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清理低效无效项目:一市清理252个,压减预算17亿元

王者之魏 闻库 1

“在2025年零基预算编制中,通过‘绩效+预算联审’机制,清理低效无效项目252个,压减项目预算17亿元,一般性支出同比减少1.3亿元,节约财力重点投向‘三保’支出及大事要事保障等关键领域。”

近日,财政部网站刊文介绍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财政局严控低效无效投资的相关做法。

上述文章披露,经积极主动谋划,呼和浩特市被确定为内蒙古“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及“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专项试点地区。呼和浩特市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编制长期坚持原则,在保障党政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市本级公用经费按定额标准压减20%,非刚性支出按上年决算数5%压减,腾出财力用于“三保”支出等方面。另外,严控“三公”经费,2024年全市“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保持“零增长”。加强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情况监控,对偏离目标较大、效果实现较低的项目及时纠偏,2024年开展30个重点项目事中评价,收回低效无效资金5.3亿元,及时纠偏止损,避免闲置浪费。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开展专项整治,从严管理政府投资、民生政策备案、资产配置及政府采购等7方面,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效。

呼和浩特还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严控低效无效投资,对已形成的大额项目支出探索节约路径,将节省资金用于民生急需和重点领域。2024年以来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148个,节约财政资金26.8亿元,核减率22.2%。

安徽省蚌埠市财政局近期披露,在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方面,当地破基数、促统筹的成效逐步显现。预算安排不以上年为基数,所有项目“以零为起点”,按照“项目跟着政策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科学合理安排预算。2025年市直部门清理退出到期、低效、无效支出项目82个,涉及资金1.6亿元。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蚌埠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安排预算。2025年市本级一般性支出预算在连续两年压减50%、10%的基础上继续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预算安排只减不增,把更多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蚌埠市财政局还提到,当地在转变重争取轻管理观念上,谋项目、提绩效的意识不断增强。部门申报预算时“带着绩效谈预算”,所有项目都要设定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坚持把绩效实不实、项目好不好作为年度预算安排的前提,择优筛选项目。编制2025年预算时,对913个项目绩效目标进行审核,涉及金额141.6亿元。邀请市人大、审计和第三方机构专家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预算评审”,核减支出预算4168万元。开展污水处理服务费、市政保洁等项目成本绩效评价,探索控成本、提绩效、优管理的科学路径。

“零基预算强调从‘零’开始的预算编制方法,要求所有支出项目重新证明其合理性和优先性,能够有效解决财政支出结构固化问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石绍宾教授近期在文章中分析称,零基预算强制要求各部门对延续性项目进行必要性评估,可清理长期存在的低效无效支出,如部分政策到期项目、绩效不佳的专项转移支付等;零基预算通过建立“支出优先序”排序机制,确保有限财政资源向国家重大战略、基层“三保”等关键领域精准倾斜;零基预算通过建立年度预算归零机制,可减少历史基数的延续性影响,为应对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支出预留政策空间。

最近,多地陆续公布了低效无效项目的清理情况。

如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财政局11月3日介绍,2025年,通过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临川区清理退出到期和低效无效部门预算项目47个,累计金额4686万元。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培训、调研经费,公车购置按轻重缓急“配一退一”安排。严格控制临聘人员经费,临聘人员经费原则上只减不增;合理压降现有运行保障经费,2025年预算编制各单位公用经费定为人均1.5万元/年-2.1万元/年不等,较2024年人均压减0.3万元/年;压减的经费重点统筹用于教育、医疗等民生关键领域,切实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财政局10月31日透露,近期,凤翔区财政局按照《关于编制2026年部门预算的通知》【宝凤政办函〔2025〕27号】要求,安排区财政预算评审中心在预算编制“一上”阶段对项目支出进行审核。区评审中心严格遵守编制原则和编制范围,认真履职尽责,及时完成129个预算单位报审的840个项目支出评审任务,报审总金额21228万元,审减11676万元,审减率达到55%。其中取消低效、无效、不合理项目136个,助推2026年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编制更加合理规范,为凤翔区“十五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基础支撑。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