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正在深刻影响千行万业,包括医药健康领域。
在第八届进博会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上,不少医疗健康企业都展示或讨论AI的实际应用案例。可以看到,当前AI在医药健康领域的应用已逐步从单点工具升级为系统方案,向患者、医生以及整个行业展示了AI应用的巨大潜力。

西门子医疗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
大型医疗设备是临床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AI已成为近些年这类设备的关键发展趋势。德国的西门子医疗在本届进博会上展出了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ARTIS icono ceiling Xpand,这款亚洲首发首展的产品,不仅能为肺癌、肝癌的精细化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撑,还可以在卒中急救领域节省30分钟救治时间,为患者争取关键治疗机会。记者从西门子医疗了解到,这款创新设备也用到了AI技术,可实现15秒AI一键智能去骨,病灶目标一键凸显,大幅缩短操作时间,手术效率提升8倍。
美国GE医疗公司在本届进博会集中展出近40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China AW源啓数字化平台深度融合AI技术,实现了从影像重建、分析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整体流程效率平均提升4倍至10倍,协助影像工作者大幅提升影像检查和精准诊断效率。

海尔集团旗下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连续六年参展进博会,今年更是以“AI in Care·因AI盈康”为主题,在其展台很容易看到AI+医疗服务、AI+肿瘤诊疗、AI+智慧用药等展示区。11月7日,盈康一生还举办了“AI生态成果发布”活动,携手微软、阿里云等生态伙伴,全面展示了以AI赋能产品、场景和服务的创新成果。本次活动还发布了盈康大脑IncGPT大模型。据悉,IncGPT作为面向真实科研场景打造的大模型,已完成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以及通过了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公司介绍,这一重要进展,使其成为贯穿科研全过程的智能助理,全面提升科研工作的效率与专业性,为生物医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提供专业支撑。
复星医药是进博会的全勤生,此次的展品就包括全球首创的头戴式AI-AR导航定位系统JediVision。据复星医药介绍,通过自研算法和AI模型,JediVision可基于患者术前扫CT时自由呼吸状态下的结节位置,模拟计算出患者在外科手术室全麻状态下不同体位下结节的位置,确保术中精准定位。截至目前,该产品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大规模临床应用。
患者端如何看待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
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荷兰皇家飞利浦正式发布2025年中国版《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构筑医疗AI信任基石——医患双重视角下的医疗健康未来》。报告显示,89%的中国患者相信AI有助于提升医疗关护水平,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9%)。在细分应用场景中,患者对AI的接受程度相近且普遍较高,例如在根据轻重缓急分诊患者(77%)、处理检查结果(81%)、协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77%)等方面。同样,患者对调研所列的所有AI+医疗潜在应用场景的接受度均处在高水平,超过全球均值。
此外,本届进博会期间,波士顿科学举办“AI聚变,智医新章”主题沙龙。有与会嘉宾表示,AI正从“辅助诊疗”转向“驱动科研”,“AI for Science”已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组成部分。未来医疗产业的竞争,关键在于谁能率先用AI 这个“新引擎”,创造出新的医学知识、新的药物和新的疗法。
在制药领域,AI的应用也日益凸显。近期,美国礼来公司就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共同打造一个由制药企业拥有并运营的、算力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这台超级计算机将驱动一个“AI工厂”。这是一个专业化的计算基础设施,用于管理从数据输入、模型训练、参数微调到大规模推理的完整人工智能生命周期。
那么,AI在一个药物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该怎么判断AI对药物研发的贡献程度?对此,医疗科技公司Evinova中国总经理张杰认为,最终还是要根据AI对于整个药物开发的贡献去做评价,包括整体的可负担性,对整个医药研发的价值,以及风险的可控性等,要从多方面做统一的考虑。目前AI在医药研发前期的药物发现,以AlphaFold卷起的这个潮流为开始,已经有很多AI的能力能在发现分子层面形成帮助,甚至一些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设计方面,都取得一些还不错的成效。接下来,在临床开发策略和真正临床的执行阶段的AI,现在也是处于一个比较蓬勃发展的阶段。在AI赋能人的同时,研究人员跟AI的交互也在赋能AI,这会形成一个向上的螺旋。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