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在上海创办的开明书店,由章锡琛兄弟起步,后得夏丏尊、叶圣陶等五四基层知识分子加盟,从“兄弟书店”跃升为民国五大出版机构之一。
澎湃新闻获悉,将于11月24日亮相2025年中国嘉德秋拍的《四相集》专场中,出现了一批首次面世的“开明书店”旧物,全部得自开明书店编译所核心成员徐调孚先生的后人,汇聚丰子恺、弘一、郭沫若、叶圣陶、朱自清等数十位文化名家书画信札,既记录书店同仁合作编书、共赴国难的日常,也留下夏丏尊夫妇“羊毛婚”诗会等温馨片段,字里行间透出开明人重人情、尚风骨的精神气质,成为窥见近现代出版史与文人交游的独特窗口。
这批文献与书画,如同一轴缓缓展开的文人交往史卷,聚焦于开明书店及其周围知识群体的精神交融与时代印记。以笔墨为纽带,串联起战火离乱中这群文人的相知相勉。他们以开明书店为阵地,在编辑、出版、艺术与书信往来间,既见证了个体命运的沉浮,亦映射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在沧桑巨变中的精神坚守与人情温度。

1935年开明书店部分编辑、股东和作者合影。前排左一章锡琛,二排左四开始依次为巴金、王统照、顾均正。三排左五开始依次为舒新城、夏丏尊、林语堂。四排左一开始依次为叶圣陶、徐调孚、钱君匋、胡愈之、茅盾。
开明书店与徐调孚
徐调孚(1900-1982),学名名骥,笔名蒲梢。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乍浦人。早年就职于商务印书馆,1927年5月转开明书店负责出版部工作,其间茅盾、巴金、夏衍等撰写的小说大多由其约稿出版。抗战时期开明书店受到严重破坏,调孚设法再版现代文学名著和少年儿童读物、英语读物,力图恢复出版业务。抗战胜利后,多方联系作家组稿,出版了《夏卫戏剧集》、《吴祖光戏剧集》,并搜集、编辑了《朱自清文集》。解放后,徐调孚随开明书店迁北京,后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遂调古籍出版社,后又转中华书局担任文学组组长。195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特殊时期,徐调孚一家被迫迁到四川江油。1972年受章士钊亲委,负责章氏学术巨著《柳文指要》的出版工作,出色完成工作后受到周总理的肯定。晚年,调孚把曾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的《中国文学名著讲话》整理结集成书出版。另有《现存元人杂剧书录》刊行。

开明书店总店
中国近代出版业中向来有“商中世大开”这样的说法。这五个字分别代表一家实力雄厚的出版公司,“商”是创办于1897 年的商务印书馆,它的创办顺应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潮流;“中、世、大”分别是1912 年创办的中华书局,1916 年创办的大东书局和1917 年创办的世界书局,它们都创办于辛亥革命之后。而五四之后,新文化运动思潮引导下的“新书业”式书店虽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以新式杂志为起点,以五四基层知识分子为骨干,又能蓬勃发展,并最终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大东书局鼎足相立,重绘民国出版业版图的,只有开明书局一家。
1925年底,因与上级理念不合,《妇女杂志》主编章锡琛被商务印书馆辞退,另行创办《新女性》杂志。这本杂志正是开明书店的前身。1926年8月1日,开明书店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六十号正式挂牌。书店由章锡琛任总经理,不久其兄弟章锡珊从天津来沪协助兄长经营书店。开明书店最初的大小事务便是章氏兄弟全权负责。这时的开明书店是名副其实的“兄弟私人经营”书店,虽也承印如文学研究会、立达学会、狂飙社等进步社团机构的刊物,也有《开明活页文选》这样稳定的“吃饭书”,但从规模上看,开明书店这时尚处于发端期,与当时全国大量的“新书业”出版公司并无太多区别。真正的改变,是以夏丏尊、叶圣陶为代表的一批五四新文化知识分子相继入职开明编译所,开明书店才逐步发展壮大,并最终取得“商中世大开”这样的业界地位。

