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优势。一部共和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历史,也是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读懂了五年规划(计划),就读懂了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也就读懂了不断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等系列专栏后,2025年10月起,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开启“30词读懂五年规划”专栏,推出30篇理论普及文章,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为主线,结合“十五五”规划建议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解读。
今天的关键词是:西部大开发。
【本文摘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十五计划”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了详细部署,有力推进地区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和内地的发展问题。1999年6月,江泽民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2000年1月,国务院组成西部地区领导小组,随后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围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科教、改革开放等领域明确具体工作,开始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更是摆在突出位置。
“十五计划”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明确目标与要求,强调要秉持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深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战略意义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工业、科教等领域的投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在“十五计划”推进下,西部经济社会建设加速推进。之后“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均对其作出新的规划部署。
新时代以来,在进一步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的基础上,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化推进,西部地区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西部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西部各省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转移和园区建设,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国家对西部生态保护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生态得到逐步改善。西部地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西部地区还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重庆、四川和陕西自贸试验区加快开放步伐,外资利用和外贸总额逐步提高。西部脱贫攻坚成果显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基本实现整体脱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与东部差距逐步缩小。
伴随“十五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党中央围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会提出更多新的要求、采取新的举措。西部大开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定位会更加明确,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活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