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浦江:一座超大城市的网络治理答卷

mysmile vo快游大全 1

上海黄浦江畔,一场关于网络空间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以五大重点领域为发力点,开展算法治理、短视频、网络水军、网络谣言等20多个专项行动。

持续推进“网络法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长三角网络综合治理”4项子机制,新增“优化营商网络环境”“‘自媒体’治理”等3项子机制。

在市委政法委、市委金融办等33家机制参与单位基础上,将16个区委网信办吸纳为协同机制区级参与单位,加强属地涉网事项跨部门协同治理。

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818.04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27.5万余个。

对在沪央企、市属国企、民企、外企、拟上市企业、互联网企业累计开设27场专场培训,直接惠及企业1800余家。

……

这是2025上海“清朗浦江”网络治理专项行动交出的答卷。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上海这座超大型国际都市在网络治理上的理念跃迁——从为企业筑牢“防护盾”,到为未成年人构建成长守护计划,上海网络生态治理的探索,已超越单纯的内容管控,演进为一场以“系统治理、多元共治、技术赋能”为特征的城市治理实践。

清朗浦江:一座超大城市的网络治理答卷-第1张图片-

3月21日下午,“清朗浦江·2025”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e起护“行”·守“未”成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日活动在上海市文来中学举行。

牢筑屏障:从“清朗空间”到“护航生态”

作为上海网信部门推出的管网治网品牌,2025年“清朗浦江”创新协同机制,持续筑牢护企屏障。

这一年的年初,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被列入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这一安排标志着网络治理从技术层面的管网治网,升级为城市发展层面的生态护航。

作为“十大攻坚突破项目”之一,2025年3月,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检察院启动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其间,上海创新构建了“涉企侵权信息受理服务站(网信)、守沪e站(公安)和网络检察空间站(检察)”的三站协同机制。

典型案例印证了这一转变。在上海某咖啡企业遭遇网络敲诈案中,“涉企侵权信息受理服务站(网信)”“守沪e站(公安)”“网络检察空间站(检察)”形成“三站协同”,建立了从线索移送到联合处置的标准化流程。从2025年3月不实网文“连续两年关店数超开店数,加盟商不愿陪跑”在平台发酵,到犯罪嫌疑人苏某被抓捕归案、涉案账号“筷玩思维”被依法依约关闭,上海网信、公安、检察院等三部门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处置,将涉案企业的声誉及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在对“编谣言、炒旧闻、软敲诈、黑水军”四类问题重拳整治的同时,上海网信等部门将“治理前置”作为核心理念,形成“预防-举报-研判-处置”全链条治理体系。

而为破解企业面临的“发现难、举报难、举证难”等痛点,上海市委网信办还创新推出“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0”等措施。据上海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服务包细分展示了包括敲诈勒索在内的,侵权信息的举报渠道和取证要求。

其中,针对部分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全部举证的情况,上海网信部门指导属地网站平台落实“双举证责任”机制,企业需要提供部分证据之外,相关的“自媒体”也需要提供佐证其发布内容的证明材料。

“清朗浦江行动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解决了许多困扰企业发展的网络难题,实实在在的护企举措,我们对此表示大力的支持和感谢!”蔚来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对此深有感触。

体系构建:从“单打独斗”到“汇聚合力”

更深层次的变革发生在机制层面。

2024年上海网信部门首创的“清朗浦江”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2025年3月20日再次启动。治理旬行动以“惠企为民,凝聚向上力量”为主题,活动从28项扩展到45项,参与主体从网信部门扩展到14个机制单位、16个区委网信办的全系统动员。

从3月20日至当月底的10天时间里,45场主题日和平台开放日活动在全市铺开。在市级层面,围绕“网上金融信息乱象整治”主题日,上海金融监管局、市委金融办等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在沪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代表,就处理非法金融信息中的工作难点、如何有效治理金融“黑灰产”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区级层面,围绕“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主题日,浦东、黄浦、徐汇、杨浦、松江、崇明等区委网信办以主题分享、圆桌沙龙、座谈交流等形式,对涉企侵权信息处置等问题答疑解惑。

围绕“自媒体”治理主题日,静安、虹口、宝山、嘉定、金山等区委网信办引导区内“自媒体”提高自律意识,成为网络生态治理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围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题日,普陀、闵行、青浦、奉贤等区委网信办协同区未保成员单位,推动网络保护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围绕“反对网络暴力”主题日,长宁区委网信办举办“汇聚向上力量,抵制网络暴力”为主题的“宁聚慧”圆桌沙龙,倡导共同携手抵制网络暴力、净化网络生态……

清朗浦江:一座超大城市的网络治理答卷-第2张图片-

以“汇聚向上力量,抵制网络暴力”为主题的“宁聚慧”圆桌沙龙成功举办。

如果说协同共治是关键,那公众参与则是基础。为了打好网络这场“人民战争”,上海始终注重公众参与。“清朗浦江”网络生态治理旬行动期间,小红书、哔哩哔哩、拼多多、波克城市、美腕等19家互联网企业发起组织属地平台开放日活动,通过直播体验、集章打卡等形式,引导网民、UP主、主播等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从而拉进互联网平台和网民公众的距离,凝聚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

“主题日+开放日”的双向互动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平台、网民、社会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实现“监管有行动、企业有担当、网民有参与”。

事实上,这种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是上海网信部门以“网络综合治理协同联动机制”为抓手,不断扩大生态治理的“朋友圈”。

2025年,上海16个区委网信办被正式吸纳为协同机制区级参与单位,形成“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治理结构。这种体系化建构,使上海网络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的每个角落。

除了吸纳区级参与单位外,上海还建立了专项子机制的驱动模式。持续推进“网络法治”“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长三角网络综合治理”4项子机制,契合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工作要求,新增“优化营商网络环境”“‘自媒体’治理”等3项子机制,“清朗浦江”专项行动形成了重点工作领域的专项协同,进而提高工作处置效率。

技术赋能: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治理”

技术赋能成为2025年上海“清朗浦江”专项行动的鲜明特色。

2025年暑期,一场针对“代写作业”内容的治理行动在上海多家平台同步展开。与传统“人海战术”不同,小红书等平台通过搭建语义识别模型,输入违规范本,训练模型自主泛化学习,精准识别并拦截违规内容。

在算法治理方面,上海发布《属地网络平台算法治理合规指引(试行)》,提出16条具体合规要求,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上海还积极开展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会同通管、公安、市场等部门召开系列算法分类指导4次,覆盖企业113家,对属地12家重点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算法“体检”;指导小红书、哔哩哔哩推出“一键破茧”等算法功能。

在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方面,31家重点平台完成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实现“时间、内容、功能”三重管理。

密切关注上海青少年网络保护的市人大代表施政表示,今年,上海市委网信办在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下,推动“青少年模式”全面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一系列的举措都是努力让“未成年人模式”更加“好用—想用—善用”,以实现多维度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清朗浦江·2025”专项行动累计开展20多个专项行动,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818.04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27.5万余个。数字背后,是一场治理理念、体系和方式的深刻变革。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信工作涉及众多领域,要加强统筹协调、实施综合治理,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上海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清朗之路,既是网络空间治理之路,更是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

这条路,上海正在坚定地走下去。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