑。如果高市早苗继续在台湾问题上冒进,而特朗普无法有效约束日本,将严重损害美日同盟的可信度。更进一步讲,如果特朗普连日本这个最亲密、最恭顺的亚洲盟国都无法有效约束、管理,那么美国在美日同盟中的“实际地位”将暴露在世人面前。
其次,这将检验特朗普的外交能力与“领导力”。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一直以“交易”和“短期利益”为导向,因此也颇受国际诟病。但高市早苗的“台海冒险”显然已超越了简单的“交易”范畴,而是涉及战后国际秩序和中美关系大局。特朗普若无法在这一问题上展现战略定力,则将进一步被做实为“虚张声势、徒有其表、外强中干”(TACO)。
第三,这将检验美日同盟的“成色”。美日同盟并非无条件的“铁血同盟”,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战略伙伴关系。高市早苗的“台海冒险”已使美日同盟陷入经典的“同盟困境”(Alliance Dilemma)。美国政治学者格伦·斯奈德(Glenn H. Snyder)在其1984年的经典论文《同盟政治中的安全困境》(The Security Dilemma in Alliance Politics)中首次系统提出。作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国家在维护盟友关系与自身国家利益之间所面临的两难处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双重恐惧(dual fears)——一方面,过度支持盟友可能被拖入不必要的冲突,即“被牵连”(entrapment);可另一方面,支持不足又可能失去盟友信任,从而导致联盟瓦解,即“被抛弃”(abandonment)。
在美日同盟的具体案例中,一方面,美国需要日本作为亚太战略支点;另一方面,日本的言行又可能损害中美关系,进而影响美国的全球战略。特朗普要求与高市早苗通话,正是试图在美日同盟与中美关系之间寻求平衡。
由此可以推知:高市早苗若能有所收敛,不继续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重大议题上冒进、挑衅,则证明特朗普对日本有足够影响力,美国对美日同盟的管理能力有基本保障;反之,若高市早苗继续一意孤行,则证明特朗普的外交能力不过是“TACO”,连最亲密的盟国日本都不能“驯服”、约束,又何谈大国领袖?靠什么赢得诺贝尔和平奖呢?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高市早苗的言行也折射出日本国内政治的深层困境。日本自民党内部对高市早苗的“台海冒险”也存在分歧,部分议员呼吁她“谨慎处理”,但高市早苗仍坚持己见。这固然反映出日本政治中“战略冒险”倾向的抬头,以及日本对“中国崛起”而产生的焦虑情绪。然而,这种焦虑不应以损害中日关系和地区和平稳定为代价。
高市早苗的“台海冒险”已将自己置于中美战略博弈的关键位置。她未来言行不仅关乎中日关系、台海稳定与亚太和平,更将检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国际领导力和美日同盟的成色。在中美已就台湾问题达成战略共识的背景下,高市早苗若继续一意孤行,将使日本陷入“战略孤立”,甚至有学者提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以“越顶外交”的形式和秘密谈判推动中美建交,结果导致日本对华强硬派“大呼上当、被出卖”的历史典故。
综上所述,此次特朗普的“要求通话”,本质上是美国对日本战略冒进的及时刹车,也是对美日同盟的重新校准。若高市早苗继续铤而走险,则不仅将损害日本自身利益,更将使美日同盟的成色受到质疑,使特朗普的国际领导力面临严峻考验。
历史经验表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大国间的战略互信和共同维护。中美在“战后国际秩序”框架下达成的共识,为区域和平提供了重要保障。高市早苗的未来言行,将是对这一共识牢固性的现实检验,也将如实反映出特朗普治下美国对其亚洲最重要盟友的实际影响力、掌控力。在这一关键时刻,高市早苗的每一个举动,都将成为历史的注脚。
(王鹏,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