1941年开明书店同仁合影,前排左起三至七位依次为 徐调孚、章锡琛、范洗人、王伯祥、夏丏尊
1927年底,主持《一般》杂志的夏丏尊接替赵景深入职开明书店,执掌开明编译所。以此为开始,叶圣陶、吕叔湘、王伯祥、顾均正、傅斌然、宋云彬、徐调孚相继入职开明。这批五四以来的新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大都来自江浙,彼此之间又大都有着师生的关系,同时许多“开明人”还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姻亲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先后入职开明编译所的“五四一代”或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大学教育,或没有留洋的经历,他们绝大多数都只经历过中等程度的教育。换句话说,虽然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但“开明派知识分子”的主要阶层,属于五四基层知识分子。这种身份结构的构成,直接决定了开明此后的出版方向。

开明书店1936年出版十周年纪念集《十年》
可以说,以“开明派知识分子”陆续入职开明书店为起始,以夏丏尊、叶圣陶为首的编译团队掌管书店的出版方向,以章锡琛、章锡珊为首的经理层负责书店的各项运营。两个团队的紧密合作,让开明书店从“兄弟书店”转变为以出版教科书、古籍、新文学等各类书籍的综合出版社,并最终成为享誉民国书业的“商中世大开”中的一员。
“开明书店”旧物专题的作品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徐调孚与开明同仁、好友之间往来通信的信札和他获赠的书画作品;另一部分是编译所“掌门人”夏丏尊和夫人金嘉结婚四十周年之际,“开明人”为贺此喜事而进行的诗文唱和。开明书店同仁如章锡琛、夏丏尊、丰子恺、叶圣陶、王伯祥、顾均正,开明书店友人如弘一法师、朱自清、冰心、郭沫若、沈从文、朱光潜等等都有手迹展示。虽不能尽述开明书店28 年的历史,但字里行间也能管窥当年“开明人”举手投足间的格调风度。
丰子恺:创始之初的支持者之一
丰子恺与开明书店有很深的缘分。丰子恺是开明书店创始之初的支持者之一,1929年书店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时,丰子恺以500元入股,成为书店股东之一,1941年开明书店编译所在成都成立办事处,丰子恺是编委之一。开明书店成长过程中数次重要的读物,比如《开明英文读本》、《开明国语课本》都由丰子恺亲自绘制插图。同时,丰子恺自己的著作,好比漫画集(如《护生画集》《漫画阿Q正传》《子恺漫画全集》)、随笔(如缘缘堂随笔)、译著(如《初恋》)、艺术理论(如《音乐入门》《西洋美术史》《西洋名画巡礼》《开明图画讲义》)等等,都陆续都由开明书店承印发行。可以说,丰子恺最早的画集、随笔集、译著都是开明书店出版的,他一生版次最多的《音乐入门》也是由开明所出。

1929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林语堂著、丰子恺绘 《开明第三英文读本》封面及内页
同时,丰子恺还是开明书店的“门面”之一《中学生》杂志的艺术编辑和撰稿人,开明书店的创始人章锡琛是丰子恺的挚友,开明书店编译所的掌舵人夏丏尊是丰子恺的老师,甚至开明书店的店徽都是丰子恺亲自设计的。到1953年为止,丰子恺与开明书店前后来往长达二十多年。

丰子恺(1898-1975) 春风来似未曾来 镜心 设色纸本 43×34.5 cm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 惟有君家老松树,春风来似未曾来。调孚尊兄正。子恺。
作为1927年就入职开明书店的资深编辑,徐调孚长期担任开明书店的组稿、编辑、出版和广告等工作,也因此与丰子恺有过长期且密切的合作,此件丰子恺画给徐调孚的《春风来似未曾来》,便是二人多年友谊的见证。

