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是否进入转折点?海内外学者就釜山元首会晤展开讨论

mysmile 闻库 1

“釜山中美元首峰会能否稳定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近一年的较量,中美对彼此的政策有没有什么变化?特朗普任期剩下的三年里面,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

11月14日,在澳门区域与战略研究中心举行的“釜山‘习特会’: 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学术研讨会上,多名学者就中心主任王建伟提出的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美关系是否进入转折点?海内外学者就釜山元首会晤展开讨论-第1张图片-

会议方供图

中美关系进入“短期稳定局面”

美国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在发言中认为,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中美关系呈现短期稳定的局面,但在根本和结构上仍不稳定。

孙韵注意到,两党建制派普遍认为美国目前仍处于与中国进行大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主张采取竞争性对华策略,而非寻求合作或和解。然而,“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阵营更倾向于将重心放在国内议程以及增强自身实力。尽管MAGA阵营的最终目标可能仍指向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但现阶段大国竞争并未成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主旋律。她指出,这一态势反映了特朗普政府近10个月来的政策倾向,但未来3年美国对华战略是否持续当前路径,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表示,中美关系有望进入为期一年的阶段性稳定期。他认为,在明年4月前,两国关系将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这一判断基于对特朗普务实作风的分析,美方期望为明年可能的访华行程营造良好氛围。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认为,中美关系出现稳定可控态势的可能性显著提升,但美国国内政治仍是重要变数。其中,美国国内党争、对华政策上的政治压力,共和党内鹰派以及金融服务等利益集团的制衡都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此外,特朗普个性的多变性也增加了政策不确定性。

釜山会晤后中美应该怎么做?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教授朱志群在发言中说,中国外交战略正在进行重要调整,在传统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基础上,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正成为新的战略重点。中国将继续深化与全球南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合作。这种外交重心的调整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的姿态,以及适应实力对比变化的战略选择。

他表示,中美关系在中国整体外交格局中的权重正在调整。与此同时,中国与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地区的贸易额保持两位数增长,这一变化促使中国更加积极地拓展与其他地区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双方应利用中美元首互动创造的缓冲空间,通过务实合作积累互信,为未来4年的中美关系奠定更加稳定的基础。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蒲晓宇认为,对于经贸投资等安全顾虑较低的领域,特别是中国对美投资、双方人员往来等方面,双方应当积极重启磋商。具体建议包括推动中方实施对美单边签证便利化、要求美方改善中国各界人士签证待遇,以及重启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关闭的领事馆等实际措施。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系教授曾敬涵则从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出发,表示若中美能将竞争拉回可管控范围,即使无法实现结构性关系改善,也能显著降低失控风险。从这层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既是两国竞争的关键战场,也可能成为重新学习共存的起点。釜山会晤的核心信号在于双方开始意识到,需将创新活力与风险治理相结合。

有学者指出,台湾问题作为美国对华博弈工具的价值正在递减,但短期内仍将是一张重要的牌。

美国康奈尔大学列文森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执行主任徐昕表示, “弃台论”近期在美政策圈重新浮出水面,兰德公司报告甚至将“鼓励渐进统一”列为政策选项之一,反映出战略环境的变化。

与部分学者的观点不同,徐昕指出中美关系依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且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不同的是,中国已经在全球视野与全球布局下处理中美关系,这使中国在与美国互动时更加自信,也更可能推动双方形成一个“相对满意、长期可持续”的新框架。

发布评论 0条评论)

  • Refresh code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