丰子恺 行书马一浮《将避兵桐庐 留别杭州诸友》 镜心 水墨纸本 1938年作 34.5×26.5 cm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寇气焰直逼杭城。居陋巷与古贤为伍的马一浮也不得不在1937 年10月避兵火于桐庐,12月又迁往开化。《将避兵桐庐 留别杭州诸友》便作于1937年9月湛翁避兵将行之前。全篇紧扣时局,音节哀而促,礼意重,读之严谨。时局日艰之下,丰子恺所居石门湾在1937年11月6日遭到日寇轰炸,11月中旬丰氏被迫与缘缘堂告别。子恺自言“正在走投无路而炮火逼近我身的时候,忽然接到马湛翁先生的信”,信中言其已由杭州迁至桐庐避兵火,并询问石门湾近况如何,可否安居,并附油印近作五古《将避兵桐庐 留别杭州诸友》一首。丰子恺对这首诗有极高的评价,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他说”这封信和这首诗带来了一种芬芳之气,散布在将死的石门湾上空,把硫磺气、炸药气、厉气、杀气都消解了。数月来不得呼吸精神的空气而窒息待毙的我,至此方得抽一大口气”。
与此同时,开明书店在日军的炮火下亦损失严重,出版社80%资产被毁,以夏丏尊、王伯祥、徐调孚为首的一部分“开明人”选择留守上海“孤岛”,精简发展,艰难运营。本幅便是丰氏接到坚守孤岛的徐调孚来函,以行书作湛翁近诗赠之与勉。
弘一法师:与“开明派知识分子”交往的记忆

弘一(1880-1942) 行书五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 己卯(1939年)作 80×17.5 cm(每幅) 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
弘一法师与开明书店向有渊源,开明编译所掌舵人夏丏尊曾说“师与开明书店向有缘,他给我的信,差不多封封同人公看,遇到有结缘的字寄来,最先得到的也就是开明同人。所以他有信给我,不但我喜欢,大家也欢喜的”。丏翁之外,与“开明书店派”知识分子关系密切的丰子恺,前者是弘一法师的好友,后者是弘一法师的学生,两人更是”白马湖作家群”中的骨干,曾与弘一法师朝夕相处,相知甚深,受弘一法师影响很深。也正是有这层关系,弘一法师与开明书店以及“开明人”都有着密切的合作与联系。比如1903年,弘一法师的译著《法学门径书》《国际私法》、与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佛教音乐作品集《清凉歌集》都由开明书店出版。又如,开明书店出版的重要古籍《辞通》由徐调孚出面联系,经章锡琛、夏丏尊定夺,最终于1934年正式出版,该书扉页正是由弘一法师亲题。
这对得自徐调孚后人的五言联,是弘一法师集华严经句写成,充满了弘一法师对佛理佛法、世间众生的参悟,同时也是弘一法师与“开明派知识分子”群体十数年交往的记忆。

弘一 行书心经 镜心 水墨纸本 1942年作 64×30.5 cm
文学大家们的笔墨
开明书店十分重视文学类业务。在书店存续的28年中,有100余位作家与开明书店签约出书。郭沫若、沈从文、冰心……这些在文学史上响当当的名字,至今影响着一代文学青年。

郭沫若(1892-1978)草书西江月 镜心 水墨纸本 63×17.5 cm 题识:右牧童与水牛对话。调寄西江月。书奉调孚先生,郭沫若。
“我有全身蓑笠,尔无半点披挂,当前走石又飞砂,赶快回家去罢!身上皮肤似铁,胸中胆量无涯,由来煅炼不争差,那怕风吹雨打!”
此帧所录为郭沫若为李可染《风雨归牧》所作题画诗,原诗为《牧童》与《水牛》两首,作于1942年8月22日重庆西郊金刚坡。《郭沫若年谱长编》中指出,该诗“发表于《文选》月刊1946年4月第2期”,亦有资料显示该诗更早地发表于1945年的《神州日报》副刊《原野》中。1947年9月《益世报》再次发表此诗时,原诗“胸中量无涯”变为“胸中胆量无涯”。与主刊《神州日报》不同,副刊《原野》的主编赵清阁奉行“自由主义”,因而该刊在当时成为一块发声相对自由的小园地,老舍、臧克家、谢冰莹、熊佛西、姚雪垠、郭沫若都曾在此刊中发表过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 1902-1988 草书武元衡《山居》 镜心 水墨纸本 131×32 cm
“身依泉壑将时背,路入烟萝得地深。终岁不知城郭事,手栽林竹尽生阴。”沈从文的草书武元衡《山居》题识写有“调孚我兄指教。弟从文于兀兀斋中”。
沈从文在开明出版发行的著作有《边城》《长河》《月下小景》《湘行散记》等等,尤其1940年代出版的开明版“著作集”更为沈从文自身所看重。沈从文与开明诸君的交往亦因此而起,并一直持续至1950年代。
冰心在《我和开明的一段姻缘》中回忆自己与开明书店结缘大约始于1932年之前。冰心与开明书店的合作非常密切,比如重庆时期冰心的著作《关于女人》就是通过巴金的联系,最终交由开明书店再版。事实上,在开明书店二十余年的历史中,冰心的《往事》曾被书店再版18次,仅次于巴金和茅盾的著作,可见冰心与开明渊源之深。

冰心 (1900-1999 )致徐调孚“版税”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一通一页

附冰心手书“冰心短篇小说集”一纸
1940年11月23日冰心举家由云南迁至重庆暂居七星岗嘉庐五号,1941年2月迁至春森路十九号,再后迁至歌乐山林家庙三号,亦即著名的“潜庐”。此札中,冰心特意写明“最近迁居山中”,并注明“来信请寄四川歌乐山林家庙三号吴宗生收”,结合信末日期,可知此札或写于1941年5月7日。内容如下:
调孚先生:舍弟妇李子珍女士由沪来渝,敬悉版税千元已经付下,感谢之至。(当托舍弟之岳丈李汉铎先生“金陵神学院院长”代收)。此后版税仍请由沪付与,因此款须转北平为家庶母及弟妹养赡费也。关于我健康消息,平沪各报,屡有谣言,以后请万勿置信。最近迁居山中,健康大复,文思甚佳。乞告沪上友人,不必挂念。来信请寄四川歌乐山林家庙三号吴宗生收。耑此即颂,撰安。谢冰心拜。五.七.
叶圣陶信札:记录深厚情谊
叶圣陶先生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写给挚友徐调孚的一系列信札,这组信札超越了普通的私人通信,它是一位文学大家在晚年通过笔墨,与老友进行的关于生命、友谊、记忆与时代的深沉对话,记录了动荡岁月中两位文化老人的深厚情谊与精神世界。信中既有对1976年地震后北京民众露宿街头的时代侧写,也充满了对故人(尤其是朱自清)的深切追怀与史料整理。叶圣陶在生活琐事的问候、老友近况的通告、以及丧偶之痛的慰藉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殷切关怀。字里行间更漫溢着对往昔共事岁月的不尽追忆与“纸短情长”的慨叹,生动展现了历经沧桑的一代知识分子晚年的真挚友谊与怀旧情怀。
在1976年“震后”信中,叶圣陶首先向友人报平安,详细描述了北京民众在院子里搭帐篷露宿以避余震的情景,称“帐篷弥望,蔚为大观”,成为特殊时期社会面貌的真实剪影。

叶圣陶(1894-1988) 致徐调孚“震后”札一通 镜心 水墨纸本 一通两页 1976年作 25.5×17.5 cm(每幅)
调孚吾兄赐鉴:上月廿六日手示及寄下弟之旧稿旧信与有关朱集之印刷件,皆已收到不误,展观之余,深感兄之厚意。兄必然关切此次地震。先可奉告者,北京城区受损较轻,诸友与弟家皆无恙。现皆夜宿露天。弟处于院中搭帐篷,上铺塑料布以御雨。胡同中,马路上,帐篷弥望,蔚为大观。《人民日报》与《参考消息》所记皆翔实,兄览之即可得其大概,故不多叙。五月之杪,弟与至善往清华访朱夫人。彼虽较衰弱,尚非甚老。多年未晤,晤谈一小时有余,深慰积想。因谈及佩弦之旧体诗稿,弟于六七月间设法搜集。弟之日记中有佩弦当时手写之十余首。朱孟实寄来彼所主编之《文学杂志》四八年十月号,此一期为纪念佩弦之特辑,其中有佩之《犹贤博弈斋诗钞选录》。而季镇淮则寄来编辑全集时流于彼处之《敝帚集》一册,为佩弦抗战以前之作。此数批合起来,虽未能称全豹,大约亦所缺不多矣。弟皆已抄出,编次先后,尚须徐徐研究。因兄关心,故书以奉告。即请大安,诸惟珍重。弟圣陶上,八月三日上午。
下面这封信件充满了对故人朱自清(佩弦)的深切怀念。叶圣陶不仅与友人反复商讨,创作了悼念朱自清的词作《兰陵王》,并详细记录了多方搜集、整理朱自清旧体诗稿的过程,其情真挚,令人动容。以时间顺序,串联起杭、京、欧、蓉四地交往,勾勒出两人长达数十年的情谊。

叶圣陶 手书怀朱自清《兰陵王》
兰陵王。一九七五年一月作。猛悲切,怀往纷纭电掣。西湖路,曾见恳招,击浆联床共曦月。相逢屡闲濶,常惜深谈易歇。明灯坐杯劝互殷,君辄沉沉醉凝睫。离愁自堪豁,便讲舍多勤,瀛海遥涉,鸿鱼犹与传书札。乍八表尘坌,万流腾涌。蓉城重复謦欬接,是何等欣悦。凄绝,怕言说。记同访江楼,凭眺天末。今生到此成长别。念挟病修稿,拒粮题帖。斯人先谢,世运转,未暂瞥。
部分信中频繁提及彼此的近况,是深厚友谊的见证。叶圣陶不断回忆起当年在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共事以及同住一屋的岁月,感慨“纸短情长”,渴望能再次当面畅谈。信中还包括互赠照片、讨论文集出版、解释旧信来历等生活细节,情谊溢于言表。

人情实太好,与我大有缘。一切皆可舍,人情良难捐。一九五七年三月三日。圣陶。
同命四十载,此别乃无期。永劫君孤往,余年我独支。出门惟怅怅,入室故迟迟。历历良非梦,犹希梦醒时。一九五七年三月三日,圣陶。
山翠联肩,湖光并影,游踪初印杭州。怅江声岸火,记惜别通州。惯来去、淞波卅六,篷窗双倚,甫里苏州。蓦胡尘扶老,西征廛寄渝州。丹崖碧巘,共登临、差喜嘉州。又买棹回乡,歇风宿雨,东出夔州。乐赞旧邦新命,图南复北道青州。坐南山冬旭,终缘仍在杭州。以扬州慢略叙偕墨同游踪迹,伤怀何已。圣陶。

题去年二月间摄。赠调孚兄惠存。叶圣陶,一九八零年一月。

此系七五年七月间参观抚顺时摄,不甚清晰,呈调孚兄赐览。弟叶圣陶。
以下是叶圣陶致徐调孚信札三通,共三页。

(一)调孚吾兄尊鉴:至善回来,详述访候细节,藉知居沪愉适,深为欣慰。老友中如云彬、彬然,皆神思颇差,不若兄与弟之清澈。承惠贶近影,可谓状貌犹昔,绝无衰态,览之欣跃。弟处无近时相片,检前数年之两帧奉酬,幸存之。均正尚居医院,惟气管方面已无危险,俟天气转暖即回寓。弟生活如常,每日无非闲览或书写。匆上,敬候 大安。 弟圣陶上,三月廿二日。

(二)调孚吾兄赐鉴:昨接惠书,清言娓娓,诵之深喜,如亲謦欬。检还弟之香港一简,唤起二十余年前之回忆。诚如尊论,此中所用代称,如今殆鲜能全知者矣。来示中提及弟居苏州时,兄与丏翁命驾见访,为欲言某事,而终于未言。往事固无所谓,而知之亦足为怀旧之资。敢恳下次赐书时,言其大略,俾弟于今日而知兄与丏翁四十年前所以莅苏之故,不亦彼此同快乎?兄书中言丏翁一片天真,宛在目前,故非第弟欲知之,至善、满子亦甚愿乐闻也。匆复不一,敬请 大安。 弟圣陶上,四月廿八日上午。

(三)调孚吾兄:顷蕴庄与满子通电话,言十八日午后大驾见访,叩门无应者,乃至伯翁家,打电话无人接云云。是日我独在家中,掩户午睡,致失此良晤,歉惜交并。惟冀何日得暇再临。为别数年,可谈者至多,即作竟日叙,亦未嫌其长也。闻知为出版章翁之书,特再来京,想当有数月之留。我前此曾作此想,倘能因吾兄之便,借与清样,俾得观其大概,亦复可慰。不识此意能成事实否?敬请大安。弟叶圣陶,四月二十日下午。
夏丏尊夫妇结婚四十周年,朱自清等友人贺信
1943年1月21日,是夏丏尊先生和夫人金嘉女士结婚四十周年的“羊毛婚”纪念。此时上海尚处于日军占领下的“孤岛”时期,时局艰难。
开明书店创始人章锡琛(雪村)先生特意倡导并组织了这次纪念活动,他约请了王伯祥、徐调孚、顾均正、索非等好友,六对夫妇共十二人,在夏家举办了简朴而温馨的家宴。章锡琛先生首倡四首七律为贺,夏丏尊先生也欣然次韵和诗一首,题为《羊毛婚倡和诗》。夏丏尊的至交们,如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王统照等人,虽因战乱天各一方,在得知此事后,也纷纷寄来和诗,遥致祝贺。这些诗作不仅是简单的唱和,更是抗战时期文人学者们在困境中相互慰藉、坚守气节与情谊的见证。

朱自清(1898-1948 )贺夏丏尊、金嘉伉俪结褵四十周年律诗一首并初草一页 镜心 水墨纸本 两页
其中,朱自清的贺词写道:“旧历壬午岁嘉平月十六日,值丏尊伉俪结褵四十周年之庆,雪村首倡贺章,丏尊有和作,即次原韵奉祝。”
贺词共两页,分别书于五云笺与江寒汀绘特制花笺之上,两纸内容少有改动,格式亦有小异,结合落款、内容等判断,五云笺当为初稿,江笺则为成稿。
作为开明书店的密友,朱自清不仅长期为开明供稿,而且其重要著作如《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都由开明书店承印出版,他与开明同仁有既深且广的交游。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开明书店在1948年正式发行的《闻一多全集》的四位主编之一,朱自清不仅进行了前期大量的目录拟定与稿件审读工作,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亦关心全集的出版。不幸的是朱先生在全集正式出版前一月病逝,甚惜甚憾。

叶圣陶(1894-1988) 贺夏丏尊、金嘉伉俪结褵四十周年七律一首 镜心 水墨纸本 一页
叶圣陶贺夏丏尊、金嘉伉俪结褵四十周年七律如此写道:“无诗排闷欲经年,捉笔祝公人月圆。遥审双杯为乐旨,醉吟四韵见神全。望中乡国春将近,偕老夫妻情更妍。此意同参堪共慰,豫期会日启芳筵。”落款写有“叶绍钧呈稿。时居成都。”
夏丏尊与叶圣陶既是共事多年的同事,也是至交好友。1939年6月4日,夏丏尊之女夏满子与叶圣陶之子叶至善在四川乐山举行婚礼,故叶圣陶在此帧中以“丏翁亲家”相称。
此帧书于五云笺上,此笺纸以五色祥云图案为特色,寓意吉祥并承载美好祝愿。 五云笺是荣宝斋传统木版水印技艺的代表作,其制作工艺始于清代,延续至今。1935年荣宝斋首次以“北平笺谱”形式系统整理传统笺纸艺术,五云笺因题材多样、刻印精良被广泛收录。
链接【拍卖信息】
中国嘉德秋拍“四相集”
地点:嘉德艺术中心(王府井大街1号)
预展时间:11月19-21日 公众日
11月22日 嘉德客户日
拍卖时间 11月24日 Lot 2901-3069 9:30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B1层 A厅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